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集:教育创强,情满氵存江

2014-04-09龙建刚邱丽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怀集县强县县政府

龙建刚++++邱丽

随着珠三角主要城市创建教育强市任务的完成,我省东、西两翼经济欠发达地区已接过教育创强的接力棒,“创建教育强省,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进入关键节点,开始涉入深水区。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投入相对紧张,教育欠帐多、底子薄,因此,现实的考验将更为严峻。教育优质发展突围的路径在哪里?教育投入加大增长的源泉在哪里?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寻找发力点……一个个问题亟待当地的党政部门和教育系统以改革者的勇气和创新者的智慧来给出个性的解答。

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必然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但这并不等于说教育的发展就无法超越经济的局限与束缚。粤西大县怀集, 始终将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未来怀集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怀集把发展教育作为全县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深化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成功营造出全社会“尊师重教”、学子们“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在有限的财政支出上,怀集成功将多项教育工作打造成为全国、全省先进,为山区县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树立了全新典范。

“我们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怀集发展为最高责任,集中智慧,竭尽全力,办人民群众最满意学校,实现教育强县的梦想。”

怀岭叠翠,■水流长。有着近1600年历史的怀集,以其独特的地理,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人才。

怀着振兴怀集的理想和追求,怀集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崇文尚学,力倡以教兴怀。2010年伊始,怀集县委、县政府秉承优良传统,以非凡的胆识和前瞻意识,大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打响了一场教育发展的攻坚战;教育系统团结一致,开拓奋进;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大力支持;全民动员情系桑梓,造福学子……怀集教育发展迎来了百年最佳时机,实现了新跨越,收获了新幸福。

怀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倾心尽力,满怀深情,专注于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培育每一位学生,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1.强力规划,科学务实。

怀集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创建教育强县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心工程。特别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上任后,深刻认识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把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放在各项社会工作的首位。县委书记在2012年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怀集发展为最高责任,集中智慧,竭尽全力,办人民群众最满意学校,实现教育强县的梦想。”话语掷地有声振奋人心,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启动“创强”工作以来,怀集县凝全民之智,集全县之力,统筹谋划全县教育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怀集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怀集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2011—2020年)》、《怀集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怀集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长远谋划,在宏观上通过顶层设计对怀集教育创强的目标、路径、步骤、重点等逐一进行了解答。从而使得学校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中观实践顺利推进。2010年,怀集县按照“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创建省教育强镇建设,做到既按规划推进,又结合实际科学实施。2010年,怀集县率先将岗坪镇、下帅乡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乡),实现县内省教育强镇零突破;2011年完成了中洲等4个镇省教育强镇建设;2012年,肇庆市下达给怀集县创强镇任务4个,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上任后,怀集县自加压力增加3个,全力推进7个镇教育“创强”工作;2013年,肇庆市下达怀集县创强镇任务2个,怀集县自加压力增加1个,全力推进梁村、怀城、诗洞3个人口大镇的教育“创强”工作。4年来,怀集全县共创建省教育强镇(乡)14个,并于2013年12月28日顺利通过教育强县评估。

2.强调责任,推进扎实。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怀集县切实履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始终把教育放在社会经济发展首位,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决策、指挥、协调创强工作。二是扎实推进创强工作。近年来,怀集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将创强列入县政府年度十件惠民实事之一,把创强工作纳入县分管领导、镇(乡)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县政府与县分管领导、各镇(乡)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工作责任书,落实层级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扎实推进。为此,县委、县政府每年均多次召开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的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指导、调研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创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镇两级政府优先解决了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闸岗镇中心学校等共30所学校扩建、新建用地450亩。县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和支持“创强”工作,在事权范围内,为学校基建减免规费达560万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与东莞、佛山等地怀集同乡会负责人、企业热心人士联系,争取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共筹集了830多万元,为冷坑水口小学等5所学校解决建设5幢教学楼所需资金。

其中,岗坪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采取一系列措施,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推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在镇委书记、镇长的领导下,建立了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两名文教助理协管及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而闸岗镇为创建教育强镇,推进教育现代化,在规划用地方面优先考虑教育发展。2008年以来,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镇政府将原闸岗中学附近镇属企业(红砖厂)的40多亩土地无偿划拨给学校作为扩建用地。此外,无偿划拨2亩土地扩建善福教学点教学楼;无偿划拨28亩土地给郊际教学点,解决学校迁建新建教学楼和实验楼的建设用地,确保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3.强化宣传,合力坚实。

山区要发展教育,首先是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穿行于怀集各乡镇,我们随处可见“举全镇之力,创教育强镇”、“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等鼓舞人心的重教兴学宣传标语。教育创强是一项重大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怀集县制定了完备的奖教奖学方案,对高考、中考的优秀学子和“重教善育家庭”、“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重奖。早在2009年,全县奖教奖学金就达316万元,这对于怀集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无疑是对教育情有独钟的大手笔、大气魄。为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人文氛围,怀集将县城文昌阁修葺一新,把怀集历代进士举人和当代高考上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事迹铭刻于文昌书院内,挂列立德好学楹联,以供市民观瞻。县主要领导在文昌阁亲自主持成立了“青少年德育基地”,旨在兴风读书,见贤思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尊师重教精神。如是,怀集县内迅速掀起了一股全民求学的风暴,成功打破了山区农户漠视子女教育、孩子们不思上进的怪圈,形成了尊师重教、好学上进的清新氛围。

对此,怀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范裕贵作为怀集分管教育的县领导,在接受采访时有着一番精彩的论述:“教育的优先地位、投入增长等都是政府的应尽之责。除了这些,我觉得地方党委、政府更应该尽力尽责去做的事情是做好导向。主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给予教育足够的重视,给予教师最大的尊重,带着感情办教育,从而在区域内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使得‘教育改写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做到了这一点,教育优先就能落到实处,就能真正凝聚全县一百万人民的心形成创强合力。”在采访过程中,怀集县教育局的同志多次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县里主要领导大都有过从教的经历。包括2013年,怀集还从全县的教育系统中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教师充实到乡镇领导层。从教育线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无疑对教育会厚爱三分,这对于区域教育的发展来说,肯定是形成合力的重要力量与无形资源。

为在全县形成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氛围,怀集注重创强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创强”良好氛围。2010年5月,怀集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动员大会,明确创建教育强县的光荣使命,号召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以达成目标。县内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对教育创强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部门编印《创强简讯》、悬挂巨幅宣传画、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创强”的重大意义,营造了创强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宣传,有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为教育创强工作出谋献策,形成了巨大的合力,期间,感人举动层出不穷,永固镇创业致富人士植成明、潘绪生、袁焕然等捐资60万元兴建永固中学教学楼;闸岗镇外出务工热心人士阮志敏不远千里,专程从汕头赶回家乡,为学校建校门捐资3万元;下帅乡离休老干部赵洪波用自己的退休金设立“赵洪波奖学基金”,每年拿出2000元奖励家乡学子。

4.强势投入,基础硬实。

教育创强涉及到校舍建设、设备更新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怀集县创强规划总投入8.7亿元,截至2013年底已投入6.5亿元。面对资金缺口,怀集县、镇、村通过充分挖掘潜力、积极盘活资产、发动社会捐资助学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

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一是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近三年怀集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55183万元、72123.2万元、85736万元,分别增长21.43%、30.7% 、18.87%;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50453.6万元、66812.3万元、81097.3万元,分别增长29.89%、32.42% 、21.38%。二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分别为33.3%、34.54%、35.52%。三是在校学生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四是依法依规征收教育费附加。近三年征收教育费附加总计3330.5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开支,其中拨付用于职业教育为1090万元,占比达32.73%。五是近三年财政一般预算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一般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0.43%、0.44%、0.48%,做到了逐年提高。近三年,怀集县安排县级承担免费义务教育资金6100万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配套资金381万元,中职免学费补助县配套资金46万元,县级承担义务教育和助学配套资金能及时落实到位。

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怀集制定了完善的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设立县、镇两级教育经费收支财务结算中心,负责管理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用于学校的公务业务费、设备购置、修缮等开支,做到专款专用。为保证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怀集定期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多措并举筹集资金。怀集属山区县,地方财政基础比较薄弱,但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多措并举,筹集专项资金,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县、镇、学校三级筹措创强建设资金职责的通知》,同时,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办学,积极筹措“创强”资金。一是“以县为主”筹集资金。在向上争取专项资金29640.8万元基础上,怀集县委、县政府积极发挥“创强”资金投入主力先锋作用,县财政“创强”专项资金投入13910.2万元,农村信用社优惠贷款2000万元。二是挖掘镇(乡)政府、村委会及学校筹资潜力。怀集全县各镇(乡)发挥自身优势,共筹集资金4209.32万元,并通过大力吸引民资、发动社会捐资、发动本地外出成功人士、校友捐资,广筹资金,为“创强”筹措资金,如闸岗镇政府争取到南海大沥街道办支持建校资金46万元;甘洒雨凌村委会发动县城新世界大酒店总经理邓玲捐资8万元。三年多来,怀集全县各镇(乡)、村委会、学校共发动募捐集资2205.3万元。2013年底,怀集县累计投入“创强”资金6.5亿元,为扎实推进教育“创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猜你喜欢

怀集县强县县政府
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红色记忆:国家博物馆藏“衡水县政府印”
鸡泽县人大常委会 对县政府组成部门开展监督工作评议
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一律作废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老促会“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强县
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
怀集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