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墨家及其思想的“中绝”
2014-04-09崔小伟袁祖社
崔小伟 袁祖社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墨子及其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先秦的重要学术流派,曾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思想中所提倡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等重要思想直至今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更难能可贵的是墨家及其后学中记载了很多光学、技艺制造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与发展潜力的学派如同流星般很快从中国思想史上划过而没有像儒家那样绵延发展影响中国数千年实在令人惋惜不已。因而探究墨家及其思想的中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从墨家思想的主旨与传承看
1.兼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具有独创意义也是其所有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观点之一。儒家认为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主要原因是礼崩乐坏礼乐不兴造成的,因此儒家提倡恢复礼乐制度。孔子及其儒家提倡的爱是有差等的,而与此正好相反墨家却始终主张爱无差等、人人平等、君主只不过是选出来代天行事的等等。墨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者人必爱之。“若使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存者乎?视你与君若其身,恶施乎不存?犹有不善者乎?……”故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1](P82)墨家主张的这种无差等的爱与儒家坚持的“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之下爱有差等是截然不同的。墨家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交相别”,因此要除去天下大害必须视他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彼此相爱,从而达到“交相利”。这种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不仅能使人平等互爱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分配社会利益。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封建贵族不想更不可能做到去像爱自己亲人那样去爱一个黎明百姓,更不可能去自愿减少自己的利益而去分配给普通黎民百姓。这种无差等的爱在当时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种人人平等互相友爱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极其难得的,即便放在今日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尚同思想。墨家认为天子的权利来源于天,天子只是天在人间的代理人而已,这样强调权利的来源有利于约束天子放纵自己的私欲和及时纠正为政的失误。既然天子的权利来源于天,那么天子要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就是带领天下黎民百姓“尚同”于天,按照天的意志去指导天子和百姓的行动。如果违背天的意志一定会降罚于天子和百姓。墨家把天作为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把维护天的绝对权威放置在墨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这种作法无疑给天子头顶放置了一个更高的天然的监督者与惩罚者,这不是封建统治阶级所希望的更不是他们所喜欢的。因为这样完全束缚了统治者对于个人私欲的满足,使其不能为所欲为,更不敢肆意妄为视天下百姓于不顾而只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但与此同时墨家确认天子是天作为人间代理人,并维护其权威“国君发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2](P89)墨家一方面将天置于思想体系的中心地位,强调天的至高无上,另一方面又去竭力维护天子的权威,这样势必在具体践行过程中产生矛盾与困惑。这也是墨家理论内部中的逻辑错误,对于现实中的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不能及时得到天的惩罚会让人们对墨家主张产生怀疑。
3.尚贤思想。墨家主张尊敬贤能的人并重用他,让他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2](P85)墨家认为天子、乡长和里长等国家管理者都要求是仁义之人必须贤能,人们应该学习国君好的行为国家就不会混乱。“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巳。”[2](P49)墨子认为天子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善于崇尚贤者任用有能力的人这样的结果不但国家不能富庶的同时还会造成社会治理的混乱。因此天子和大臣最重要的事就是使贤良的人众多。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想通过尊重某一些贤能的人使这一人群的数量得以增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不易实现也不可能实现。因为在当时要使某些人或某个阶层的人受到别人尊敬或崇尚一定需要增加他们的个人资产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而在这一过程中让一部分人的个人资产得以增多势必意味着既得利益者的个人收益会减少,这样的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通过某一贤能之人来完成。
4.非攻思想。墨子是一个社会底层的手工业劳动者,他深知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苦难。对于国家来说无论战胜战败都是没有益处的,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只是为了一时的名声和利益。侵略他国是最大的不义,而人们不但不去反对他,反而称赞这种行为是义。“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2](P179)墨子认为频繁的攻伐是天下最大的祸害。这种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可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的,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在竭尽全能扩展自己的国土,增加自己的国民,寻求华夏的大一统。
5.节用思想。墨子主张摒弃一切奢侈浪费,指出过度消费会造成国家财富的流失,引起社会的动荡。墨子认为国家的最大的祸害有三,“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2](P275)墨家反对儒家为了那些繁文缛节花去过度花费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积蓄,这是不明智的举动,没有意义更没必要。统治者不应一味追求华丽,应该以实用为标准,凡是不实用的,不能为百姓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取消。节用思想对减少对资源和财富的浪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对中国后代以至于今天都有着重要影响,勤俭节约已经变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时要求统治者一切以实用为标准去对待生活中和国家治理中的所有事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现的,这也仅仅只能是墨家的美好梦想而已。
6.节葬思想。墨家坚决反对“厚葬久丧”的思想。当时的统治者不仅活着时骄奢淫逸浪费无度,而且死后埋葬相当丰厚,在耗费了人们大量的财务的同时更有甚者用活人殉葬,这样的作法只能是在劳民伤财的同时引起国家的动荡与混乱。墨家主张简单办理丧事,在当时厚葬之风盛行的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从根本上来看也是节俭节用的表现。既能减轻老百姓的生活负担,也能增加个人与国家财富的累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在当时也是对儒家重视葬礼,花费众多的批判。
7.信鬼神是墨家思想的一大特点。“子墨子言曰:‘逮至者三代圣,王既没……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罚暴也。今若天下之人,偕信之能赏贤罚暴也,则天下岂乱哉!’”[1](P171)出生于社会底层代表小手工业者的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不信鬼神的惩罚,因此他认为只有人们相信鬼神具有赏贤罚暴的功能与作用,因而产生畏惧与敬畏的心理这样便会使社会回归到安定团结的轨道上来。在这里也不难看出由于受阶级与历史的局限,以手工业者为代表的劳动大众当时不能正确理解很多自然现象而又赋予其特定的社会功能,以来规定人们的言行举止,这样有利于天下的安定团结。但与此同时这也为墨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进而影响墨家学派的发展。
二、从统治者对统治思想的选择来看
墨家的思想主张与特点在先秦诸家中可谓是独成一派,有着鲜明的利益诉求,更是朴素的平等思想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墨家严密的组织活动原则更让墨家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气息。如果说这种气息只是表现在形式上的话,而对“巨子”的绝对服从无疑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权威最直接的挑衅。这种对封建法律与统治者权威的挑战也注定了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之后这种思想随着儒家的独尊而退出思想舞台。
墨子及其后学最后发展演变为三系:仕墨、辩墨和侠墨。仕墨虽然入朝做官但依然听从墨家领导人巨子的指挥。辩墨是墨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他思想学派的攻击与批判,在思想斗争过程中有一部分墨家后学陷入了理论的泥潭。最能代表墨家思想的应该是辩墨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追寻着墨家的思想主张,即使知道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会勇往直前死不旋踵。侠墨是墨家宗教气息和军事武力气息的代表者,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很受弱小诸侯国欢迎的,因为他有助于弱小诸侯国在残酷的兼并战争中争取到更多的力量以求得暂时的存在。但这样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让其他诸侯国统治阶级更清楚地懂得了墨家追求自己理想社会的决心与毅力,也看到了对巨子的绝对服从将会对自己的权威和利益构成威胁。
墨家的兼爱、节用、节葬等等思想都是针对当时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奢侈浪费现象的批判而提出来的。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墨子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生活十分不满,并对那些既劳民又伤财的繁文缛节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和利益的诉求是对以分封和血缘宗法为基础社会的猛烈撞击。这样的思想是不可能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更不可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正如前文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是利益的既得者,他不会容许更不会默认一个对自己既得利益构成威胁的思想发展壮大以至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即使这种思想是能造福天下苍生的,也不会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当然,有一种情况似乎表面上是代表着绝大多数甚至是所有人的利益。那就是每当社会动荡王朝更迭之时,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了斗争的需要会宣称自己是代表天下苍生利益。而当斗争取得成功后一切又在重复和继续着前朝的一切,悠久而又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为什么在群雄逐鹿中原之时墨家至少还能存活并影响当时的社会,而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之后墨家迅速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三、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
在战国群雄争霸之时墨家门徒众多,声名显赫,在当时同儒家并称“显学”,然而其迅速销声匿迹以至于退出思想“舞台”,直至两千多年后的清末民初才被人们重视,重新挖掘和阐释。
战国是一个群雄逐鹿,诸侯并立争霸的时代,战争在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让统治者无暇顾及思想的控制而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大碰撞的场面。因而墨家顺应历史的潮流在此刻出现,并能招收众多的门徒,更能对当时思想界与统治阶级造成巨大的震动,既让他们认识到也清楚地看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对平等稳定互爱社会追求的勇气与毅力。随着文化上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独尊儒术”,象征着中国古代社会真正进入到了封建社会。当社会秩序稳定之后,统治者彻底排除了一切对自己的利益与权威构成威胁的思想学派。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没落以至于销声匿迹就是最好的证明。当封建社会发展到清末时一切积累的弊端已经到了在体制之内不能解决的时刻。统治者忙于应对来自国内民众的反抗和国外西方列强的各种威胁之时,清朝统治者已不能控制思想界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思考与批判。在这时人们重新重视墨家思想可以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与理想诉求。墨家思想重新被人们认识且重视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先秦、两汉、唐宋之后到了明清进入到总结与整理的阶段。而整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就不得不提墨家及其思想,因而这一时期墨家思想被人们重视也不足为奇。这既是现实社会众多问题出现之后人们寻求解决方法的需要也是总结传统文化提炼思想精华的需要。这也促使墨家思想再次进入中国思想的“大舞台”,造成中绝现象的出现。
历时的发展趋势和文化的发展都不约而同地对墨家思想展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墨家思想的独树一帜,不同于其他各家的同时又带有强烈的要求平等互爱的思想,这也决定了墨家会走一条不同于其他思想学派的发展与传承之路。墨家虽然没有像同时代同样显赫的儒家那样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但这一点并不能说明墨家思想主张的偏激或不合理,而只是儒家更能适应当时思想斗争与统治阶级的需要。
墨家的思想在战国以及现代社会及后来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造成墨家“中绝”现象出现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思想主张代表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心声,追求平等互爱的愿望是好的,但这一切因为同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相对立的,加之墨家组织原则宗教气息浓厚以及对巨子的绝对忠诚与服从,都成为限制自身发展以至于走向衰亡而销声匿迹的重要原因。但是墨家的许多思想直至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孙中原.墨子今译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方勇译注.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