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阅读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2014-04-08邵葵
邵葵
一、引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形象地说明读是写的基础,可以促进写的提高;写是读的发展和归向,是对读的效能的检验。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不仅有助于对语言的认识,更有助于形成英语思维,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在写作中,根据英语思维或者语感来遣词造句。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须充分按照语言学习规律,科学地向学生输入语言材料,点拨写作思路、文章结构、词汇运用技巧等,让学生以课堂阅读所学为基础,真正明白如何谋篇布局、巧用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基于文本阅读的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教材Self Check部分任务型阅读文章旁有“Learning Strategy”板块,单元教学每到此处,都是继正文Section B教学后的阅读策略学习或作为写作教学的延伸。如能处理好此部分教学内容,则是对教材单元话题的深刻领会和教材资源的深度开发,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积极培养。反之,则是教学资源的流失,教学策略的缺失,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无视。下面,以《英语(新目标)》九年级Unit 6中Self Check部分的阅读文本“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为例,探讨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
1.挖掘教材语言素材
学生写作时最大的困惑是词汇贫乏,思路偏窄。由课文题目可知,food一词应为该课的核心词。因此,课前授课教师一直循环播放歌曲“Food, glorious food.”,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词汇。上课伊始,PPT上出现学生熟悉的、陌生而易学的相关词汇,如 fruit, vegetables, nuts, biscuits, candy, cola, fast food, burnt barbecued food等,授课教师运用 How, How often, why等疑问词,由疑问词构建出句子和简单的语段,直指课文核心内容,为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做铺垫,可谓匠心独具!
课至中段,当授课教师谈及自身的饮食习惯时,向学生出示自己的“健康档案”,以实例揭示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呼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呵护健康,并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饮食和锻炼习惯,提出改进措施。此时,教师及时把教材中的关键词汇列于黑板,方便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言素材。
通过以上两环节的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回顾了教材中的素材,同时又围绕主题做了相关补充,为学生进入写作做了素材准备。
2.提炼教材结构层次
阅读文本本身提供了大量信息,文本中的词汇、短语、句型是写作的语言素材,是文章的血肉。此时,学生需要的是可以搭建起自己文章的“骨架”。因此,理解文本的写作思路,提炼主干语言结构是阅读成功走向写作的基本保障。阅读文本是一篇对话式的阅读材料,采用总—分结构撰写。文本首段“How important is keeping healthy to you?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got together to discuss this question. Heres part of their discussion.” 寥寥三句,功效各异。第一句揭示写作主旨;第二句表明写作内容来源;第三句示意写作基本框架。至此,文本结构一目了然。由于文本材料为对话文体,学生的写作基本框架须在教师启发下完成。
3.搭建教材写作框架
(1)构建Mind-map,理解教材
基于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授课教师请学生找出描述Peter, Laura, Tony饮食习惯的关键词,并板书要点如下:
Peter: stay healthy, taste good, cola, to eat meat that is well cooked, a little burnt
Laura: healthy food, take care of, stay away from, never eat meat, instead
Tony: prefer not to do, food that is fried, meat or fish, have a good balance
(2)运用Mind-map,活用教材
基于上述环节的铺垫,学生回归课文。从第二自然段起再读课文,并完成文本重构后的三个小篇章(见图1),使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概括和编码。
看似一个普通的首字母填空题,但要完成这三段文字,学生必须对课文中长篇幅的对话深刻理解,领会对话主题,抓住关键词汇,进而经理解和内化转换表述形式。此环节类似于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Retell形式。但不同的是,该课堂上所用的改写课文表述环节,隐含强烈的篇章逻辑意识和语用意识。有关Peter, Laura, Tony的三篇小短文包含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法(定语从句)结构,并在遵循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很好地对大篇幅的对话进行了概括和综合,活用了教材中的语言。
(3)梳理写作思路
然后讨论梳理出改写后的记叙性文本写作思路(见图2)。
(4)重构写作框架
学生在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该话题的写作已“有话可说”。此时,教师讲解如何建构完整的写作框架成为必需。接着,授课教师再给学生看的文章是那么的熟悉(见图3)!因为,它基于上述一个个的渐进环节和厚实的教学铺垫,它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作品!
(5)形成个性习作
读懂了,读会了,就得趁热打铁,加深学生对语言的印象。此时,除基本框架结构外,授课教师要求学生恰当地使用连词、各类修饰词(在图3中已用圈号和下划线标注),同时,提供某些句型结构,如:Its good/bad to ...; Not only ..., but also ...; Besides these; Its important for ...;and so on.这时,授课教师出示自己的“健康档案”(该教师偏胖,健康状况不太好),对写作中的高频词汇和句法做补充,如:result of the medical check, concern little about health,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keep balance of diet, Im sure ..., and so on, 让学生以书面形式陈述,给教师提出日后康复建议。endprint
基于上述各环节的学习,经小组讨论后学生的写作框架很快形成:
第一段(General ideas):总说教师的体检结果;
第二段(Details):具体描述存在的身体问题及产生的缘由;
第三段(Conclusions):提出建议。
通过上述层层递进式的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多数学生对如何谋篇布局有了认识,在写作模板和词汇的帮助下,英语写作已不再棘手。当然,对词句的运用技巧,在于教师的引导,也取决于学生平日的积累。
三、重构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的主要途径
1.选择教材内容,挖掘话题内涵
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文材料必须是学生有生活体验的、有话可说的文章。只有教师具备捕捉话题内涵的敏锐性,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并恰当补充对学生写作有启发的同话题语言素材,以帮助学生写出有一定语言内容和意义的文章,使教材内容达到最大化的运用。
2.梳理文章结构,搭建写作框架
阅读教学经历快速阅读等环节后,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然后再对各个段落(部分)进行细致学习,最后有机地串联起各个段落,让学生对文本内涵有更为深刻的整体理解。对各段落的理解,可通过概括段落大意、寻找各段落的主题句和关键词等方法展开。只有通过对片段的深入剖析,才能使学生全面理解阅读材料,领会文章的主要观点或故事情节,使文本材料易于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的结构框架与思维脉络,帮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搭建写作框架。
3.运用各种活动,实现读写结合
写作课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无法创造语言本身,但可以创造性地教语言。当学生不能正确地搭建语言结构时,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连词成句、造句、改写、仿写、缩写、扩写等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还可通过寻找课文段落主题句、文章中心句、写提纲、写初稿、列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框架。写作前期,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挖掘题材,训练发散性思维以及如何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等。写作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紧扣主题、运用好语言的衔接和过渡等写作技巧。文章修改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语法、用词的错误,并在表达上加以润色等。只有这样,阅读才能从语言和信息的输入转变为语言经学习内化后的输出,阅读的意义才能得以最大化。
四、结束语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汇,培养语感,点拨写作技巧,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信息的基础上,以课堂所学为基础,明白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在读中学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