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特性与仫佬族文化资源开发探究

2014-04-08鸿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仫佬族民族资源

周 鸿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文化的重要性突显。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对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精神需求不断增长,而且这种新的需求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即文化经济。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甚至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撑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正在到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革命加快了文化产品的传播速度,文化对公众的影响空前,西方国家也转变“侵略”方式,加大文化领域的控制,妄图从思想上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不战而胜”的控制他国。

作为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仫佬族有极为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很多具有可开发利用的价值,能很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迄今为止,尚有许多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文化的财富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拟从对文化的属性进行分析入手,从理论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仫佬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及其蕴含的宝贵财富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提出一些建议。

二、经济性:文化的本质属性

(一)对文化属性的历史考察

文化到底是什么?不同专家学者因研究或分析视角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回答。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较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定义超过270种。对于文化的属性,说法也是众多。归纳起来,文化具有以下一些属性。

1.文化的教育性

文化在古汉语中是“人文教化”的意思,指的是文治与教化,所以《周礼》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的是语言的或文字的,是“化”的基础;“化”则是关键,既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更是指各种规范产生、认同、传递等的过程。具体而言,文化主要包含了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有教育人们认识社会,修养心性,遵守制度与规范等含义,赋予了“教育性”内涵。

2.文化的实践性

文化的实践性,也就在于“文化”实质上也就是“人化”,即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使其烙上人的有意识和目的的历史印记。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是文化整个历史活动过程的主体,文化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性的本质。

3.文化的社会性

首先,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社会历史性,器物、制度和观念等文化内容不是某一个体的,而是社会性的,是群体或集体性的;其次,文化制约着社会成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不是个体能实现的,而需要群体共同完成。

4.文化的经济性

从本质上说,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改造客观自然的两翼。文化一旦产生,就既有促进生产率的一面,又有损害生产率的一面。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拉锯战所形成的。在现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甚至针对文化的经济性提出了“经济文化”的概念,他指出,某些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繁荣和促进繁荣,最关键的是人们对于繁荣的基础所普遍持有的信念。这种信念强有力地影响到他们的态度和经济行为。

(二)经济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

首先,文化的教育性离不开各种知识与技能,需要它们传递与创新,而知识与技能状况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们既能促进经济发展,更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文化的教育属性与文化的经济性密不可分。

其次,文化的内生性,意味着本民族文化与本民族的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显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不是游离于经济发展之外的东西。它与经济原本就是浑然不分的一体。

再次,从文化的实践性角度来说,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创造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创造文化活动,创造艺术、文学等精神产品,而这种文化创造活动反之对人类改造自然有着积极作用,它能动的参与、制约人类的经济活动,因此,文化的经济属性是文化实践性的集中体现。

最后,从文化的社会性角度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进行文化等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了精神层面的生产,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文化的社会属性从属于文化的经济属性。

由此可见,文化本质的属性是经济属性,其它属性都最终表现为经济属性。而这种经济属性表明,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就是说,文化的经济性蕴涵着财富性。文化资源如果得到有效的开发,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重要结论,为我们思考开发包括仫佬族在内的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了思路。

三、资源性:仫佬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一)文化的资源性

文化是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人文资源和天然资源不同,它是人的文化的资源。人类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各种文化,它构成了人的生活原理或方式,这些文化一旦传递积淀下来,便形成了人的文化本性。人们对它的开发和利用,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于是这些文化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便具有资源意义。

从前文关于文化的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是文化资源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日益增大的趋势。特别是直接与人相关的文化资源,如人文精神、科学技术等。第二,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的能动作用,文化资源构成现代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各种文化因素。文化渗透在整个经济领域,文化和经济一体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三,文化资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仅是精神价值的资源,也是物质价值的资源。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既是精神生产又是物质生产。既包含着精神价值,又包含着物质价值。

文化资源之所以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原因就在于现代经济是文化经济,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不能截然分开的有机整体。当今时代,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就做出了这样的预测:“未来的发展战略,将不会过分强调经济而忽视生态、文化。”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财富,又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仫佬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在长期发展中,该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山歌、服饰、建筑、饮食等文化。从结构上来看,仫佬族文化资源主要有民族文化景观资源、民族文化风情资源、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等三个层次:

1.仫佬族文化景观资源

仫佬族文化景观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风景名胜区。仫佬族人口集中的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小桂林”之称,风景迷人,有崖宜风光、剑江山水、九万大山、水上相思林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二是文物古迹。罗城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初仕之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德山故居所在地,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开元古寺、于公旧治、青明山庄园等人文景观。

2.仫佬族民俗文化资源

仫佬族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节日文化,如走坡节、依饭节、春社节等;饮食文化,如狗舌糍粑、腊肉夹猪肝、九层糕、金樱酒等传统美食;建筑文化,包括其建筑风格及室内绘的各种华丽纹饰;民族体育文化,如“仫佬竹球”、“打老庚”、“抢粽粑”、“抢竹球”、“抢花炮”、“斗鸡”等。

3.仫佬族文化艺术资源

仫佬族文化艺术资源主要包括仫佬剧、民歌、歌舞、民族文学等。仫佬族歌舞有《依饭舞》、《花灯舞》、《仫佬仫佬背背抱抱》等;仫佬族文学主要有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谚语等;仫佬族民歌有苦歌、情歌、婚礼歌、状物歌、古条歌、风俗歌、农事歌等,如《仫佬族古歌》、《好玩好耍好地方》;仫佬戏有《罗城轶事》、《玉笛情缘》、《红背带》等。

四、财富性:仫佬族文化资源的开发

仫佬族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的财富性没有能够有效发挥出来,存在所谓的“捧着金饭碗没饭吃”。出现这样的现象,有它背后必然的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剖析当前仫佬族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发策略。

(一)文化资源开发面临问题的分析

1.经济落后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制约

仫佬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比较落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广西2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目前全县还有90余个贫困村,贫困人口约12万人。这里主要是大石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与落后的经济相伴随的是较为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贫困文化。传统的农耕文化仍起支配作用,科技、文化设施较为薄弱。人文生态的贫困与经济贫困产生恶性循环,制约着仫佬族人民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人才缺乏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制约

仫佬族文化人才资源缺乏。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本身文化人才就少,又难以吸引外来的人才,还难以留住人才。人才培养机制也不健全,懂文化、有能力、会经营的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文化企业家非常稀缺,高级职称人才奇缺。从传承人来看,民间特色文化大多是口传心授,传承体系相当脆弱,许多民间艺术面临“人亡艺绝”、传承断代的危险。

3.观念落后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制约

观念落后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制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愚昧造成对文化资源的破坏。一些历史文化遗址,由于人为的破坏,遗址破烂不堪,文物所剩无几;二是围绕旅游开展文化活动,将仫佬族文化变成了一种“表演文化”;三是不重视文物的保护,不少干部和群众并不完全了解《文物保护法》,或者仅有片面认识,许多古建筑被乡民拆毁,用作建房材料,或倒卖赚钱。

(二)如何对仫佬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

1.确立开发的基本理念

大力促进仫佬族文化资源转化,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须确立和秉持“唯一性、稀缺性、共享性”的基本理念。“唯一性”就是重在强调仫佬族文化资源的特异性,在国内外是独一无二的;“稀缺性”既是指仫佬族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更是强调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共享性”就是共同建设共同享受,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宏观把握还是微观运作,无论是行业发展还是企业发展,无论是产业开发还是产品开发,都应突出和贯彻这一基本理念。

2.实施文化产业战略

佬族文化资源必须依靠产业化转化、市场化开发才能更大地发挥其功效作用。市场化开发对文化资源的属性与功能的最佳化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必须提高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开发效应。在开发中,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资源的产权和管理权问题。必须坚持遵循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创意化开发、科技化提升的“四化”实现途径,建立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保障体系,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文化资源。

3.民族文化景观资源开发:加强景观建设与改善景观环境

要开发仫佬族文化景观资源,最重要的是将该民族文化景观资源转化为文化景观旅游观光资源,实现文化景观资源性向财富性的转化。为此,一是要重点建设好极富旅游观光价值的自然景点,如剑江风光、百万亩“原始森林”、水上相思林、武阳江漂流、科马堤岩、含乐岩等,充分展示仫佬山乡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不是桂林,胜似桂林”自然风光;二是要发掘一批文化古迹的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如旧县遗址、古人类文化遗址、乐登桥、开元古寺、于公旧治等,尤其是“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廉政文化价值;三是建设好一批集养生、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民俗旅游示范基地,如小长安镇崖宜生态旅游示范村、东门镇石围民俗风情村、凤凰古街项目等,将浓郁的民族风情与迷人的自然风光及物丰融为一体。

4.仫佬族文化风情资源开发:坚持民族特色和展示体验的结合

文化风情既是民族传统的继承,又是当代人们精神生活的表征。仫佬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是极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因此,仫佬族文化风情资源开发必须走民族特色和展示体验相结合的路径。要以依饭节为节庆主体,设计仫佬族美食文化节、仫佬族服饰工艺论坛与展销会、仫佬族文化大型实景演出、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自然文化主题采风活动、山地主题科考活动、主题线路自驾旅游、自驾游摄影作品展等。通过这些节庆式活动,让人们有更多的民族元素可以带走,成为集“探研、交流、体验、分享、展示、提升、推介”的仫佬族文化展示盛会,同时也起到保护仫佬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5.仫佬族文化艺术资源开发:注重民族传统与现代创新精神相结合

开发和利用仫佬族文化艺术资源优势,首先要对该民族的戏剧、歌曲、舞蹈、文学、建筑、工艺品等文化艺术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整理,深刻领会其基本价值,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其次,要与现代创新精神相结合,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如仫佬剧《玉笛情缘》以“高山”、“流水”两支玉笛为主线,运用戏曲、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笛品”、“笛怨”、“谋笛”、“笛缘”、“笛情”、“笛祸”和“笛合”等情节,将“一代廉吏”于成龙富有个性和人性的形象展示给世人,并将仫佬族特有的依饭文化等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元素融入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既是仫佬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弘扬,也是仫佬族文化艺术的创新成果。

[1]施惟达.文化与经济: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2]苏东水.申维振.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程恩富,顾钰民,方家良.文化经济学通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吕庆华.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6]林震,杨志华.生态文明理论构建与文化资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7]杜建国,周艺平,祁国钧.湖北特色文件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与对策[J].江汉论坛,2007,(8):15.

[8]樊浩.管理的文化力与人文管理[J].齐鲁学刊,1994,(11):15.

[9]曹立村.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15.

[10]杜建国,黄南珊,刘保昌.湖北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进展[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学版),2007,(8):31.

[11]周庆九.关于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定位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0.

猜你喜欢

仫佬族民族资源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我们的民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资源回收
多元民族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