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2014-04-08张月华

河南社会科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粮食物流企业

张月华

(中州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一、引言

粮食问题关系到每个人。正如基辛格所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目前粮食、石油已成为金融投机产品,粮油互推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乱象火上浇油。一方面,生物能源转化技术应用尚未有革命性创新,生物燃料的原材料仍以粮食为主,这将对未来农业种植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水稻、小麦等主粮播种面积将被大豆、玉米、甘蔗等与生物燃料相关的农产品侵占。另一方面,国际粮价继续走高又将对缺粮产油的中东国家社会动荡起助燃作用。

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构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是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1]。要达到此战略目标,首先要界定农地产交易权,建立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其次要保护基本农田。重视粮食生产科技投入,提升粮食增产能力,并解决粮食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再次要重新定位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职能。在保持国家安全储备的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粮食的商业运作。

虽然目前我国不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我们应做到有备无患。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粮食总产量已不是制约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建立高效率的粮食物流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物流设施落后

我国现有的粮库中,苏式仓、土圆仓、普通房式仓所占比重较大。除个别配套设施完备的国储库外,地方粮库的仓储设施十分简陋,多数粮库接卸及进出仓作业还采用包粮形式。除少数港口粮食物流结点外,基本没有汽(火)车散粮接卸设施。加上缺乏散粮火车皮、散粮汽车、集装箱等粮食散运工具,造成了我国粮食物流的四散化程度不高。原粮流通仍以包装流通方式为主,散粮作业量还不到10%。与包粮作业相比,散粮作业节省人力、节约时间,能降低运营费用。所以,要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必须走粮食四散化道路。我国现有的粮食仓容不能完全满足粮食储存的需要,每年有数百亿公斤的粮食露天存放,粮食霉变、被虫害概率大,造成的粮食产后损失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2%~15%。

(二)粮食物流通道网络不完善

我国粮食每年总流量约1.7亿吨,其中跨省粮食流量约7000 万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黄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产量逐年下降,跨省调运粮食数量日趋增大,粮食物流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虽然我国已基本形成东北地区粮食流出通道、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东南沿海粮食流入通道、京津地区粮食流入通道等五条粮食物流通道[2],并有四通八达的粮食运输交通网络。但是由于物流节点缺乏粮食四散化流通的设施设备,造成各通道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能形成科学的通道网络。

(三)粮食物流发展无序

政府对我国粮食物流的建设与运作起主导作用。从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来看,各地政府为了获得国家的资金扶持,无视需求,纷纷争项目,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供求失衡。从粮食物流运作来看,我国缺少大型粮食物流企业,不能对全国性粮食物流资源进行统一协调。我国粮食物流与粮食加工、贸易之间的不衔接,造成粮食流通中大量的回流与波动,形成不必要的浪费。政府和企业沟通不畅,制定的很多粮食物流政策得不到企业的积极响应。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目标难以协同,造成我国粮食物流投资运作的事倍功半。要实现粮食物流的低成本运作,必须控制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并尽可能地利用水路。但我国粮食物流资源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物流企业对粮食物流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有限,导致粮食流通链萎缩、物流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四)粮食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大力推行,各级粮食管理机构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并产生了以中华粮网为代表的专业信息服务商,却缺少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企业的信息。我国多数粮食物流企业受传统体制束缚,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进程缓慢。因此,我国现代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从基础抓起,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流通企业等的信息化。粮食产需信息衔接不畅。生产方面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差,不利于指导生产和流通。加上官方主要发布生产方面信息,缺少需求方面的信息,不利于人们对供求形势的判断。

三、构建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议

(一)准确理解粮食物流理念

现代粮食物流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粮食仓储、运输和装卸的简单组合,它包括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装卸、加工、包装到消费各个环节,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它要求物流链上下游各环节尽量无缝链接,系统优化。现代物流理念把粮食物流组织看作是一种资源,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整合,能大幅度提高粮食物流的效率。现代粮食物流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是今后粮食物流的发展方向。因此,各级粮食部门和相关企业都要更新观念,认真学习现代粮食物流知识,掌握现代粮食物流的管理方法,做好企业自身的物流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粮食物流法律法规

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发展粮食物流的经验来看,要做到“从田地到餐桌”,就要求粮食物流各环节都有法可依。加拿大有《加拿大谷物法》《加拿大小麦局法》;美国有《美国仓储法》《粮食仓储条例》;澳大利亚有《储运经营法》《小麦市场法》《大麦市场法》;日本有《粮食管理法》《新粮食法》等。我国应加快粮食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政策法规来约束粮食物流参与者的行为,规范粮食商品运作过程,处理粮食物流纠纷。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近年我国制定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与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形势相比,这些政策法规在执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土地征用、税收减免等,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依据我国粮食物流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细化落实,重点向物流企业审批、优化企业运营环境、保障建设用地、财税和金融支持、基础体系建设等方面倾斜。加快制定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通用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促进粮食物流企业的仓储、运输、装卸、散装作业和检测的标准化,并与国际粮食物流接轨。

(三)以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粮食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本质上看,粮食物流是一种公共产品,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粮食物流基础设施与共用技术的研发服务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更需要国家的投资与推动。如全国性的粮食港口、中转库、粮食物流中心的建设,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建设,散粮运输工具与技术的开发等具有投资大、风险高、收益低、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只能以国家投资为主。政府可以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3]。重视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粮食物流效率,具体来讲,为使已建成的浅圆仓等尽早地发挥效用,需要配备粮情监测、谷物冷却、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设备。大力推广粮食四散化技术,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散粮专用运输工具。调整粮食加工布局、研制或引进设备,为粮食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条件。

(四)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做好全国粮食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和长远规划。理顺粮食物流体制,提出全国主要跨省区粮食物流通道、港口库和中转库总量和区域布局。以规划引导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成立粮食物流调控机构协调粮食物流的组织和运行,规划分品种的粮食流向及布局,为粮食物流的科学运作创造条件[4]。做好粮食物流的政策解释和宣传,为粮食物流企业提供政策指导,以此来解决我国粮食物流的无序流动问题、部门分割缺乏协调问题。

(五)打造龙头企业,完善粮食批发市场

粮食物流体系的建设要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依托,这些大型粮食物流企业集粮食储存、中转、加工、交易、检测、运输功能于一体,能提升区域物流产业实力和形象。政府要引导大型粮食物流企业进行物流技术创新,实施粮食的品牌战略,打响原粮的牌子,抢先注册商标。粮食品牌是现代粮食物流重要的条件之一,是流向市场的准入证,能给粮食企业丰厚的回报。要充分发挥粮食批发市场的交易平台作用,粮食批发市场特别是省级粮食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政府进行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销区的大中城市建立成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能确保粮源向消费终端的有效供给;在产区建立大型粮食集散批发市场,能提高产区粮源向销区的流动速度。配合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以商流带物流、物流促商流,逐步形成完善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3]。

(六)培育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

目前我国已形成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华粮物流公司、吉粮集团等国有大型粮食企业。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运营,它们尽管资产庞大,但服务质量并不高。因此要培育真正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我国要像澳大利亚政府一样推进粮食物流设施的社会化改革。鼓励几大粮食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建立战略联盟,提供组织化、规模化的粮食物流服务。

(七)加快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

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建立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的前提。国家应鼓励现代粮食物流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全国粮食物流信息平台由粮食物流公共管理信息、粮食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和粮食行业、粮食物流企业信息处理三个层次组成。全国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国家的粮食政策信息和各省市制定的粮食政策,对国内粮食市场进行监测、分析市场走向,每日传送国际市场粮油行情、外商粮油供货报价、国际粮油市场分析报告等,使全国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成为我国现代粮食物流的神经中枢[5]。

(八)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作用

在美国,粮食流通包括三种类型的组织:农场主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和大型粮商。这些民间组织在美国的粮食中转运输、国内国际贸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市场化中介、行业协会组织、大型粮食企业等民间行业组织能积极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活动中,民间行业组织往往发挥着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成立专业性物流行业组织,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发掘与整合,打造以物流龙头企业为主要成员的联盟体,实现物流企业的设施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九)加强粮食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所需人才

现代粮食物流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对从业人员要求的面较广,要求层次也较高。从业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粮食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直接影响。所以,粮食物流企业应重视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应侧重于岗位理论和业务培训,可选送符合条件的员工到高等院校学习相关专业,或派员工到物流发达国家深造。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给予支持和帮助,一方面可依据实际需要,在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扩大物流专业的招生数量;另一方面可着力发展高职物流教育,大力培养实用性物流人才。在培养物流人才时,注意将粮食物流技术等专业知识与我国的粮食物流实践相结合。同时聘请国外的专家参与我国粮食物流的经营和管理,通过与国外专家的交流合作,提高国内专业人员的水平[6]。

[1]范思立.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一号”战略[N].中国经济时报,2014-01-21(02).

[2]何毅.我国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的几个新特点(摘要)[J].粮食流通技术,2008,(4):1—3.

[3]张月华.大粮食安全观下的粮食物流探讨[J].农业经济,2011,(4):6—8.

[4]姜光伟.粮食加工企业物流成本降低途径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MBA学位论文,2006.

[5]刘璟琳,论中国现代粮食物流保障体系建设[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4):23—25.

[6]侯立军,我国粮食物流科学化运作研究[J].财贸经济,2001,(11):37—41.

猜你喜欢

粮食物流企业
珍惜粮食
企业
企业
企业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我的粮食梦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