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和谐人格及其培养途径探析
2014-04-08路璐,魏理
路 璐,魏 理
(1.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2.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大学生和谐人格及其培养途径探析
路 璐1,2,魏 理1
(1.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2.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分析了大学生和谐人格内涵和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若干问题,讨论了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
在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和谐”一直引导着我们的处世态度和价值取向。和谐人格既能体现鲜明的个性特点,又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谐人格表现为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积极乐观、道德高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等;同时又含有人际关系的和谐,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等内容。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现状
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趋势是平衡的、和谐的,但大学校园中的不和谐现象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人格扭曲、心理不健康等极端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大学生投毒案件、校园暴力以及不断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止一次地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生们的人格发展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面对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的压力时不知所措,不会自我调适,也往往寻求不到有效的帮助。也有很多大学生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影响,不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意志品质薄弱。因此,许多大学生会出现迷失自我、人际关系障碍、道德滑坡、社会意识淡漠、举止行为偏差等问题,他们的人格出现了失衡、不和谐的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更有悖于高校的育人目标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对于大学生人格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人们往往把其归结于大学生自身的问题,认为他们思想偏激、不能理智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大学生人格发展出现偏差,分析他们自身的原因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到学校、社会对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大学生自身人格冲突
1.自我意识的偏差
远大的人生理想是大学生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但是,当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大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接受现实,会有各种心理不适应的状况。例如,在新生刚入校时,他们原来心目中对大学校园生活种种美好的设想与现实生活的反差,会让自身空虚茫然,无法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有些新生甚至是困苦不堪,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人生奋斗目标。
2.面对各种压力的困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身处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让大学生应接不暇,传统的课本加讲授的学习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学习的压力不断增加。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生活散漫,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注重自己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对新的环境不能很好地适应,对环境的改变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有的大学生眼高手低,盲目自大,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学生比较自卑,缺乏自信,没有充足的知识能力储备、又缺乏一定的求职技巧,找工作时困难重重,极易出现心理失衡。大学生本身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社会经验尚浅,不能很好地面对和处理所遇到的压力问题。在面对各种困难无力应付的时候,很多大学生会怨天尤人,自己不能解决又无法寻求到有效的帮助,缺乏面对挫折的能力,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感、失落感。
3.人际关系失调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一代,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遇到矛盾冲突时,只考虑个人得失而不顾他人感受,同学间的矛盾屡见不鲜,有不成熟、不协调的表现。有些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诚实待人;有些大学生与人发生矛盾时不能理智处理问题,往往一时冲动导致矛盾激化,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有些大学生尊师意识淡漠,对待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这些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导致他们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
(二)大学生人格教育力度不够
1.人格培养意识不强
育人是高校的首要工作。从文化知识传授到人格塑造,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教育虽然向来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对大学生人格培养还没能充分重视,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再加上各院校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总体上看,高校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上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2.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高校普遍重视,高校开始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了普查、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工作。但是,高校往往仅设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只有十几人。面对全校数万名学生,他们要想开展充分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多的是由辅导员来承担。但是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他们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不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再者,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甚至对心理咨询存有偏见,有问题不愿求助老师,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疾病、人格障碍[1]。
3.人文素养教育薄弱
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高校中英语的学习远比文学艺术的学习重要的多,多数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只是很少的几门选修课。尤其是理工类院校,过重强调专业技术的学习导致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匮乏。许多大学生对文学、历史等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艺术品位较低,传统文化知识匮乏。
(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思潮带来的冲击,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并逐渐延伸至校园内部。其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个人利益至上等风气的盛行。此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假冒伪劣、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和种种不诚信、不道德的事件对大学生人格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和谐人格的教育理念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学校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宽松的校园氛围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格培养
把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外实践等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的最重要环节,把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人格教育常态化。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更好地适应社会[2]。人格养成教育的这两条主渠道,要齐抓共管,不可偏废。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格和谐的基础。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系统、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工作,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干预,预防危机发生。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也必较容易发现问题。要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的培训,共同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人文素养教育
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园文化对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与构建和谐人格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营造学习氛围,让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生整体精神风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是学生人格形成的支柱,是大学生和谐人格养成中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3]。
(五)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高雅的自身修养。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人格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处事原则、道德责任意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以自身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吸引学生,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4]。
(六)优化社会、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发展有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父母应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多与子女沟通交流,以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子女的优秀品格。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1] 丁桂波.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陈林.浅谈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培养与塑造[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 马学敏.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价值思考及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 夏凤琴,滕泰,葛振骞.论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的有效路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责任编辑:教 成
G641
A
1671-8275(2014)01-0022-02
2013-11-08
路璐(1985-),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辅导员,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
政治思想教育。
魏理(1977-),男,河南新乡人,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