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

2014-04-08马金蹄

水利信息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功能区青海省青海

马金蹄

(青海水利厅,青海 西宁 810001)

水资源监控体系能够实时掌握来水、取水、用水和排水动态,提供准确、科学、精细的数据,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定量考核提供数据支撑。建设青海省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可为青海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可靠数据,对青海经济社会的可持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1 青海水资源管理特点

1.1 水资源概况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有独特的高海拔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黑河的源头,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2012 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全省平均降水量 371.4 mm,折合水量 2653 亿 m3,全省水资源总量 895.22 亿 m3,入境水量 99.67 亿 m3,出境水量 782.17 亿 m3,全省总供水量 27.12 亿 m3,总用水量 27.41 亿 m3,人均用水量 479 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684 m3,灌溉水利用系数 0.418,按 2012 年价计,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30 m3,按 2010 年不变价计,2012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 33 m3;2012 年,共监测 37 个全国重点水功能区,30 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达标率 81.1%,全省 48 条河流水质年度评价符合或优于 Ⅲ 类水质标准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 96.2%,长江、澜仓江、黄河干流、黑河省界断面,全年水质类别均为Ⅰ~Ⅱ 类[1]。

1.2 水资源特点

青海水资源的特点是开发利用程度低、时空和地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低,体现为青海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在全国属中上等水平,为下游提供丰富的优质水资源,而全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2012 年开发利用率为 3.1%[1];时空分布不均,体现为全省降雨主要集中在 6—9 月,占全年降水的 70% 以上,冬春季,特别是 3 和 4 月降雨量少,旱灾时有发生,影响农业生产[2];地区分布不均,体现为人口稀少且经济欠发达的青南地区土地辽阔,水资源丰富,而西宁、海东、海西地区,是青海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全省粮食和工业基地,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

1.3 水资源管理

1.3.1 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

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健全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建设,编制《青海省水资源综合规划》、《青海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青海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等,明确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旱灾害防治的目标任务,优化布局,调整水资源结构,提高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论证,在地区总体规划、重大项目中开展水资源论证,保障地区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强化取用水总量控制,实行用水总量指标逐级分解,制定年度用水计划。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建立取水许可台帐,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开展水资源有偿使用,征收水资源费。制订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实行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

1.3.2 提高用水效率

落实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稳定推进水价改革,出台《贯彻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 年)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农业节水,目前西宁、格尔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已通过国家验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修订完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行业用水定额。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及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器具应用,降低管网漏损率,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1.3.3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

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和纳污总量评价体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贯彻落实《青海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开展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建立和完善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止面源污染,强化水源应急管理。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充分考虑生态用水需求,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开展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区等重要生态区,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的保护。

2 青海水资源监测体系的现状分析

2.1 建设现状

青海省水资源监测体系主要指水资源取用水、水功能区、行政断面 3 大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如下:1)取用水监测体系。全省取水许可(扣除水力和贯流式火力发电冷却用水)取用水量 27.86 亿 m3;2009 年青海水资源管理系统一期项目,建设 56 个省管企业取用水户水量自动监测站,监测取用水量2.07 亿m3;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青海省建设项目,2013 年建成水量自动监测站 69 个,2014 年将建设水量自动监测站 107 个,项目实施后在线监测控制取用水总量 19.99 亿 m3。2)水功能区监测体系。青海省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名录的水功能区有 47 个,进行水质巡测的重要水功能区有37 个,达标率 81.1%[3]。3)行政断面监测体系。青海省主要江河行政断面建设有监测体系,市(州)、县主要江河行政断面监测处于探讨阶段。

2.2 存在问题

2.2.1 监测体系不完善

青海水资源监控体系尚不完善,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水平较低,主要江河行政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不足,部分重点取用水户未能进行监测。水功能区监测频次低、监测项目不全、部分水功能区未监测。

2.2.2 数据分散

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文监测等信息系统建设由不同部门实施,采集的实时雨水情、水文、水质、工情、山洪监测等数据在不同的部门,数据分散,缺少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低。

2.2.3 网络平台不完善

青海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部分市(州)县的局域网尚未建成,水利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已建成的局域网达不到水利信息化标准的要求,全省统一的水利信息网尚未形成。

2.2.4 运行维护力量弱

全省各类监测站点分布线长、面广、分散,基层运维人员技术力量较弱,维护资金不足,维护不到位,监测站点故障时有发生。

3 青海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推进资源整合,完善网络环境,建立运维体系,使水资源监测数据为定量考核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是青海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

3.1 明确目标

3.1.1 控制目标

国务院下达青海省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是 2015 年37 亿 m3,2020年37.95 亿 m3,2030年47.54 亿 m3;青海省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是 2015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 2010 年下降 2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489;青海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2015年74% 达标,2020年88% 达标,2030年95% 达标[4]。

3.1.2 建设目标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青海省项目的建设目标如下:1)建设取用水国控监测站,在线监测控制取用水总量 19.99 亿 m3,实现青海全省取用水量(不含水力发电和贯流式火电厂冷却用水)79% 的在线监测;2)加强水环境能力建设,实现青海省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考核名录的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 91%;对青海省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地表水水源地进行 100% 水质在线监测[3];3)建设省级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

3.2 健全监测体系

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省、市(州)级水资源监控站点,扩展水资源信息采集范围,健全监测体系,具体如下:

1)取用水监测体系。在国控点建设的基础上,对全省规模以上(地表水年取水量 100 万 m3,地下水 10 万 m3)或重要取用水户全部实现自动监测。

2)水功能区监测体系。列入国家重点名录的水功能区增加监测数量,增加水质巡测频次,开展市(州)、县水功能区的监测,对列入省级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进行巡测,重点水功能区的水位进行自动监测;水库作为工业、农业、生活水源地,需对全省规模以上水库的水位进行自动监测,通过水位库容曲线,实时监测水库水源地水量;建立入河排污口水量、水质监测与共享体系,建设地下水监测体系。

3)行政断面监测体系。设立市(州)、县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对全省市(州)之间、市(州)与县之间、县与县之间的主要河流行政断面水位和水质进行自动或人工监测。

4)灌区监控体系。通过灌区监控系统建设,开展渠系利用系数评价,提供较准确的渠系利用系数。

3.3 推进资源整合

以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为龙头,对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建管机构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具体整合内容如下:

1)网络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公共网络、政务外网、水利信息网络资源,结合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全省水利信息网。

2)信息资源整合。对已建、在建重点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对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黄河水调监测数据库,青海省水雨情、水质、地下水数据库,水利普查成果数据库等进行整合。

3)建管机构整合。建立省级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运维的组织机构,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按“五统一”的要求,构建青海水利信息化框架;市(州)、县级建立统一建管与运维的组织机构,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3.4 完善网络环境

建设完善市(州)、县级网络环境,新建和改造市(州)、县的局域网,建设市(州)、县到省和市(州)的水利信息网,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山洪预警、水土保持等重点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网络环境。水资源监控数据全部传至省级平台,市(州)、县级以应用为重点,配置用户终端设备,用户通过登陆省级平台,根据不同权限,实现本级的应用功能。

3.5 建立运维体系

建立完善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职责,采取属地与专业单位维护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各类监测站的供电、防盗、日常运行管理,由所在市(州)、县(市)负责对辖区进行管理,监督监测站使用单位进行管理。省主管部门组织专业公司实施监测设备技术维护,主要是设备故障排除、数据传输、设备巡查的维护,各级平台的技术支持。落实运行维护资金,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维护费用。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基层维护监测站的技术水平。

4 结语

青海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青海水资源监控 3 大体系还不完善,信息资源分散,运维能力不足。应进一步加强青海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与运维管理,以服务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目标,结合省情建设和完善监控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整合信息资源,优化和完善全省水利信息网,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系统功能,保障目标考核的实现。

[1]青海省水利厅水资源水文处,青海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12 青海水资源公报[R]. 青海:青海水利厅,2012:1-2.

[2]张智民. 节水科普知识讲座[C]//水政水资源五讲座. 青海:青海省水利厅,2013: 50-51.

[3]水利部信息中心.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青海省技术方案(2012—2014 年)[M]. 青海:青海省水利厅,2013: 7-8.

[4]国务院办公厅.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M].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3: 5-7.

猜你喜欢

功能区青海省青海
大美青海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青海行七首(录二)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