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8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验课实验教学考核

田 红

(西南大学 教务处,重庆 400715)

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田 红

(西南大学 教务处,重庆 400715)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检验学生是否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目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模式单一,考核流于形式,能力培养弱化,教学人员水平差异大,教学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文中针对目前高校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实验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改革措施,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高校;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检验学生是否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因此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实验课成了理论课程的附属品,实验项目往往按理论课程需要而设置,甚至在期末考核中实验课的成绩只占该课程期末总成绩的10,这无疑会伤害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使学生轻视实验课。虽然各个高校都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仍较普遍[2]。

(2)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做实验缺乏思考和深入分析,实验课索然无味。

(3)考核方式不科学,几乎成为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的通病[3_4]。挫伤和极大地削弱了部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压抑了他们开展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实验教学理念几乎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机会,并没有真正的“实验”。

(5)教师队伍存在着力量分散、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现象。长期以来,实验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得不到应有重视,在一些高校甚至被认为是教学辅助人员,导致实验课也就处于辅助地位,使实验教师投入的精力也有限,或不安心于实验室的工作。同时,实验人员缺乏培训机会。目前,各高校因学科不同,实验课程教师有专职、有专兼结合,但总的来说实验室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教学水平明显不如理论教学教师;队伍不稳定,获得高学历的实验课教师也在想办法离开实验教师队伍[5]。

以上问题和现象表明目前的实验教学理念过时、内容陈旧、方法呆板,考核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改革亟待改革。

2 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与对策

坚持高校教学中心论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本定位,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作用,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以人才在培养方案为抓手,强化实践教育环节。

西南大学对实验学时在18学时以上的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对非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只有实验考核成绩在合格以上才能参加理论考核;保证实验教学时间,强化督导机制,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学校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213”实验教学改革行动计划

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有效评价[6],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或者因为制定人水平有限,或者为了减少麻烦,往往根据惯性思维,随意把实验项目归入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缺乏对这些实验本身的认识和思考,甚至教学方式也与一般验证性实验一样,使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成为一纸空文。

我校在2010年启动了以改革实验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西南大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简称“213”计划)实施方案》西校(2010)182号,适应实验教学改革要求,以立项方式分期、分类渐次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其中,(1)“2”指推进全校20个涉及面广、基础扎实的实验教学实验室(中心)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适应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验教学体系;(2)“1”指用2年时间分期建成100门实验教学示范课程;(3)“3”指用2年时间分两期进行立项建设300个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名副其实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和创新性动态研究课题。通过计划的实施已经遴选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创新人才培养有了载体。

2.2 改革实验内容

改革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内容的改革应适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开设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削减以验证理论为主的、内容单一的实验。为改变几十年不变的实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我们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压缩验证性的和简单重复的实验,调整充实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并增设研究探索性实验内容;(2)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合并部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适应科学的发展,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4)注重科研反哺教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适应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特色项目。同时,针对实验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把实验分为必做的基本实验,选做的验证性实验,以及教师指点下进行的综合研究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的开放型实验。这样,层次多样、合理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和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1)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尤其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引导、多交流,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2)培养学生全程参与和掌握实验全过程。以前的实验学生只进行了局部操作,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全部由老师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实验,难以全面了解实验项目。实际上,实验材料的准备和试剂配制是做好一项实验的前提,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试剂,实验课的讲授也可以由学生完成,教师主要做好辅导和监督工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7]。(3)对不同的类型实验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对验证性实验避免被动接受、机械操作,注重建构性体验;对综合设计性实验注重总体目标,减少具体要求,给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注重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培养;对创新性实验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训练的引导。

2.4 改革教学理念,突出创新思维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由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组成的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单独设置实验课程。加强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是与理论课程互相平行又互相联系的一个独立系统,实验课程有一套科学的系统和目的要求。应该遵照实验教学规律来安排实验教学,改变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状况.并从专业整体来考虑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实验技能。

在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上,要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关键要处理好实验项目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选择实验项目时要以培养能力为主。注意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要增加一些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利用有限的实验经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哪门学科之理论不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印证而得到发展的。实验教学,不仅是验证理论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时代发展要求实验教学要加强改革,目前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要求,传统的实验教学面临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实践证明,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必由之路。

2.5 革新评价体系

实验成绩的评定不但能反映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等信息,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和实验掌握的效果。因此,考核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还要特别突出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培养。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环节来考核:(1)建立平时成绩评价体系,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预习及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实验操作和技能、实验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处理、实验习惯和责任心、实验报告等。(2)改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考核评定。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步骤拟定、完成情况等。要求学生选择有一定趣味性、综合性、创造性的难易程度相当的实验项目进行设计。(3)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理论课程和实验操作考试方法,即考核学生实验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实验理论考试题库中随机抽选试题。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装置、实验项目理解,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数据处理等,内容广泛,综合性强,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也有一定的体现。(4)实验成绩的最后评定,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采取的标准为:总成绩=平时成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实验理论课程和实验操作考试。

2.6 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验队伍水平、责任心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加强队伍建设,主要从4方面入手:(1)改变观念、提高实验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对实验师资应体现多劳多得和优质优酬; (2)像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样来抓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合理配置,按照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科,形成合理的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3)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养,诸如进修、职务聘任、评选各类教学奖项等;(4)要定期考核,引入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 结束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所有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但要彻底改变实验教学落后、滞后的现状并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思考,潜心探索,不断创新,共同为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

[1]曹泽煜,李莹,吴超.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视界,2011(25):66_67.

[2]马克学,席兴字.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46_47.

[3]方振汉,余环虎.以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动力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9):104_105.

[4]李月红.创新人才模式下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8(9)(下):245_246.

[5]杨虹,王智鹏,唐政维.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2011(5):3_5.

[6]吴能表,田红,黄麟,等.加强实验教学,注重技能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3(1):104_105,103.

[7]马克学,习兴字.《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63_64.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IAN Hong
(Academic Affairs Offi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to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develop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and to testwhether students app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mmon problems,such as heav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ght,outdated content,a singlemodel,assessment becomes amere formality,capacity building weakened,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teaching staff,teaching force instability problems.Aiming at the common proble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respectively,from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osition,teaching philosophy,teaching content,teachingmethods,evaluation,and team building are discussed,propos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reform measures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university;experimental teaching;problem;countermeasure

G642.423

A

10.3969/j.issn.1672_4550.2014.01.032

2013_03_20;修改日期:2013_06_25

田 红(1965_),女,副研究员,西南大学教务处实验管理科科长,主要从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实验课实验教学考核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内部考核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有趣的实验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