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变一变

2014-04-09麦银崧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顿号小狮子狮子

麦银崧

提问法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往往流于形式,表面上师生的一问一答很精彩,但不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恰当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畅游在语言文字中,走入文本,感悟、熏陶、积累、运用语言。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有教师在执教《两只小狮子》时,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教师先后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读懂这段话:(播放一段狮子滚、扑、撕、咬的视频)小狮子为什么要练习滚、扑、撕、咬?给这两只小狮子取个名字,小组交流,并说说取名字的理由。“整天”“刻苦”是什么意思?

这三个问题,侧重文本内容,视频和小组讨论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其中,教学过程顺利。但我们仔细琢磨,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欠缺周详的考虑,问题设计没有层次性,更欠缺语文味。首先第一个问题,“小狮子为什么要练习滚、撕、扑、咬”,语文课跟生物课不一样,没有必要了解狮子为什么要练习这个。事实上,师生也只能含含糊糊地说出小狮子要防止敌人之类,保护自己之类。第二个问题,给小狮子取名字,还花了几分钟讨论取名的原因,其实只是课文内容的简单呈现—— 一个练习本领,另一只什么也不干,一只是“勤狮子”,另一只是“懒狮子”。在取名的过程当中,教师也没有尊重学生意愿,最后,教师把自己的观点加给学生:“我们就暂且给两只狮子取名为勤勤和懒懒。”那么学生讨论与思考就显得多余,提的问题意义不大。第三个问题,终于感觉联系到了语言文字上,但教师缺少引导。一年级学生要理解“整天”“刻苦”,的确有点难度,缺少教师的启发,脱离文本的整体感悟,学生的回答显得苍白无力。前两个问题,学生思维的质量不高,只有最后一个问题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但也需要改进。

二、更新观念

语文课程有别于其它课程,没有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体系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关注语言文字。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发挥文本的例子的作用,充分利用文本所呈现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咀嚼揣摩文本的语言文字,在读、思、写、悟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张力和魅力,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智慧。这样的语文课,才会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价值。

三、捕捉语言现象

捕捉文本语言现象,需要教师的慧眼,“教什么比怎么教更加重要”,就指出了捕捉语言现象的重要性。要捕捉语言现象,就要挖掘的表达形式、表达方法,让学生理解词句内容的同时,体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这一段话里,有以下语言现象:一处是“滚、扑、撕、咬”,用了顿号;另一处是“懒洋洋”,属ABB形式的词语;还有两个难理解的词语分别是“整天”和“刻苦”;整段话句式上用了“一只……另一只……”

可见,语文课堂提问,不能停留在内容分析上,更要关注从语言学习上解读文本。

四、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第一问:这段话中,有三个顿号,想一想,为什么用顿号?

顿号是表示几个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滚、扑、撕、咬,这几个都是小狮子练习本领的动作,中间的停顿用顿号。教师还可以播回视频,让学生说说几个动作。这样设计的问题既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了什么,又让学生明白了顿号的用法。

第二问:懒洋洋这个词语是ABB形式词语,想想跟“懒”字对比,懒洋洋这个词更能让你感觉到什么呢?像这样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这也是课文后的一道练习题。学生在这样的语言运用中,习得语言的方法、运用的智慧,语用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问:创设情景,早上狮子在练习滚、撕、扑、咬,中午也练习,晚上也练习。这就是怎样地练习?再创设情景,狮子练习的时候脚不小心弄破了皮,仍然在练习,太阳晒得狮子满头大汗,仍然在练习,这就是什么?在这些问题中,学生不难说出“整天”和“刻苦”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再创设语言运用情景,屏幕出示孩子们为了参加“六一”表演,在刻苦练习舞蹈的情景,孩子们就不难说出带有“整天”和“刻苦”的句子。如:为了参加“六一”表演节目,我们整天练习舞蹈,非常刻苦。

在教学“整天”与“刻苦”两个词语时,不能单纯从字词意义上解释,而应放回句子中,联系上下文,通过直观演示,表演朗读,到创设语言运用环境,达到理解积累运用的效果,这才是词语教学的本真。这样的课堂,为文本添色彩,为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学生思维得到升华。语文课堂不再是单纯的一问一答,而是与文本的主人翁对话,与编者的对话。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也不难说出:小狮子啊,你真勤快,我得向你学习!

第四问:这段话一共有两句,第一句开头用“一只”,第二句开头用“另一只”,为什么第二句开头不用“一只”?能用“一只”“另一只”说两个句子吗?或者“一个”“另一个”说两个句子?

这里,让学生明白了用这个句式,写出两只小狮子的不同。再让学生运用这个句式说话,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思,其口头的表达都是独特的。有的介绍动物:一只小猫在滚、扑、咬,勇敢地抓老鼠,另一只却懒洋洋地睡觉。有的介绍同学:一个小朋友整天看书,另一个小朋友却整天看电视……这样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泥水潭,而是汹涌澎湃的思维场。学生在倾听中思考,思考中表达。师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思想升华,智慧迸发。个性化语言得到保护,再一次体现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最后让学生拿起笔,动手写下来。学生心灵成长,习得语言方法,获得语言运用的工具或技能。

以上四个问题的设计,从表及里,层层递进,从教内容,到教语言,再到教运用语言。问题设计离不开语言运用实践,这才是语文课堂提问的本原,语文课堂的本真。

猜你喜欢

顿号小狮子狮子
帐篷是个顿号
可爱的小狮子
狮子的喷嚏
不能省略顿号
小狮子
小狮子
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要使用顿号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