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过度包装:“美丽的垃圾”何时了?

2014-04-08邬时民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

上海包装 2014年8期
关键词:月饼过度药品

■文/邬时民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

说到过度包装,您的脑海里就会跳出月饼的“华丽”形象:豪华的、大大的盒子,与里面几只小小的月饼在“体积”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月饼吃完了,望着这质地考究的月饼盒怎么办?不可能把它换钱,只能弃之垃圾桶。这时候您会想,这包装所花的钱可能会超过月饼,究竟是吃月饼,还是吃包装呢?好在包装精美的月饼是“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大多数是单位发的月饼票或者是亲朋好友送来的。自己不用买单,心疼的程度也会随之减低。可是,在生活中碰到过度包装的不仅仅是月饼,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药品也会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与月饼不同的是,药品不是别人送的,是自己的买单的,过度包装多花钱,直接损失自身经济利益。

现象:包装过度比比皆是

这样的事情您或许碰到过:一个包装华丽的大药盒,拆开后发现,里面只有两三片药。家住浦东六里地区的李阿姨在一家药店里购买了一种药价格22元,60片盒装的,盒子里面“穿”了三层“衣服”,而在另一家药店里看到同样的药,瓶装30片,价格仅4.5元,前者每片0.37元,后者只有0.15元,很显然,单价的差距就在包装上。当李阿姨把这一情况告诉营业员,问价格差距是否包装关系时,营业员笑着说:“可能是吧。”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刚刚做完微创纤维瘤切除手术的刘老太遵医嘱处方服用2盒头孢类口服胶囊,每盒50多元,拿在手里却感觉像空的一样。回家后拆开一看,2包香烟盒大小的包装内,一大半是空的,只有薄薄地一板药,上面也只有6粒胶囊。“花这么多钱买回来的药,包装是更精美了,但是药比以前少了,价钱也贵了很多。我们到底是买药还是买包装啊?”刘老太无奈地告诉笔者。

家住老城厢的张大爷说:“我前几天发烧,买了一盒泡腾片,盒子挺大,药却没多少。”原来,他买的这种退烧药外面有盒、盒中有袋,袋里是塑板包裹的药片,3层包装把6片药片包裹得严严实实。为节省地方,他买回去的药都要先把“豪华包装”拆掉,然后再放到药箱里。

如今,药品包装太大、过于华丽,业内人士称之为过度包装。无论是内服药还是外用药,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过度包装的现象比比皆是。

看法:药品不是装饰品

如何看待过度包装的现象?消费者和药品生产企业人士各有不同。

就消费者而言,购买药品主要是关心质量,注重疗效,而对于包装并不要求太华丽,因为药品毕竟不是装饰品,过于华丽甚至豪华的包装犹如“画蛇添足”。市民高先生抱怨:现在的药品过度包装吃亏的是消费者,药厂生产的药品,它的包装成本和利润肯定算在消费者头上,包装成本越高,价格也越高,利润也越大,老百姓出的钱也越多,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倒霉的是消费者。不但是多花钱,而且还很不方便。因为过度包装,增加了药品的体积,不方便携带回家。

而药品生产企业对过度包装的认识,由于所站角度问题,与消费者观点也不尽相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制药企业技术质量部经理告诉笔者,过度包装肯定是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但这并不是企业的初衷。他介绍,药品过度包装的出现,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受保健品等过度包装的影响。长期来,医院配药成为医药消费的主要模式,消费者对药品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可是,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病上医院,小病进药店”成为医药消费领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去药店购买药品者的比例逐步加大,消费者对药品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开始时,制药企业考虑到我国消费者普遍缺乏对药品疗效的认识,选择药品主要看包装以及广告、营业员的推荐,包装正规、价格相差不大的药品,势必能够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然而,后来的情况不同了,由于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窄,一些企业处于微利、无利甚至亏损的状况,为了能够赢得利润,一些企业就在包装上动了脑筋。诚然,包装工艺的不断改进,在客观上也加大了成本支出。不过,也有的企业“心术不正”,把包装当作“摇钱树”,出现了同一个药品换一种包装价格“水涨船高”的现象,是原来价格几倍甚至十几倍,以至于过度包装之风愈演愈烈。

原因:缺乏根本有效措施

消费者和企业是处于“相对而立”的关系,消费者希望药品越便宜越好,而企业则认为利润越多越好,他们的看法和立足点肯定不同,甚至大相径庭。那么,作为“第三只”眼睛看问题的有关部门又是如何看待药品过度包装这一现象的呢?

某行业协会的一位资深人士对笔者说,过去的药品包装由于太过于简单或者粗糙,如西药,往往是黄圆瓶,软木塞,再加蜡封;中药汤剂装在小热水瓶中,或者是又粗又黑的丸剂,仅用纸包着。这样的包装,会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因此,对药品包装适当进行改进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过度包装使商品价值与包装价值严重不成比例,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是畸形消费的一种表现。

为了规范药品包装管理, 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了《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对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在包装上的字号比例和位置做了一定的限制,但对药品包装空间、材质等问题并没有进行严格限制。

作为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正式实施,但是只是针对食品和化妆品,并未将药品归入其中,因此,药品过度包装问题仍面临无标可依、无法可依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多次对药品进行调价,因为药品包装的材质也是价格成本的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制药企业就打起了包装的主意,包装越过度赚钱也越多。

2009年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旨在减少商品包装中的资源消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法规或者行政规章制度,开展治理商品过度工作,但是药品包装并未能够真正“瘦身”,而且有“你追我赶”的现象,以至于药品过度包装“日长夜大”。问题在于,治理商品包装过度尚未形成合力,没能从根本上对其遏制。

对策:多管齐下控制蔓延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是包装物,其中多属过度包装,而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就扔掉2800亿元,加上垃圾处理费用,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过度包装中,药品、保健品占有很大的比重。现在药价虚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控制药品包装有助于控制药价,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过度包装不但增加消费者的支出,更可怕的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有专家算过一笔账: 1吨纸张的产出需要消耗3吨木材,10年生大树平均出材0.11吨。依此推算,10吨废纸就折合木材30吨,约为273棵大树的木材量。4000万吨废纸,折合成木材,数量惊人。过度包装往往要一次性耗费大量不可再生的原材料,浪费了原本就稀缺的资源。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则是不可逆转的危机,严重破坏资源、影响环境,会对子孙后代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有关专家认为,对于药品过度包装,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理的方式:

一是企业规范。药品作为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不能从经济效益出发,还应考虑到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生产企业固然要考虑投产出的经济效益,然而片面地、甚至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来追求利润最大化,无疑有悖于职业道德。因此,对于过度包装的现象必须从源头予以遏制,企业必须规范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让过度包装控制在出厂之前,杜绝其大量涌向市场。

二是行业自律。诚信自律是医药行业立足于社会的基本保证,是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道德准则,是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在医药行业中提倡公平竞争、诚实守信、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的良好经营行为。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出发,在行业中对药品包装过度的行为予以自律,从而共同提高行业水平。

三是政府监管。必须加强对过度包装的监管力度,重要的是要依靠法制力量杜绝过度包装这种“美丽的垃圾”。据了解,世界各国对过度包装利用税收手段调节,已成为流行趋势。比如在美国,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全部使用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则可以免税;若产品包装部分使用了可再循环材料,则征收较低的税;若产品包装全部使用不可再利用或再循环的材料,则征收较高的税费。在丹麦,对过度包装的税额是包装价格的3倍,自1994年开征包装税以后,仅纸张和塑料袋的消费就下降了66%。因此,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对过度包装的企业征收资源保护税、高额所得税,对奢侈消费征收高额消费税等,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时入手,可以有效控制过度包装的蔓延。

猜你喜欢

月饼过度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一起来做月饼吧!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