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乡一体化中国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2014-04-09赵云峰

社科纵横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城乡农业

赵云峰

(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 天津 300000)

城乡一体化是现代改革时代的关键,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如何解决人口流动、就业、保障以及受教育不平等和流动受限等问题,是当下城市经济改革的重大挑战。农村经济组织不仅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部分,而且也是提高城镇化水平,促使广大农民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的有效推动力,本文通过城乡一体化视角对农村经济组织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于城乡一体化中国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内涵

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传统村落,更与城市经济组织完全不同,它是在农村民众的自愿、节约农村土地、集约管理经营为根基,由数个行政村按照地域或产业等相关因素组合起来,统一规划,进而形成。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不仅担负着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而且也承担着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经济组织。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视角下我国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内涵可以表现为三个创新驱动上:

1.层次定位驱动创新,即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是乡村城镇的经济组织向城市经济组织进化过渡的中间形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与旧形势截然不同,概念上也大相径庭,诸多学者、专家从概念角度认为: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既不是农村传统经济组织,也不能一蹴而就地定位为城市经济组织,而是一种过渡态。如此定位,其实存在诸多不妥之处,这种层次的定位必然会带来诸多充要问题,比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问题等,如果不将显露出来的问题整治好,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化也不能得到实现。

2.经营方式创新驱动,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协调发展多元化商业。将分散的村落集中到一起,村民在聚集居住过程中,应加强引导村民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推进农业用地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教育学习程度,引导络活农村村民逐步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民,继续推进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调整我国农业产业增长方式,逐渐剔除小而分散的农业生产,推进多元化生产方式,集约农业、商业、工业、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模式。

3.人际交往创新驱动,村庄合并、共同居住的生活模式打破了旧的村与村、组与组和家族、宗族的传统居住格局,消除了邻里矛盾、家族矛盾,形成了“广入住、大融合,谋发展、促和谐”的新的人际关系[1]。与此同时,在经济组织管理层面政府需要转换管理方式,以现代经济市场的运行原理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居民可形成具体民间服务组织,在进行居民协作过程中形成利益团体可自觉维护组织的利益,逐渐变换为现代理性的人际关系。

二、基于城乡一体化中国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新挑战

通过近三十年的农村经济组织改革进程,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经济组织飞速发展。农村经济组织的建立明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健全了农业增长方式,加大了农业的资金投入,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不过在推进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

1.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紧密相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土地制度逐渐表现出其固有的传统农业性质和计划经济的痕迹,在一定程度上阻扰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很多问题尤为突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资金和政策的投入,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地经营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农地经营仍是分散经营,居民点也必然与之相适应;如果农地实现规模经营,或者已经实现产业转型,随着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

2.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农村内部环境紧密相关

我国各个省份、直辖市的农村合作组织各式各样,杂乱无章。大部分合作社按照传统模式发展而来,社会体制的局限性给合作社的体制规范带来局限性,致使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缺乏统一管理,甚至没有规范、章程、宗旨模糊、职责不清。大部分农村合作组织是以农户之间的协作劳动和资金合作为基础的自发性管理模式,这种合作方式决定了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思想基础较弱,合作研究与教育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农民对合作理论的要求。

3.农村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村外部环境紧密相关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农业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的支持。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受到来自各种政策的制约因素。制约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自由组合,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成长。合作组织主动求助各级政府的帮助,依托于各种部门甚至直接由政府组织建立,依此来保证合作组织的稳定发展。

4.农村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紧密相连

农村土地种类很多,农村土地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使用过程中,比如说使用权、所有权问题等。农村大部分用地是集体所有,根据相关法规制度规定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相对平均地分配到村民手中,但现阶段规模农业产业发展强劲势头下,平均分配到村民手中的农业用地统一管理利用的职能被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完善农民在承包农业用地时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其原因可归纳为两点:第一,希望进行大规模利用农业用地进行规模生产经营时,农户很大程度上不能顺利地获得土地。第二,希望进行非农业种植的部分农户出于对自己用地的保守态度不能自主地进行土地流转。这种比较典型的矛盾长期存在,这样就加剧了农村集体用地转化的阻力。

三、基于城乡一体化推进中国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1.不断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社会组织及管理体制

农村社会组织的迅速创新发展是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管理的重要标志,农村组织的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挥直接导致社会的内生力量能否得到有效发挥,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组织是否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更是城乡社会焦点矛盾的有效解决方式。所以,农村经济组织的社会组织在管理创新和加强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是完善经济组织管理机制,而是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建立势在必行,其方法为:第一,民间机构的参与和社会群众组织的有效推广,培育学习型、服务型的民间组织,对进入民间组织的标准要放松,建立行业协会成立听证制度,破除传统的管理模式,探索民间组织管理“以民管民”新格局。第二,大力加强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政府部门要推出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农村社会组织发展。

2.不断加大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的力度

物质资源是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有执行政策的权威和主要工作人员的承诺是不够的,充足的经费投入也是必须的。因此,要推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充足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从当前的现实来看,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各地推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瓶颈。要解决此问题,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至关重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增加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资金投入比例,按照各层政府的能力建立专项资金。转换以往用补贴资金形式,加大奖励资金的力度,降低关于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审批费用,提高对经济落后村落的经济支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置换出的土地,可以以挂钩指标的形式,以县(市)区为平台,实行挂牌拍卖。拍卖收益除国家政策性收费外,其余全部返还拥有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引导银行支持关于新型农村建设中需求的金融服务,加速推进符合新型农村建设需要的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建立健全的政府金融监督机构防止在银行与乡村具体对接中出现贪污等情况。改革银行服务方式,及时建立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服务网点,根据不同经济组织的需求增设服务。

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与以往的新农村有着根本的不同,在其建设过程中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应随着其发展不断创新升级,来配合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强制度创新,破除制度障碍。

[1]杨世松.村庄合并是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的一种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9(9).

[2]吴彬,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及其机制[J].农村经营管理,2009(3).

[3]王凤山等.中国农民收入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城乡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城乡涌动创业潮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