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4-04-08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技术人员实验室

丁 娇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丁 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南京 210016)

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实验师资队伍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文中结合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指导,分析实验师资队伍现状,从人员构建、激励机制、技能素质培训、业绩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技能作为基本任务,努力建设适合高校现代化实验室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在实验室中的带头指导作用。

创新型人才;师资队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高校实验室是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的发源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更是培养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在其中承担着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四大重任[1],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重要使命。

1 实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1.1 师资匮乏,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实验技术人员一直被看做教辅人员,普遍认为实验课是专业理论课的配套辅助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二线位置。职称低、教学科研成果积累少,调查结果显示,67.8的实验教师对于薪金收入表示不太满意[2],因此工作性质内容和薪酬待遇与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期望值相差甚远。拥有硕士或更高学历的人员纷纷选择教学科研岗位,很少有人愿意做实验员,造成了实验室专业师资匮乏、队伍不稳定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实验室长期可持续发展。

当前实验室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年龄大、学历低,老中青比例维持在6∶2∶2,与教育部十五期间制定的“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师范中心建设标准”中规定的“实验系列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应不少于50”[3]的要求相差很远,且专业结构不对口。实验室缺乏编制,招聘不到年轻的老师,由于一些未退休的老教师仍然在岗工作,很难为实验团队注入新思想、新技术,难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实验改革。很多专业课的实验均由专职教师兼职代课,或由一些研究生负责,长此以往,不仅耽误了专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大大降低了实验课的质量,只能硬性完成教学任务,很难从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反馈,开展实验课的真正目的很容易被忽略。

1.2 缺乏完善的聘评、激励制度

高校实验室在缺少专业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的同时,又由于没有进人渠道和来源,许多行之有效的用人措施,只能在讨论层面停留,未能从根本上进行实施[4]。实验人员往往缺少课题与经费来源、手上没有学生难以组建团队,相同条件下的竞争力远不比专职教师,难以争取并开展科研项目。因此,在实验技术岗位上想评上高级职称十分困难,加上在后续发展上的担忧,日积月累重复单调的实验准备工作,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多数实验技术人员不会在该岗位上长期工作,离职、转岗等现象相当严重,造成了高校实验师资团队很难稳定的状况。

其次,高校自身不注重实验室的长期规划与发展,对于实验教师的教育培训需要明显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培训时间和师资培训经费两大问题上。据北京市教委的调查显示,认为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是没有经费的占43.9,认为没有时间的占32.9[5]。在教育培训中,要产生学费、生活费、差旅费等大笔开支,而有限的教育培训费却只是杯水车薪,这种情况使得培训激励只能在少数教师身上起到作用。理论教师尚且如此,作为“附属”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师更是得不到应有的进修机会。

1.3 职业满意度低,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南京地区部分高校约300名实验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职业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在收入水平、职称评定、进修学习、考核评价、科研等几个方面选择“不太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项。可见实验教师在工作中普遍缺乏一定的成就感和成长感,实验室不能吸引高水平的优秀教师,这也是我国高校实验教师队伍长期得不到发展,甚至越来越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他们的地位与重要性被严重忽视,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与肯定,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被严重抑制,没有兴趣与精力再投入到其他科研课题组。去完成一些项目的研究与相关论文的撰写,更不愿意主动去带领一些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验技术人员消极的工作状态与认识程度非常不利于高校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类新型精密贵重仪器大量引入教学科研实验,实验教学内容与技术方法也随之推陈出新,对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6],当前队伍中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努力打造一支优素质、高水平、强能力的实验队伍,可有效地促进高校实验室的文化、教学理念、科研水平、技术成果的可持续发展与推广,只有做到实验硬件与师资软件同步建设,与时俱进,才能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和谐局面。

2.1 更新观念,引进人才,改革政策

2.1.1 提高整体地位,加强自身认识

实验室的长期发展与规划应当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时代,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与运行,是高校提升整体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重要前提。转变人们对实验室的陈旧观念,提高实验室及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整个教学、科研、服务中的地位,扩大影响力,尊重实验室获得的工作成绩和荣誉。实验技术人员也需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努力把个人的追求与实验室的发展前途紧密相连。

2.1.2 搭建合理的师资结构

高校每年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也应适当扩招优秀教师,以优惠的政策大量吸引年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充斥到实验师资队伍中,引进和聘用一些有技术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特殊岗位的聘任可以不受学历、职称及其他资历因素的影响。通过不同学科背景、多种学术思想、不同学缘背景、多种科研经历的优秀人才的知识交融[7],组成一支强大的实验室队伍,更好地开展科研学术工作。

2.1.3 独立的实验类职称评聘体系

合理应用职称评审这一杠杆,不断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实验技术岗由于工作性质与要求的特殊性,采取与教师岗不同的职称评聘体系,属于工程与实验技术系列,走“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路线,充分体现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研究课题、实验教学改革和撰写实验室管理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等成果,并着重考评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贡献[8]。将在实验室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实验技术人员聘任到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并给予相应的待遇。

2.1.4 优惠的激励政策

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成果奖励、考核考评等与个人经济利益相关的问题上,实验技术人员应该享受与教师同等的待遇,不搞偏见、分歧。实验课时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课外创新活动等也应算入工作量。学校应创造条件支持鼓励他们积极申报涉及实验室的相关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有利资源积极获得科研经费。实验室标注的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可获得不同等级的经费奖励。从本质上扭转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校的地位,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和激励政策建设和管理实验师资团队。

2.2 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2.2.1 建立完善的青年骨干培养体系

加强和完善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是实验室队伍建设以及长期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家对世界1 249名杰出科学家获得的1 928项重大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在25~45岁,峰值在37岁左右。因此,实验室要建立青年骨干培养体系,制定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起用青年骨干担当项目负责人,在资深专家的传、帮、带下,加快青年同志的成长,形成人才梯队的良性循环。拓宽实验室人员业务培训和学习深造的渠道,鼓励他们在职或脱产攻读博士学位,鼓励出国留学进修,鼓励到国内外著名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进行学术访问和短期科技交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送学,提高实验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2.2.2 分层次的技术交流与开放

开展高水平、多层次、多形式的会议交流、合作交流、多边交流以及媒体交流等学术活动。实验室应积极主办或承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打造在相关科学领域的品牌交流平台。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学术沙龙、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提升实验室的学术氛围。支持和引导实验室联合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实验室与其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技术合作,拓宽学术交流渠道,发展学术交流伙伴[9]。充分运用各种学术刊物、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形式,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鼓励实验室人员将最新科研成果向权威学术刊物投稿,组织编印出版实验室年度学术论文集,力争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3 打造创新型实验室,培养创新型人才

2.3.1 创新管理

随着各类高精端精密仪器大量引入实验室,现代化的创新实验室管理理念也需不断更新。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善于采购用于教学、科研等不同用途的实验设备,并且能够熟练操作、进行保养和维护,提高仪器的使用率,更需要定期参加供货商例如安捷伦、NI公司定期举办的客户培训交流研讨,学习其他院校同类型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验室空间和实验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同时,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也同步更新,最大程度地实现实验室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半壁江山”[10]的重要地位。

2.3.2 创新教学

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对实验内容与实验技术方法做出修改和更新,并重新修订编制实验指导书与教学大纲,力争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精品实验课程。鼓励开设开放性实验课[11],将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引入实验课程教学,开发虚拟实验,使有限的实验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独立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人员作为辅助,提供相应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2.3.3 创新科研

实验室为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课外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实习平台,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其中充当了团队领头羊的作用[12]。因此多多鼓励实验室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实验室有利的条件与平台,在工作之余多开展和指导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积极申请和敢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国防973”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科研项目,不但可以获得荣誉,增加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实验室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

3 结束语

促使高校实验室进一步成为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培养基地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力争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积极培养、自我完善,狠抓实验团队的技术、素质和教学水平,克服当前实验室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与观念偏见,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优、人员结构稳定的实验师资团队,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优秀人才做铺垫,使实验室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社会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具有长足的竞争力。

[1]杨丹.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3.

[2]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229-232.

[3]谢静,曹菱,傅凤英,等.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92-195.

[4]李岩,曲宁,刘爱元.军队院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7):195-197.

[5]董欣.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42-144.

[6]郑家茂.构建“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4.

[7]孔琳.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性教育的关键[J].实验室科学,2007(5):182-183.

[8]蔡炽,蔡炳新,郭栋才,等.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全面提升国家级实验教学师范中心建设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07-109.

[9]段祖安,毕建杰,叶宝兴,等.建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55-57.

[10]张双才,王有明.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15-118.

[11]赵庆双,闻星火.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12.

[12]卢常伟,李岩.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16-18,34.

Experiment Team Construction and Cre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DING Jiao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A high-level,high-quality compound experiment teaching team is the foundat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spiritand practical ability for applied talents,whi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support of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building,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eoretical guidance,we analyzed of experimental faculty status,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bout quality of skills training,performance of appraisal system.Moreover,we will develop students'creative abilities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as a basic task,try to build a modern system of laboratories for college innovative training of teachers,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team in the lab guide.

innovative talents;teaching staff;team building;current s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G482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4.05.067

2013-09-13;修改日期:2013-11-05

丁 娇(1988-),女,硕士,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管理。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技术人员实验室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