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

2014-04-08王富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衣食师范教育陶行知

王富强,贾 铭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

王富强,贾 铭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大众诗人、革命战士。他从青年起就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并为探索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道路,提高民族素质和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以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历尽种种艰难险阻。陶行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路和宝贵的借鉴。

陶行知;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乡村师范教育

陶行知原名文睿,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他自幼家境清贫,幼年接受父亲和塾师的教育。14岁那年,他入歙县县城崇一学堂。1909年,他考入南京金陵大学。他深信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改名“知行”。后来他深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934年7月16日起,他又改名为“行知”。本文拟简要探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

陶行知对职业及职业教育的认识是基于他对人的生活的认识。他指出人的生活包括多个方面,人的教育便因生活的多样性而呈现丰富性的特征。职业是人全部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职业教育便是人接受的全部教育的一部分。他说:“有关于职业之生活,即有关于职业之教育;有关于消闲之生活,即有关于消闲之教育;有关于社交之生活,即有关于社交之教育;有关于天然界之生活,即有关于天然界之教育。人之生活四,职业其一;人之教育四,职业教育其一。故生活为全体,职业为部分;教育为全体,职业教育为部分。”[1]

陶行知的这种观念,视职业为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批判了鄙视职业的封建思想意识,并将职业教育视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当时的教育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也正因为如此,陶行知深感当时中国职业教育弊端重重,他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提出,要采纳欧美职业教育的先进之处,以改进我国的职业教育。他指出:“如欧美之职业教育,吾国曩未之行,此则急宜完足者也。实业学校办法弗良,学生应用其所学者,十仅一二;改营他业者,十且八九,致演成农不农、工不工、商不商之险状,此则急宜改革者也。”[2]

在陶行知看来,如若改进中国职业教育,首先应当为职业教育正名,也就是必须确定正确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两种职业教育观,即生活主义职业教育观与衣食主义职业教育观。他认为,将生活主义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观念会失之宽泛,因为生活的范围广阔,职业只居其一,而一切教育都有为生活服务的目的,职业教育也只是其中的一类教育。此外,职业教育有其特殊的目的,它针对人生活的特殊部分,因此,将生活主义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殊性。

陶行知认为衣食主义的职业教育观则更会使职业教育流弊丛生。首先,人解决衣食的渠道有很多种,甚至如盗窃、乞讨和耍赖均可获得衣食,那么养成“赖子、乞丐、盗窃者,亦得自命为职业教育家”了。因此,仅获得衣食之满足绝非职业教育的目的。第二,如若职业教育以解决衣食为目的,那么衣食无忧者则不必接受职业教育,这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本意相去甚远。第三,以衣食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其一切计划均趋于解决温饱,这如同施舍,“学校以施舍为主旨,则束身自好者行将见而却步矣”。第四,衣食主义的原则对于职业学校选聘师资、置办职业教具、收录学生、设置课程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丝毫指导意义,若以此作为行动标准,则无法开展上述工作。第五,衣食丰足只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的外在目的,而感受人生价值的存在,并由此生发无穷乐趣,则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的内在目的。第六,衣食主义职业教育观会导致教师为衣食而教,学生为衣食而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自私自利的特点。因此,陶行知指出:“衣食主义为众弊之渊薮,欲职业教育之有利无弊,非革除衣食主义不为功。”[3]

陶行知认为,职业作用之所在,就是职业教育主义之所在,因为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故凡生利之人,皆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界中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4]

依据生利主义的原则,陶行知进一步阐述职业学校的教师、设备和课程。他认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生利的经验、生利的学识以及生利的教授法,三者中经验最为根本。养成具有此三种资格的职业教育教师的途径有三:其一为收录普通学子教以经验、学术与教法;其二为收录职业界之杰出人物,教以学术与教法;其三为延聘专门学问家与职业中之有经验者,同室试教,使其互相砥砺补益,进而成为职业教师。

陶行知指出,职业学校的设备可以分为两种:一为自有之设备,一为利用职业界的设备。在陶行知看来,利用他人生利设备实施职业教育,效果更为显著。陶行知认为,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课程设置应当以充分生利为基本原则,每一课为一生利单位,按事而教。课程既要有理论,也要有实习,相辅相成。学生修完一课,即成一事。

关于职业学校的学生,陶行知认为这同样是职业教育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学农者不归农,学商者不归商,正是当时中国职业教育没有成效的原因所在。学生选择职业,应基于自身的才能与兴趣,必须以“才能足以成事,兴趣足以乐业”为准则。学生如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就一定会“生大利”。为了让学生对职业有较深入的认知,陶行知提倡“职业试习科”,即开设关于农工商及其他职业和关键知识的课程,学生可以先尝试性地学习,然后再决定选择自己最有才能、最有兴趣的一科进行学习。

二、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乡村教育先行者,同时也是乡村师范教育的积极倡导者。1921年12月,他在关于师范教育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在师范多设在城市,因之乡村受益少。因乡下学生入师范后,都不愿在乡下做事而愿在城市做事。我认为有好多师范学校,应当设在小的镇上,一方面宜可与乡下的环境相接近,一方面要有实地教学的机会。中国的农民占85%,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1926年1月,陶行知发表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一文提倡师范教育下乡。他主张师范学校应该在乡间设立分校,“以为造就乡村师资之所”;他还提倡“在乡村的环境里训练乡村师资”。

陶行知关于乡村教育的理论建立在他对中国乡村实际状况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他认为,农业发展的水平关乎中国的兴旺发达,“我们要想中国活起来,就得要在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头”。[5]要使农业发达,农民进步,则必须将教育与农业相结合;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关联,便会形成一种非常严重的后果,即“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6]因此,陶行知认为在当时的中国,教育与农业合则国家荣,离则国家败。

然而,当时中国的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农不农”的现象,陶行知深为忧虑。他大声疾呼:“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4]陶行知所说的“生路”就是打破以文字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打破传统的学校观念,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教育要与农业携手,具体的做法便是办理乡村师范教育。

在改造乡村生活过程中,陶行知主张由乡村实际生活产生乡村学校,再由乡村学校产生乡村师范。乡村师范教育就是要造就出一批有着农夫般的身手、科学家的头脑并且有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他提出一个好的乡村教师应该做到:“一年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6]所以,陶行知说:“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5]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陶行知于1927年2月在南京创办了晓庄中心小学。他还于同年的3月15日,偕同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一起开办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3月改其名为晓庄学校。学校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培养学生,并设有中心小学8所,中心幼稚园4所,以及民众夜校、晓庄医院、晓庄联村救火会、中心茶园、中心木匠店等,并在当地提倡修路、设联村武术会等,开始实验农村改造。1930年4月,晓庄师范被南京国民政府封闭,实验中止。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和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立足于时代与社会的基本现实,探索了当时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之路,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对于我国今天的教育发展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 陶行知.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M]//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陶行知.教育研究法[M]//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陶行知.如何教农民出头[M]//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 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M]//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1.

[5] 陶行知.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 陶行知.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晓 晟

G529

A

1671-8275(2014)01-0082-02

2013-11-28

王富强(1966-),男,天津静海人,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贾铭(1987-),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衣食师范教育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以修养为衣食
从衣食足中知荣辱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