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指导课外体育的长效机制研究
2014-04-08杨文东朱大清
杨文东,何 忠,朱大清
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指导课外体育的长效机制研究
杨文东,何 忠,朱大清
(湖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高校体育教师应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给予专业指导与管理,推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同时提出改善管理体制模式、丰富体育教师工作内容、建设课外体育运动平台等多项对策.
高校体育;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教学改革
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召开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中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对未来人才身体素质的优劣和健康状况起着关键作用,关系到人们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及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因而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目前高校的学校体育活动虽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充实,但受到物资条件、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体育教学上. 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更有效的吸引广大学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如能给予科学的管理和专业的指导,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内容上的不足,极大的丰富和延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成果. 因此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新型的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使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与管理和课外体育活动形成完美对接,推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1.1 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滑. 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跑3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 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1]. 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社会层面上,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提高使得很多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大幅减少,业余生活丰富也使很多人放弃体育休闲活动方式,而选择更加舒适的娱乐活动;另外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及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都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社会因素. 学校层面上,存在校园运动场地设施不足,对体育教育认识有偏差,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因素. 学生自身层面上则有,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等. 在这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中,高校通过必要的引导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后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2].
1.2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状况分析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体育课上的锻炼,二是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生主要还是通过体育课进行锻炼,而体育课的最大弊端是课时过少,在兼顾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时,很难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很好的弥补体育课堂的缺陷,但目前的实际状况是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主观上是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他们希望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愉悦身心”、“结交朋友”、“增进健康”、“塑造健美体形”. 这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功能和作用是有一定认识,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符合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应该对此重视,加以引导.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有“学业重,闲暇时间少”、“就业压力大”、“缺少运动场地、器材”、“缺少组织良好的体育社团”、“不爱运动”、“不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等,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由学校来调动的,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
2 高校体育教师在指导课外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不仅要靠大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体育锻炼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师的指导是保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科学、合理、有效的关键. 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对比的结果很明显,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大学生体质指标的增加都大于学生自主锻炼引起的体质指标增加,说明在体育教师指导下的课外体育锻炼更加有助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整体提高[3].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课余锻炼时间相对松散,较难形成有组织的课外锻炼团体,特别是一些团体项目更加难以开展,组合锻炼也是以寝室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小规模团体,逐渐使一些学生失去锻炼兴趣,难以形成活跃的课外锻炼氛围. 体育教师以组织者的身份通过协调课余时间和场地,利用学生喜爱参与的项目,将热爱运动的零散个体组织起来,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 同时高校体育教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先进的运动理念,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拥有其他学科教师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组织的过程中摆脱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组织形式等条框的限制,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结合相应专业指导,能够更多的吸引有锻炼需求的学生自愿加入,形成良性循环. 对活跃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机制的几点设想
3.1 领导重视,统一管理
首先,高校要对大学生身体素质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领导不支持,后续工作就很难开展,管理及其他工作都无法实施. 作为管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的作用举足轻重[4];其次,在管理过程中要统一认识,统一管理,对教师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应有专门的部门进行调配、管理,包括对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及社团的管理一并由专门部门统一管理.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是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体育部、团委及各个院系共同协作管理的. 这种协作管理形式在长期实践中浮现出许多由于多头管理而带来的矛盾:例如校内体育俱乐部管理权归属校(院) 团委,但团委无体育专业管理经验而无法有效促进俱乐部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体育部又因为没有管理主导权而处于无法全面组织与指导俱乐部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尴尬局面[5]. 因此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应在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专门的部门,以大学体育部为主,分派、考核体育教师工作,组织协调体育教师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学工、团委、后勤等部门配合大学体育部,提供经费、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3.2 体育教师的3工作内容
明确教师的工作内容让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有的放矢,也便于工作考核,工作内容应包括:1)根据学生兴趣组建兴趣小组或俱乐部,通过教师对俱乐部的管理过程,取得指导学生科学锻炼的效果;2)组建运动队,通过定期指导运动队的训练,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锻炼中来,教师在训练运动队的过程中,带领队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激励训练热情;3)举办各类运动知识讲座,普及运动及健身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建立正确、科学的健身理念;4)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状态;5)建立实施相关奖励制度,对年度内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身体素质有较大提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3.3 体育运动平台建设
体育运动平台建设包括运动平台和运动展示平台,运动平台是指可供学生锻炼的运动场地及配套运动器材,主要指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也包括有专业教师指导的运动队或体育运动组织. 运动展示平台是指学校提供给学生、教师展现运动水平和训练效果的平台,即校内、校际或更高级别的体育赛事. 平台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
3.3.1多样性原则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过去传统、单调的运动项目很难满足学生当下的兴趣需求,因此学校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兴趣,结合学校自身环境,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体育项目,积极搭建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平台,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3.3.2持续性原则
体育运动平台建设是长期的、逐渐完善的过程,也是高校以体育项目为手段达到育人目的的过程,其效果的好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断定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长期关注,长期投入,寻找闪光点,重点扶持,形成校园体育文化特色.
3.4 制度建设
3.4.1体育教师进院系制度
大学体育部统一分配体育教师进院系,协调各院系学工部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依据指导工作内容,负责所在院系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部对进院系体育教师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指导工作内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同时将院系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学校对院系分配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中.
3.4.2学生锻炼制度
通过制度的形式与体育课成绩结合,以强制手段,督促学生养成好的生活、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而且也为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3.4.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每年一次的体质健康测试,将测试成绩与评奖、评优及毕业资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对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
3.4.4体育课程管理制度
完善体育课程管理制度,树立大体育课程观,即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体育课程中来,重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对长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或通过锻炼身体素质有提高的学生应有鼓励性加分等.
3.4.5经费保障制度
为确保教师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经费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保障经费来源,在学校统筹的基础上,各相关部门按本年度体育工作的任务比例划拨对应经费,在经费管理上应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分配原则.
[1] 大学生创业网. 大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堪忧[EB/OL]. (2013-05-23)[2014-04-23]. 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news/2013-05-23/133119.htm.
[2] 郭树华. 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对策研究[J]. 科技视界, 2013(35): 106-107.
[3] 刘生彦. 体育教师指导课外篮球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 刘 杰. 重庆市大学生对高校体育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8.
[5] 隋晓航. 中美两国大学课外体育管理机制比较[J]. 教育与职业, 2008(2): 168-169.
Long-term Mechanism for College PE Teacher to Guide Extracuricular Sports
YANG Wendong, HE Zhong, ZHU Daqing
(PE Colleg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Xiangyang 441053, China)
It finds that less and less students take part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which is of various forms and rich cont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PE teachers should give more guidance to flourish th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of colleges. We should improve the model of management system, enrich job content and set up motion platform, and so on.
College sprots;PE teacher;Extracurricular sports; Teaching reform
2014-05-04
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300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4G341)
杨文东(1978— ), 男, 黑龙江牡丹江人, 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讲师.
G807.4
A
2095-4476(2014)08-0049-03
(责任编辑: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