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原因与影响
2014-04-08刘锋
刘 锋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政治·文化·经济研究
20世纪8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原因与影响
刘 锋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资产阶级自由化本质上是彻底的资本主义化,是与四项基本原则根本对立的政治思潮。由于国内外特定的背景条件和历史遗留的思想文化因素,致使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于80年代在我国产生并泛滥。这一思潮曾使当时国内部分地区的局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陷入混乱,给邓小平以后的中国带来了一些“后遗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造成了双重影响。
邓小平;资产阶级自由化;产生与泛滥;原因;历史影响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20世纪80年代我国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主要是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一思潮与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对立的,本质上是彻底的资本主义化,曾于80年代在我国产生和泛滥,对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资产阶级自由化含义解析
20世纪80年代党内关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认识,是存在不同看法的。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会妨碍解放思想和拨乱反正的开展,有人认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左”倾的一种表现等。这些错误认识导致个别领导干部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重视不够,曾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冲击。
邓小平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看得比较清楚,认为自由化本身就是资产阶级所独有的,实质上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向资本主义的歧途上,基本政治理念就是“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1]252。1987年3月3日,邓小平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谈话时,将资产阶级自由化概括为:“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2]207。可见,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实质上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间路线”核心思想的翻版,目的是想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上来。他们千方百计地鼓吹只有资本主义才适合中国,是西方和平演变势力在我国的延伸。自由化思潮具有鲜明的教条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特性,它攻击的直接目标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即“把党的领导视为‘一党独裁’,把社会主义制度视为‘万恶之源’,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虚幻的乌托邦,他们把人民民主专政诬蔑为‘封建专政’、‘法西斯专政’,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视为过时的教条,看作是束缚人们思想的绳索”[3]。这一思潮还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他们往往打着改革和解放思想的旗号,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4],最终把中国引向邪路上去。邓小平针对持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那些人在国内鼓吹“全盘西化”、贬低本国文化和制度的谬论,表示要旗帜鲜明地制止,认为这一思潮就是“精神污染”。要认识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实际上“就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5]17。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猖獗,直接造成80年代出现多次学潮,最终酿成动乱,腐蚀了人民,弱化了党,出现了像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这样的叛徒,影响了社会主义的信誉,产生了恶劣的国际影响。所以,这一思潮绝不是什么好东西,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加以防范和清理。
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我国产生和泛滥的原因
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在“文革”结束后,开启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兴起的一种思潮,有着特定的历史缘由。这一时期新自由主义思潮由衰落转向勃兴,“它适应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由一种理论、学术,政治化为国际垄断资本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的时期”[6]108。从历史渊源来讲,非社会主义思潮在党内和国内早已有之。尤其是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思潮在国内的市场有所扩大趋势。就新时期伊始的国内外背景来看,随着“文化大革命”在我国的发生,林彪、“四人帮”就制造了一系列思想混乱,导致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盛行,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可乘之机。而且,“文革”也导致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经济形势严峻。与此同时,整个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开辟新的市场,出现崭新变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使社会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降低。再加上“文革”中党的组织也遭受重创,思想路线颠倒,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出现教条化的错误,党的形象受到诋毁,人民群众和一些知识分子对党的意见越来越大。从外部环境来看,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的帝国主义势力就想把社会主义的力量扼杀在摇篮里,美苏争霸是外在表现之一。资本主义国家动用大量宣传机器,用非社会主义思想腐蚀、渗透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群众。国内外特定的历史环境,从而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滋生提供了良好时机。
这一反动思潮刚出现苗头的时候,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就旗帜鲜明地举起四项基本原则的旗帜,开展反对精神污染的运动,教育广大群众和青年要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然而,当时党的个别领导人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决策失误,导致这一思潮在我国不断蔓延。另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比较重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不够扎实。因此,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一思潮的泛滥,出现了几次学潮,最终酿成了动乱。当然,学潮和动乱的发生,与一些知识分子的鼓噪也是分不开的。某些知识分子利用学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宣传各种错误思潮,发动旨在推翻现有政权的种种运动。一些知识分子还利用党和国家在出版、科研和教育机构管理上的漏洞,大量贩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
而且,国际和平演变实力也不断加强。譬如,尼克松曾言:“要进行争取世界人民‘民心’的竞赛。”“我们将开始看到和平演变的进程在东方集团中扎下根来。”[7]94-95尤其是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于1989年4月出版《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兴亡》一书,堪称西方和平演变的理论结晶,旨在丑化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他在书中断言: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到下个世纪‘将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8]今天看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布热津斯基的论断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了。然而,当时国际和平演变的势力直接推动国内某些反动知识分子兴风作浪。这正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不断泛滥的重要外因。
从根本上讲,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我国的产生与泛滥,深受历史上所遗流的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传统,历史较长。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仅仅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但是,并不表明小农生产的文化心理和封建传统就彻底消除了。这种小农生产文化心理传统,在我国具有“自由散漫、盲目极端、惯于狂热的心理机制;只相信感性经验而忽视乃至排斥理论知识的思维习惯”[9]的特点。各种封建残余、腐朽思想,在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就很容易沉渣泛起了。对党和社会主义存在怀疑和失望情绪的一些人,和国外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结合下,以及他们骨子里所具有的小生产文化心理传统,那么,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就很容易在我国泛滥了。
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历史影响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走彻底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污蔑无产阶级专政,妄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对立的。这一思潮曾使当时国内部分地区的局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陷入混乱,影响了成长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思想状况,给邓小平以后的中国带来了一些“后遗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造成了双重影响。
(一)对国内部分地区的局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混乱
整个20世纪80年代深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曾经发生了多次思想混乱与学潮,最终通向动乱之路,对中国的政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继“文革”之后,我国发生了一场新的动乱,政治稳定性受到挑战。这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培养出了一大批资产阶级自由化人士,除了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等叛徒外,还有严家其、苏绍智、刘晓波等。个别自由化人士混进了党和国家的队伍里面,并把持了“三所一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国务院农业中心研究所、中信公司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同时,通过对“两报两刊”(《世界经济导报》、《经济学周刊》、《新观察》杂志、《新启蒙》)的控制,散布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制造了一些思想上的混乱,影响了我国舆论的生态环境。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疯狂进攻,也影响到了领导层的团结与无产阶级接班人的培养。邓小平先后培养了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个人,但他们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上态度不够鲜明,立场不够坚定,措施不够得当,所以,没能担当起国家领导人的职责。于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历史最终选择了江泽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及江泽民等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努力下,整个国家再次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二是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状况。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深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影响了我国人才的培养。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后,总结十年“文革”教训,提出了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尊重知识和人才,开展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推动全国科学大学和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重点抓科技与教育,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发展,社会主义观念不断更新,促进了中国人民不断觉醒,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也大变化。然而,80年代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质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所动摇,对资产阶级的言论、思想、价值盲目信仰。尤其是,三次人生价值观的大讨论,直接影响到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例如,在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第五期发表了关于“人生道路、意义和本质”的文章,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合理的个人主义”的错误命题,动摇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地位。再如,80年代中期,关于“人的价值、理想、人性、人道主义、成才观、道德、价值观”的讨论,自由化人士宣扬人生观的多元化和相对化,为个人主义正名,更是腐蚀了很多青年人的灵魂,严重影响了80年代又红又专人才的培养。
三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引起的混乱,给一些地方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以上海为例,1986年12月19日开始,“就有10多条长日线、高峰线、通宵线的公共交通中断,50条公交线路受直接影响,大量公交车辆被迫绕道或停驶,到22日止,损失运行里程12万公里、直接运行收入近25万元。”[10]当然,我们改革开放的各方面成就是显著的。但如果没有这一思潮的影响,我们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会更小一点,整个社会将更加井然有序。
(二)对邓小平以后的中国的历史影响
邓小平在退休前,曾叮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是“经济不能滑坡”,“更大胆地改革开放,抓紧惩治腐败”,“平息暴乱抓到底”[2]312-314。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作了重要的“政治交代”。在此之后,中国的发展基本上进入后邓小平时代。80年代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邓小平以后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后遗症”。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必然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私营经济、个体户、股份制、私营企业主等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过度的“关注”,对改革的推进制造了不少麻烦和噪音。一是多次引起了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争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1990前后年关于“资本主义化的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革之争,主要文章有:《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等,直接触及到姓“资”姓“社”问题。对此,《解放日报》连发文章,譬如:《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扩大开放的意识要强些》等,进行正面交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再次推动改革进程。从1992年开始,“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在南方谈话的鼓舞下,纷纷下海,中国私营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爆炸性增长”。[11]45此时,思想界又有人围绕私营经济、计划于市场关系问题等,发表大量文章。譬如,《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若干因素》、《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等。在邓小平逝世后,党的十五大旗帜鲜明地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改革。新世纪以来,围绕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私营企业主和管理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国企改革问题、《物权法》的性质问题、重庆模式与广东改革问题等,多次交锋。代表作有《工人阶级的政党岂能吸收资本家?》、《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重庆模式成败与中国政治前景》等。胡锦涛和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集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反对老路和邪路,敢于涉险滩,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成就显著。譬如,十八界三中全会再次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2]21,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新进展。
二是影响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对政治环境产生一定消极影响。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是目前思想界公认的关于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邓小平非常重视政治体制的改革。他多次强调:“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2]176。他带头提前退休,制定退休制度,实现了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和不断更新,这些都是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鲜明体现。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恶意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造学潮和混乱,一定程度上使政治体制改革趋缓,或显得更加谨慎。90年代以来,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等取得了巨大成绩。就GDP总量而言,高居世界第二。政治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但是,绝不像有论者所说的“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13]。
(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影响
8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主张思想上自由化。他们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学派”,“现在中国推行的是僵化的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只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不能指导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是‘革命’、‘造反’,不能解决今天建设中的问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东方农民改造过、变了形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要实现主题转变”,“马列主义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导致中国长期落后”,“用西方所谓现代哲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14]目录等。这些错误的思潮和言论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一是污蔑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带来了一些困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之一,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与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只有一些具体结论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围绕新的问题,进行发展和创新,但是,绝不像自由化人士所鼓噪的“过时了”、“没用了”、“需要用西方哲学来替代”等谬论。矢口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肆意抹杀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改革开放实践的指导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降低为“百家里的一家”。他们还认为“马列主义的精神和理想已经死亡”,马克思主义只是“统治者进行思想独裁”的“工具”和“棍子”,而唯物辩证法是“最含糊、最没有价值的东西”[15]18。宣扬这样观点的反动文章有:《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已经死亡》(方励之,香港时报,1989年2月13日)等。还有一些人污蔑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没有很好地将传统优秀文化进行现代化转换。例如,《河殇》就把中国文化归结为保守封闭的“内陆文化”,梦想用“西方蓝色文明”代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他们主张全盘地、彻底地西化和殖民化等。
二是从侧面刺激和教育了我们党必须走适合自己道路的坚定性,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正是在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努力抗争中,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更加坚定地走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重新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克服重重阻力,坚持实践先行,大胆实验,不搞争论,以“三个有利于”为评判标准,将实践经验提升为先进的理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理论,更新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找到了在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断泛滥,引起学潮和动乱,深刻地教育着邓小平及其以后的领导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382,社会主义一定会代替资本主义,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坚持与自由化思潮做斗争,警惕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和邪说,用四项基本原则来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四、结论
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同四项基本原则根本对立的政治思潮,本质上就是完全的资本主义化。由于国内外特定的背景条件和历史遗留的思想文化因素,这一思潮得以在80年代产生和泛滥,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环境、人的思想状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等,都产生了一些影响。当前,国内仍存在对西方的理论、思想学说、局部经验等盲目崇拜的倾向,致使部分青年学生热衷于自由化,向往资本主义的“天堂”。对此,要认识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可能性,正确处理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承认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可能激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无产阶级专政相结合的策略。最根本的是,发扬邓小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鲜明态度,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从而保持党和国家政权的纯洁性。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陈前,吴敏先. 邓小平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战略思考及其现实启示[J]. 政治学研究,2007(1) .
[4]郑凡.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在于反对资本主义化[J]. 社会科学探索,1989(4).
[5]周新城. 围绕改革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梅荣政.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美国]尼克松. 真正的和平[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8]陈登才. 推行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铁证(上)——简评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J]. 党校科研信息,1990(8).
[9]张澍军.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探源[J]. 高师函授,1987(6).
[10]孙剑纯. 十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寻踪[J].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0(6).
[11]马立诚.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3]张文军,王绍臣.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问题的再探讨[J]. 科学社会主义,2010(5).
[14]李振. 资产阶级自由化谬论面面观[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0.
[15]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 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辑录[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李俊丹 校对:朱艳红)
D61
A
1673-2030(2014)02-0097-05
2014-02-15
刘锋(1988—),男,河南南阳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