广西高校继续教育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研究
2014-04-09郭中华
郭中华
(广西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区域性经济发展还是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都需要知识、技术和人才的大力支持。在此形势下,继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支撑区域性经济发展、促进人才持续升级的动力保障。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的代替其他生产要素。”[1]如何利用继续教育对人力资源进行再开发,以此促进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迫切性议题。
一、广西高校继续教育的区域服务功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发展任务。[2]基于此,广西高校继续教育应积极回应,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发挥人才继续培养的功能,将学校“后教育”的项目培训优势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扩充人力资本存量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特色产业链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始显现出对人才的渴求,尤其是对口专业或通过升级达到专业对口的相关人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在提出了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城建、大物流、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等八大战略任务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3]与此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大中型企业需要大量符合企业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产业工人”。[4]在这种情形下,广西高校继续教育在政策要求与社会需求的双重导向下,应当发挥其主动优势,“立足地方培养人才,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为地方培养区域适应性的劳动大军,为区域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管理做出贡献”。[5]可以说,人力资本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而继续教育是一种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高层次追加教育。在新的区域发展形势下,广西高校继续教育应成为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提升的动力保障。通过继续教育,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当适龄人口的教育基本普及,人力资本的提高主要依靠继续教育的深化和终身教育发展的时候,应通过继续教育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存量,推动经济增长。[6]
(二)提供职业培训与技能升级
现行教育体制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本无法突破体制局限。进入北部湾经济区的高校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其他形式的毕业生,在学校与产业对接的过程中,难以克服专业不对口、技术落后的难题,进而造成人力资源无法进入产业企业的现象。一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以制造业、国际贸易、港口海事、粮食食品加工为主,对熟练掌握理论与技能的成熟工人、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其他形式的毕业生依靠学校授予的理论知识和初级技能,难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发挥作用。由于中间培训环节的缺失,人才较难转化为生产力,区域经济发展依靠人才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明显错位或难以奏效。鉴于此,广西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应当发挥教育形式灵活、项目管理高效、专业设置匹配的优势,积极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员结构优化和人才技能升级。
(三)提供机构支撑与智力支持
如前所述,北部湾的产业结构正在由“物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密集型”转型,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需要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创新人才。“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之一,要把握好区域经济趋势,通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掌握管理能力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优化劳动力结构以服务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且通过新技术的研发来促进地方经济结构向更合理更完善的层次发展”。[7]高校继续教育体系的人才培训项目多、级别高,能够从根本上保障人才输出质量,从而适应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对大量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现状。从整体上考察,广西高校继续教育体系在促进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制度化过程中,将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产业与部门升级、经济结构全面转型的重大发展主题推进高速通道,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二、广西高校继续教育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广西高校继续教育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具有培训周期短、针对性强、灵活多样等优点,但是目前从整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不断完善继续教育体制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促进功能。
(一)自身问题未破解,难担区域服务重任
目前,广西高校继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继续教育机制不完善,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许多高校没有把继续教育当成自己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树立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没有把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作为重点”。[8]其次,专业设置较为陈旧,人才输出“适销不对路”。短期内需要的大量高技能、高技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如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除此以外,由于与东南亚各国联系密切,还需要大量掌握东南亚各国经济、政治、法律、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正因为高校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加之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继续教育不能及时调研,掌握市场变化,使得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在主动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求上明显欠缺。再次,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稀缺。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一种专兼相结合的师资结构。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相关学科带头人很少有深入北部湾经济区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研究,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不够,此外企业生产一线的理论型高级技术人才缺乏进入高校任课的渠道。
(二)对外开放程度低,无法满足区域需求
北部湾经济区是衔接东盟各国与中国内地沿海的“开放门户”,当地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与东南亚国家颇为相似。有学者认为,欲力促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国际惯例,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接受多元文化冲击的人才”。[9]就目前来看,北部湾经济区能满足这方面要求的人才比较匮乏。广西继续教育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与部门为主,而高校继续教育整合社会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力度还十分薄弱,至于高校与国际教育力量合作的继续教育模式还鲜有涉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实现学习资格互认和跨国流动已成为教育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高等学历互认工作已于2008年7月展开,但迄今为止,只有泰国和越南两国与中国签订了高等学历互认协议。“学分互认仍是当前东盟与中国教育合作的一个障碍”。[10]目前,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各国对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加上北部湾经济区的地域优势,加强与国外继续教育机构合作已是必然之举。
(三)“校企合作”不到位,缺乏信息互动平台
当前,广西高校继续教育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企业的联系尚为松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对象范围狭窄。从合作对象的特征来看,一方面,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企业多选择与处于南宁、桂林的重点高校合作,对高校继续教育开展的项目也有所选择,财经类、技术工程类专业比较受欢迎,而对一般高校继续教育开展的项目关注度不高;另一方面,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企业对高校继续教育项目认识基本到位,但一些资金相对短缺、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地方私营企业、村镇乡办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的意识尚待提高。第二,合作项目单一。一般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企业在参与广西高校继续教育项目时,以短期的技能培训、企业生产技术的小范围改进为主要内容,而在长期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员结构升级、企业生产工艺大幅度更新等方面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合作。
高校继续教育部门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互动平台。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重点经济区之一,更是广西核心经济区,但“经济区内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人才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缺少专业化的人才交流市场,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才交流、服务和发布网络,人才信息的发布、更新比较落后,服务措施不到位”。[11]由于缺少高效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各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对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员需求难以全面准时掌握,导致阻隔了人才支持途径。
三、应采取的对策
正视广西高校继续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重新审视继续教育体系,才能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产业链升级,扩大北部湾经济区立足广西辐射东盟的综合影响力。
(一)优化继续教育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纵深发展
第一,对继续教育重新进行定位。要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可小觑。惟有意识到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把继续教育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
第二,开设区域所需专业。第四届世界继续教育工程教育大会把继续教育的具体目标归结为:“一是更新知识;二是扩宽知识;三是提高知识水平和层次;四是重新系统地学习一门新的职业性知识。”[12]这些目标明确体现了要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层次的目的要求。因此,要依据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背景和特点,设置新课程,创设新专业。在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与更新,使培养的职业人才“适销对路”。同时根据成年人的学习特点,注重专业知识的实用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概言之,要加强继续教育中的实践部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让高校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掌握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内容,合作建立培训基地。此外,适当拓宽兼职教师来源,聘请北部湾经济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兼职授课等,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
(二)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迎合区域发展诉求
广西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将机制转型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借鉴“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引进国外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促进广西高校继续教育与国外培训机构或高校的合作发展。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问题上,广西高校继续教育可以与东南亚各国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加强合作,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特殊人才的需要。
此外,广西高校要与继续教育体系成熟的国家,如英、法等国家加强合作,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对人才升级、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信息沟通渠道
基于广西高校继续教育部门与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对象狭窄、时间短、内容少”的现实问题,必须厘清继续教育不同层级部门之间的功能差异、产业企业之间的多元化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富有创见性的合作。第一,重点理工科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项目要与经济区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紧密结合,与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布局同步发展。由政府倾斜引导将继续教育的高级项目与地方乡镇村办企业联系在一起,打造高端项目支持基础企业的“交叉立体”技术支持通道。第二,重点文科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项目一方面要与经济区中高层管理领导人员对口支持,另一方面要转变服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将服务层次稳步下移,吸纳地方私营企业、中小产业的组织管理人员参与重点文科继续教育项目。第三,广西其他功能性突出的高校,如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高校,应基于自身继续教育的项目特色培育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聚焦点与生长点,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此外,政府应在各级部门人才服务管理网络上建立“纵向-横向”多级信息发布平台,设置部门管理常态模式,定期更新人才需求类型,弥补经济区产业企业人员缺口,同时为广西高校继续教育项目提供符合其特点与功能的推介,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了解,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在人才导向下的跨越式发展。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2.
[2]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广西日报,2011-03-09.
[3]邓 晖.论广西高校对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支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5):92-94.
[4]李 珏.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2):74-76.
[5][7]李 思.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及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6,18.
[6]李 光,李 思.继续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2):48-51.
[8]吴启迪.在“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成人教育,2005(1):8-11.
[9][10][11]庞冠锋,唐晓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跨境继续教育发展策略——欧盟教育一体化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2(3):30-32.
[12]董 华.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继续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36.
[13]刘奉越.国外成人经验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2013(1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