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师德建设,培育阳光教师

2014-04-09王讲春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志愿

王讲春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它需要规范,也需要引领,更需要浸润,要求每一位教师时刻做好表率,在学生、家长、社会面前树立“爱的师者”“美的使者”“文明的传播者”的阳光教师形象。我校努力创设载体,通过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文化引领来营造有追求、讲奉献的教师文化,提高了师德建设的实效。

一、机制创新,规范师德

完善制度。学校与每位教师签定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制订教师一日规范要求,建立教师忌事忌语,倡导教师“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我微笑了吗?今天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今天我该如何努力?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师德建设联系点制度”“师德师风社会监督制度”“师德师风公开承诺制度”。既从正面提出了要求,又从反面划出了禁区。

舆论监督。学校从2011年起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工作坊,建立了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凡涉及到收费项目的由家长委员会牵头,财务、会计两分开,账目公示公开,阳光透明;建立了校长接待家长、学生来信来访制度,设立校长信箱。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教育管理、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

榜样示范。学校成立由学校行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组成的师德考评小组,从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八个方面进行师德考核。对于参与邪教、封建迷信,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和乱收费等行为者,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还打造“十佳评选”榜样机制,相继开展了“十佳感动校园人物”“十大年度校园新闻”等评选活动,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有效地发挥了榜样的激励作用,传递了正能量,帮助教师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外化。

二、教育培训,提升师德

专家培训。学校把法律专家请进来,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详细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发动教师广泛讨论,让教师从法律的角度审视自己和身边的教育教学行为。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华东师大应俊峰教授、马来西亚国际赏识教育学会曾桂安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张俊洪教授、广东省教育督导室原主任彭卓平先生、广东教育杂志社陈湘年社长等多位专家、学者,为教师作多层面、多维度指导培训。

阅读提升。阅读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培养师德师风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共读一本好书”的阅读分享交流会。如《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水知道答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等书籍,让教师在阅读中感受“爱”与“责任”的含义。一位教师在读书心得中这样写道:“只要有爱心和慧心,每一位老师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我们的学校就将成为幸福的‘巴学园。”

电影点灯。上学期,学校引进了电影课程,成为了全国第543所电影实验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三个傻子》《我心中的小星星》《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美丽的大脚》等与教师相关的电影。这些经典影片,点亮了教师的心灯,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教师的心灵。教师的心灵强大了,传递给学生和社会的也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三、文化引领,培育师德

环境熏陶。学校注重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努力创设立体、多维的德育氛围,让教师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一大主题、两项教育、三面墙壁、四块阵地、五个乐园”的环境文化,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教师的心智,浸润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活动,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文明的办公纪律,使全校教师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动“合拍”。

课程育德。课堂是课程的承载平台,我们以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为中心,探索“情智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课堂教学“三乐”:一是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二是教师的善教之乐,三是学生的学习之乐。如此,教学相长,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弘扬师德师风,体会职业幸福。

志愿践行。在2011年深圳举办的世界“大运会”中,学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刘海等十几名教师获得了大会的嘉奖。2011年,着手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园丁志愿者成为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在社区,教师义工义务教舞蹈,受到社区的好评;去年5月15日,学生、家长、教师一行31名志愿者不远万里,来到了贵州丹寨县方胜小学和排调民族小学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志愿之行,六位教师执教精彩课例,培训当地教师,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广泛好评。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