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文献综述

2014-04-08韩剑锋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权能宪政孙中山

韩剑锋,刘 佳,刘 洋

(1.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文献综述

韩剑锋1,刘 佳1,刘 洋2

(1.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孙中山提出的“权能分治”理论,主张国家的权与能要分开,人民权利可以制约和影响政府的权力。由于国情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归纳整理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对于弥补国内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此研究能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权能分治;文献综述

孙中山对西方的思想理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采纳,提出了“权能分治”理论。孙中山先生认为,“政治之中包含政权即管理政府的力量和治权即政府自身的力量。”[1]这是关于政权与治权最简明的解释,把政治权力分为“民权”和“治权”两部分,以人民权利作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学者们常常把“权能分治”理论当作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一部分,对它并无整体深入研究,忽略了其在整体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以孙中山的“权能分治”理论为综述对象,希望能够通过对它的整体研究来更全面地掌握这个理论的实际和理论意义,从而把握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整体。

一、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和其他途径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由于国情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国内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研究尚不足,对问题的研究停留在点上,因此,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梳理。

(一)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论著概况

以“孙中山权能分治”为检索词在“读秀学术搜索”的“图书”类进行检索,共有23条记录,剔除不符合要求和重复的,共12条记录。加上通过其他途径检索到的5本著作,共有17条记录。

国外学者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研究成书的比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的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编著的《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1991);《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1997)由美国的斯蒂芬·埃尔金主编;由格雷戈尔(A.JamesGregor)和张霞(MariaHsia Chang)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孙中山和帝国主义》(《太平洋事务》1982);张绪心和高理宁(SidneyH.ChangandLeonardH.D.Gordon)主编的《天下为公:孙中山与其革命思想》(1998)等。

国内众多学者从多个领域、多个视角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进行介绍和评析,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主要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俞荣根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2000),李锡炎主编的《中国古代近代领导思想述评》(2008),郭学旺主编的《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2001),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树臣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马壁的《孙总理思想研究》(1947),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贾孔会主编的《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与法制更新》(2007),赵震江主编的《分权制度和分权理论》(1988),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殷啸虎主编的《近代中国宪政史》(1997),唐自斌主编的《孙中山法律思想研究》(1997)等。

(二)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论文概况

二、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研究方向梳理

从搜集到的文献资料的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学者人数少。但是通过概览和研读这些文献来看,研究的成果颇丰,已经从单纯的文献翻译过渡到将理论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对已经搜集到的115篇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后发现,目前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一)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渊源的研究

王国永、王立琼在《再论孙中山的“权能分治”》中认为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例如,主权在民思想、直接民权思想、三权分立的分权学说;二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因素,例如,传统的儒家思想、封建的“王道仁政”思想[2]。包红君在《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借鉴与超越》一文中指出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是对中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中作者认为卢梭的主权在民、个人与政府的关系学说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是其主要思想来源。对其,孙中山不仅有借鉴也有超越。王时霞在《论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中认为孙中山的“权能分治”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议会政治的原则与古代中国的监察、考试制度的相结合。

在众多学者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渊源的研究中,我更倾向于从王国永、王立琼的阐述去理解。他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渊源的研究是比较权威和全面的。

(二)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内涵的研究

吴国舫在《孙中山“权能分别学理”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初探》一文中认为“权能分别学理”可以概括为四项原则或四个层面,即权能分治、主权在民、政府万能、九权平衡。王时霞的《论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一文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把国家的政治权力分为“政权”和“治权”,“政权”可简称为“权”;“治权”可简称为“能”。“权能分治”最终是想通过人民权和政府权的分开,以权驭能使两者彼此平衡,使人民有管理国家的充分权力,政府又能够在人民权力的控制之下发挥“万能”的效率,从而形成最理想的宪政方案[3]。

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内涵的研究,各位学者虽然运用了不同的阐述方式,但是他们的表述都与孙中山先生对“权能分治”理论的内涵阐述相符。我认为吴国舫的观点更接近孙中山的原意,今后我将借鉴他的论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三)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实现方案的研究

胡俊峰在《浅析孙中山权能分治思想》中提到孙中山认为,建立“权能分治”的中华民国要经历“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时期。胡卓然在《试述孙中山“权能分治”学说》一文中认为军政时期是指一面用兵力扫除障碍,一面用主义开化全国人心,继而夺取全国各地政权促进国家统一的阶段;然后就可以进入训政时期,这时候各县实行自治,使人民逐渐适应民主政治培养民主意识;在全省各县实行自治后,最后使中国进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理想共和国,实行“五权宪法”,形成民主政治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律化的理想宪政方案,即所谓的宪政时期[4]。这就是所谓的“权能分治”的实施方案。

孙中山把在中国建立“权能分治”最终实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共和时代分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个阶段过程,这与当时的中国国情和大众利益是一致的。尽管后来他的这一理想方案未能得以实现,但是因为孙中山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的客观实际,而且这一美好设想是经过充分论证的,所以它依然是孙中山政治思想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即使在现如今也仍具有民主精神和重要的宪政理论价值。

三、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研究的评价

通过对国内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文献的汇总、概览和研读,可以看到近十几年来我国学者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层次逐渐加深,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渊源、内涵、局限性都有了深刻的阐述。当今学者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将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与我国现代政治民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使实践性哲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多数论文参考的均是二次文献,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原始文献缺乏细致的研读,这就造成了我们可能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的一些理解存在着误解和偏差,因此需要在阅读原始文献上下功夫。另外,国内文献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发展历程缺乏一个整体的梳理,都是专题性的小论文,阐述笼统,论述性不够。因此需要有一部文献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整体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归纳。

责任编辑:朱水龙

D034

A

1671-8275(2014)01-0008-02

山权能分治”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

总库”中进行检索,共有56条结果,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和重复的,共48条结果。其他途径查找到32篇期刊和会议论文以及6篇硕博论文,共有38篇。论文的发表时间多集中于1997年至今,近五年的研究论文激增。概览和研读这些文献,其研究内容涵盖面广,大多以“权能分治”理论为中心外延到整个孙中山的宪政思想,这些研究能够对探索和实践现阶段中国宪政之路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2013-11-20

1.韩剑锋(1969-),男,河北邢台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刘佳(1988-),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刘洋(1990-),男,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权能宪政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五指成拳 靶向发力 拓展股权权能 助力富民增收
宅基地资格权:原则遵循、性质定位和权能阐述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博林布鲁克宪政思想研究——以18世纪英国宪政史为背景
“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抵押吗
农地产权权能扩展及管理措施完善研究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宪政视野中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