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学生参与研究训练计划积极性的探讨

2014-04-08王建宏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分计划大学生

王建宏

提高大学生参与研究训练计划积极性的探讨

王建宏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环境工程系,北京 102617)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URT)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在资金和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却出现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文中从外在诱因和内在需求两方面分析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手段和方法。外在诱因的激励方法包括及时落实学分奖励、优化URT实施时间和建立URT退出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则通过多方位的宣传、全面的学术浸润、建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和良性的师生互动来实现。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积极性;本科生;探讨

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否培养出一批创新人才,直接关系到科技进步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作为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育途径,1969年首次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施,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中国高校。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训练”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1998年,浙江大学实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自1999年就开展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URT(Undergraduate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URT),是最早进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普通高校之一,并于2008年底完成了基于WEB的大学生研究训练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1]。本文将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URT项目的概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详细讨论。

1 URT实施概况

我校URT项目采用教师立项学生参与和学生自己立项两种形式,教师至多有两项在研项目,学生原则上只能参与一个项目。自2008年开始,每年例行有一次集中申请URT项目的机会,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目前,学校在制度上给予了URT项目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在本科生学习管理条例中明确科技创新获奖的加分规定,对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奖励,创新学分可取代相应通选课的学分;对指导教师则给予奖金奖励[2]。随着学校对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重视,北京市和国家也开始关注大学生的科研。如2013年度我校的大学生研究训练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万元)、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1万元)、校级大学生研究训练[URT]计划(0.3万元)三种。这种多层次的支撑力度保证了不同层次URT项目的顺利实施。

除了制度和资金的保障之外,我校的网络平台宏观管理也渐入佳境。大学生研究训练网络管理平台不仅有非常完善的模块如课题申请、互动讨论、课题双选、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运行、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而且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对每个学生负责人提交的URT项目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和成果展示等进行动态跟踪、实现实时管理。这种学生项目负责人依据任务书的进度网上提交报告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每个学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的中期检查和结题报告的答辩,则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考察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深度以及提供一个师生交流讨论的机会。这种网上和网下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文档撰写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全面提高。

2 URT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学生渴望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今后的毕业就业、工作或读研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但是,我校大部分学生对URT项目不够积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学生自主立项项目偏少

2.2 参与URT的学生比例偏低

尽管华南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的指导教师可以遴选参加URT的学生[4],但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教师立项的项目都没有学生参加的情况时有发生。如2012年我校机械工程学院URT系统里预审通过的题目32个,双选题目28个,但在双选截止日期前,还有4个项目没有学生选择,这说明学生参与URT的意愿并不强烈。在这28个项目中,按照每个项目平均3名学生计算,参与URT项目的学生总数为84人,与机械工程学院1 700位本科生的规模相比,学生参与URT的比例实在是太低。对比同济大学60以上的大学生得到了创新性科学研究和团队合作的训练[5],我校学生参与URT的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3 学生短暂的兴趣扭曲了教师指导模式

大部分学生在最初参加URT时,有激情和兴趣,但是经过几次指导后,有些学生就不再与指导教师联系了。学生这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现象在URT实践中很常见。一方面,科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各种失败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生对科研活动过程抱有美好的想象,而实践中许多重复性的、琐碎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出现了知难而退、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拖就过了结题时间,为了不影响以后项目的申报,最后变成有些教师本人代替学生来完成科研训练的结题报告。不仅结题报告,甚至就连个别项目的开题和中期报告都是指导教师来代办完成的。这种情况不仅在我校出现,就连中国矿业大学[6]也报道过类似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对URT项目短暂的兴趣所产生的教师代办型的指导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如何激励和保持学生对大学生研究训练的积极性,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董大勇的研究表明内在需求方面,科研兴趣、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的参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在诱因方面,学习成绩上的利益对SRTP参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7]。从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计划的正向显著影响因素出发,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3 用外在诱因来提高学生对URT的积极性

3.1 落实学分奖励,完善与其他实践环节的联系

虽然本科生学习管理条例中有科技创新获奖的加分规定,但是实际落实并不好,即使落实了,等创新学分出来,学生都已经临近毕业了,这个创新学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因此,创新学分最好在学生结题报告完成的当学年及时体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尽快地看到自己劳动的显性成果,而且学分的推动也促使学生为了结题而积极主动地参与URT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URT的积极性,也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研究计划与其他实践环节的联系,如将URT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优秀URT项目取代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8]以及优秀URT抵消相关的创新型实验,并且在实践中建立确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3.2 优化URT实施和答辩时间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特点为每个学期初,课业最为轻松,期末以及四、六级考试前夕最为忙碌。依据此规律,主要的研究训练工作优先安排在学期初比较合理。但是,相对于研究生来说,本科生的课程较多,虽然能够在学期初安排一些科研训练工作,不过总体来说学期中能够利用的课余时间有限。相对而言,每个寒暑假的时间相对集中而且少有其他干扰,是本科生研究训练的黄金时间。国外的大学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如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学生主要利用暑假期间参与研究训练项目。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不仅有大学生研究训练的暑期研究基金而且这类基金的经费除了科研开支外还可用于支付假期生活费[9]。

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动员本科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研究训练,并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补贴,这样不仅研究训练的时间有保证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感受创造的快乐。当然,集中答辩也尽量安排在每学期初或中,绝对不能安排在期末。因为一方面学期初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写报告和做实验的积极性都很容易调动,另一方面利用假期进行研究训练的学生也刚好借此机会结题。

3.3 建立URT项目的退出机制

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初次涉及往往处于激情有余、对困难预料不足的状态,在科研实践中逐步加以引导并进行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科研品质是URT指导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不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科研品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时间而精力参与URT。在URT的实践中,确实有两类学生没有时间真正参与科研。其中,一类学生参与学生会、社团活动较多,虽然有兴趣参加科研训练,但却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另一类学生也确实对URT项目有兴趣,但是英语较差或者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容易顾此失彼,即参加URT可能影响其他课程学习和四、六级的成绩。笔者曾经指导了一名学生,其在参加URT前,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参加URT后,竟然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当然还有些学生凭一时的兴趣申请课题,立项后发现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做研究。这种没有精力参加、教师考虑到其学习需要不让参加或者主动与指导教师切断联系的学生都是事实上已经退出URT,但是名义上还没有退出。只要学生提交了项目申请书,这个项目就一直出现在我校的大学生研究训练网络管理平台里,指导教师如果想下次申请URT,必须利用学生的帐号等提交各种报告。鉴于多数URT项目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细化,即使没有学生参加,教师本人或者其研究生也会研究完毕,提供各种报告亦非难事。但是这种没有本科生参加的URT项目,根本就起不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也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鉴于此,URT项目必须建立退出机制,指导教师、项目负责人或者参与的学生提出合理的申请都可以退出。其已有的经费,可以进入随机的URT项目就像随机的教改项目一样,提供给真正需要的人。这不仅可以在制度上根除指导教师代替学生做URT的行为,让URT的各种报告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学生味”,而且可以净化学分奖励的环境,只有真正经过科研训练的学生才能获得学分奖励。

虽然外在诱因是学生参加URT的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学生的内在需求。因为URT的本身价值并不在于得到某种有形的成果,而是在于给学习者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和培养其无形的科研素养。可是这种无形的东西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如何让学生早发现呢?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认同URT,从内心里热爱URT。

4 内在需求方面提升学生对URT的兴趣

4.1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向往URT

(1)URT的宣传不仅始于大学新生的见面会而且允许新生参与URT,但不能做项目负责人。新生及早接触研究,感受科研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以主动对URT建立认同感,也能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2)URT的宣传工作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和定期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大力宣传URT的意义和特点,同时让参与过URT的学生现身说法,谈URT经历对找工作的帮助,对申请留学的好处,对保送研究生的影响等学生们关心的话题,力争让更多的同学对URT项目充满向往,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4.2 全方位的学术浸润

科学研究需要的是一种主动探索、坚韧不拔的精神,许多学生研究者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主动、坚韧的精神品质。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哪来创新[10]?不过创新的前提是知道别人所知道的,想到别人所想到的。本科生创新首先要知道他人的所思所想,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对所有的本科生参加学术活动提出次数方面的要求,这些学术活动包括URT的答辩、本科生答辩、研究生答辩以及学术讲座。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学术的浸润非常重要,尽早接触科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4.3 学生主人翁地位的确立

真正确立学生负责人主持URT项目的制度。(1)为了督促学生,大学生研究训练网络管理平台可以继续完善其功能,定期按照任务书的进度提醒学生负责人提交各种报告。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负责人不仅有一种紧迫感而且明白完成URT项目是学生自己份内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完成指导教师的任务。(2)有关答辩以及评优的通知也应该首先面向学生其次才是教师。总之,在URT项目的制度设计上,尊重学生、委以重任和树立其信心应是基本的原则。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明白自己身上有重任的人,才会真心投入URT项目。

4.4 师生良性互动的形成

指导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素养直接关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指导学生URT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了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身水平之外,更需要注意指导的方式方法,以求达到与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1)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充分了解所在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2)指导学生制定科研实施方案、项目进度计划等;(3)及时与学生讨论其独立实验时遇到的疑难问题;(4)对学生成果的书面总结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学生在研究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走各种弯路,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及时的指导和关怀。为了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指导教师及时的鼓励、赞扬、欣赏以及打开学生思路的讨论是至关重要的[11]。

5 结束语

我校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虽然有制度和资金的保障以及良好的网络运行平台,但是存在学生对URT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针对此现象,本文首先从外部诱因方面进行了分析,建议采用及时落实学分奖励、优化URT实施时间和建立URT项目退出机制等用外部条件来提高学生对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方位URT宣传、进行学术浸润、强化学生责任感以及建立师生良性互动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对URT项目的内在需求。

[1]于溯,张晓明,刘红琳,等.大学生研究训练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6):748-751.

[2]于溯,单希林.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有效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8-9.

[3]沈明卫,涂澄海,何勇,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33-135.

[4]谢纪美,康文雄.关于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工作的经验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33-135.

[5]廖宗廷,徐沁,张勤.兴趣驱动,重在过程,自主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33-36.

[6]于泽,樊世清,芦慧.谈如何指导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J].高校讲坛,2008(26):137-137.

[7]董大勇,史本山.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实施效果的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1):65-73.

[8]清华大学教务处.教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J].北京高等教育,1996(3):15-16.

[9]李忠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经验及改进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2-13.

[10]黄锁义,程金生,陆海峰,等.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401-402.

[11]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1):6-11.

Improving Students'M otivation in Undergraduate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WANG Jianho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

As one of ways that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Undergraduate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URT)faces the problem that students'lack motivation in URT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systems and gradually increasing funds.The aspects of external cause and inherent demands of students are applied to improve students'motivation in URT.External cause includes credit reward,optimizing URT time,and setting up URT withdrawing mechanism.On the other hand,students'inherent demands are aroused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propaganda,academic soaking,building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a healthy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undergraduate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motivation;students;discussion

G423.06;G40-012;G642.42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4.05.056

2013-09-29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基金资助项目(PHR201107213)。

王建宏(1974-),女,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工程实验技术。

猜你喜欢

学分计划大学生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分美食
大学生之歌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