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实际问题探析
2014-04-08史迎霞
史迎霞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一、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4.37亿人,较上年底增长6 359万人。网民中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使用率为70.7%,较上年底上升4.6个百分点。[1]针对博客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其被学生所喜爱和广泛使用的现状,很多高校积极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博客(以下简称思政博客)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思政博客突出自我教育,将网上、网下教育,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师生分享和交流,成为新形势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亮点。但任何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必然存在矛盾,解决好思政博客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对于增强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制约思政博客发展的“五对矛盾”
(一)思政博客的教育性与博主自我表达诉求的矛盾
思政博客具有鲜明的教育性。从本质上讲,思政博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工作交流的一种载体。思政博客作为一种“自媒体”,博主建立博客都有其深层次的内在心理动因和外在使用诉求。大多数博主建立博客的首要动因是利用博客来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对他们来说,博客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平台,既可以为博主表达思想、塑造自我、影响他人提供一条自由的途径,也可以成为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帮助博主释放消极情绪,调整心情。同时,在一些社会事件发生时,博客也可以成为人们表达意见与态度的一个渠道。[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是教育者也是普通个体,受个人情绪周期、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良情绪、消极心态,需要表达和宣泄。但思政博客作为一种教育平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我表达和自由表达无形中带来一定的限制,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不能够在这里得到释放。因此,追求博客的教育性就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自我表达诉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对博客的抵制心理,导致博客建设中断或者把博客做成一种纯粹的形式;追求博主自我表达诉求的满足,又容易使多元化的言论冲淡博客的教育性,甚至部分言论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博客的教育功能难以实现。由此可见,思政博客的教育性与博主自我表达诉求的矛盾是制约思政博客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
(二)思政博客的开放性与博客著作权保护相对薄弱的矛盾
我国知识产权法规定,著作权采用自动保护原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自然人,著作权从作品完成之时起就己经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无论是否发表。从理论上说,原创文章在未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是不能转载的。但博客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转载行为事实上大量存在。博文、图片、视频等可以随时被浏览者转载,博主也可以随意转载他人的文章。当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博文原作者和转载者的著作权保护意识都较为淡薄,很少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博客中特别注明“文章未经本人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的字样,甚至很多博主都认为转载行为能扩大博文的影响力,从而期望这种网络自由转载。而在自由转载的过程中,很多转载者并没有注明原作品的出处和原作者,造成了事实上的侵权。二是对于博客著作权侵权的认定比较模糊。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使用者出于个人学习、研究等需要转载他人图片、音乐、视频或文字资料,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博客博主转载目的的界定当前并没有一个明确标准。因此,只要不涉及商业行为,一切转载都是许可的,这是当前大多数网站一致默认的“规则”。正是由于存在思政博客的开放性与博文著作权保护相对薄弱的矛盾,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愿把自己的最新学术成果展示在博客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博客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交流平台的功能。
(三)思政博客的快速发展与“把关人”缺失的矛盾
思政博客的创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一种创新。2006年3月上海交大利用牵头承办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的优势,建立了“思政教师博客圈”,从此思政博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都已经建立了思政博客。特别是辽宁省已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博客建设情况纳入职称评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思政博客的快速发展。但与思政博客的快速发展相比,博客的监管却相对薄弱,博客的“把关人”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中的理论之一。传统媒体中信息的发布是经过“把关人”(gatekeeper)过滤的,即传统媒体的信息受一定的国家、政党及社会组织的控制,引导和控制舆论,以稳定人心,稳定社会。[3]而博客的博主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者,传统传媒中对传播信息进行过滤与选择的“把关人”角色在此处于缺失的状态。另外,由于博客更新频率较快,各学校博客数量较大,对每一个博文、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进行过滤后再发表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思政博客的质量,特别是其方向的把握,完全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觉悟,“把关人”的缺失使博客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存在潜在的隐患,这也是高校运用思政博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四)思政博客的快速发展与两个体系发展滞后的矛盾
尽管思政博客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足十年,但思政博客在行政力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博客的两个体系即“建设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发展却相对滞后。目前,课程建设有课程建设标准,课堂教学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但思政博客的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尚没有一个细致、详实、可操作性强的建设和评价体系。在已开展的优秀博客评选中,大多要求一定数量的博文、一定的点击率,而事实上博文的数量可以用转载和拼凑文章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博客的点击率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刷”起来。如果对博文一篇一篇地审,无论哪所学校也很难实现。这就使博客的评价相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课程评价更复杂,也更难操作。思政博客建设和评价体系的滞后,很容易使思政博客陷入盲目建设的境况,其结果是思政博客的整体发展在行政力的推动下迅速形成一定规模后要么数量开始慢慢减弱,要么质量提升十分缓慢,从而影响思政博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效果的发挥。
(五)博客建设的公益性和对博主弱回报的矛盾
尽管思政博客的进入是低技术壁垒,但是博客的后期建设诸如页面风格的更换,博文的撰写,内容的更新,留言和纸条的回复,音乐的选配,链接的建立等等,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投入大量的精力。特别是思政博客建设中强调高频率更新和及时性回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此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长久的、持续的、一对多的付出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课堂教学和科研的付出。但思政博客既没有按课时标准和科研考核标准获得经济回报,其社会报偿又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藏性。这就使博客建设的公益性和博主精力投入的弱回报之间容易出现矛盾。这种矛盾长期持续下去,会影响博主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对思政博客建设的投入,导致博客的更新频率和质量都明显降低,使思政博客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三、推进思政博客建设,提升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
(一)增强思政博客平台的互动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引导”[4]。思政博客作为师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互动平台,其价值不仅在于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引领和情感的交融。师生之间通过积极的互动、体验、反思、感悟,才能达到引领和疏导的教育目的。因此,思政博客必须全面“动起来”。一是博客的内容要“动起来”,不仅博客信息要及时更新,成为流动的源头活水,而且博客的内容本身要具有带动和牵动作用,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思想的交流互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博客的平台要“动起来”,思政博客的博主要经常浏览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博客,与同行和学生积极互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留言、小纸条、评论等工具,在及时互动中实现博客的教育功能。
(二)推进思政精品博客建设
按照社会学家罗斯的“模仿说”观点,人类行为最基础的社会过程是模仿,通过模仿,人类最基本的改造才能完成。传播行为向接受者提供了“社会模特”,既有典型人,也有典型事,以期待受者获得与“模特”一致的价值观念,并在行为上向其靠拢。[5]思政博客作为教育的传播媒介,只有成为学生喜欢的“教育模特”,才能被学生推崇,进而在模仿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为此,在思政博客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必须打造一批“精品博客”、“名家博客”,发挥名人效应。微博女王姚晨6个月就聚集了百万微博粉丝的案例,足以证明名人博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思政精品博客建设而言,一是要在全员推进的过程中集中挑选一些优秀博客,通过对博主的培训、技术帮助、经费支持,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博客;二是要扩大并重点宣传这些精品博客,不仅要通过多种平台使学生了解并走进这些博客,被博客内容所召唤、感染,而且要加大对这些博客博主的宣传,用博主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凝聚学生。只有让思政博客的博主成为学生的“偶像”,让学生成为思政博客的“粉丝”,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多渠道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设博客的原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既有固有的工作规律和特点,也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工作基本原则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思政博客本质上属于网络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尽管博客是一个几乎零技术壁垒的载体,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保持创作的原动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思政博客建设,从而充分发挥思政博客的教育功能。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建设,增强其责任意识,激发其思政博客建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促进他们自身业务素质和博客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造就一支会用并善用思政博客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应的激励机制建设,各学校不仅要把思政博客纳入评优奖先和职称评审体系,还应把思政博客纳入实际工作量,根据评价体系评审的结果予以不同程度的物质鼓励。
(四)建立健全思政博客的监管机制
由于博客具有开放、自由、流动、匿名等特点,管理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当前博客“把关人”处于基本缺失的现状下,博客在发挥教育职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对博客的监管,建立健全博客监管机制。一是要推进思政博客的实名制建设,通过文责自负实现博主对博客的自我把关;二是各学校和其他教育管理机构的“博客”网站必须对其注册用户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实现专人负责,以加强对博客言论的“适当性”监管,并通过技术手段的介入,对博主发布的信息进行技术过滤,对博主发布的不当信息和登载不良信息的博客进行屏蔽;三是推进博客监管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引导、保障博客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思政博客的版权保护工作
博客著作权保护薄弱使博主不愿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成果写入博客,这是制约思政博客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宣传等途径培养和增强思政博客博主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培训和提高其著作权保护技能,通过系统培训和学习交流,为博主的著作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各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建立思政博客著作权保护机构,对于维权诉求的实现和侵权行为的处理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结论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运用一定的文化媒体去宣传人、教育人和影响人,传播和接受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从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上逐步消除分歧和隔阂,最终达成认同和共识。”[6]思政博客作为适应时代潮流、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产物,其全面推进和持续发展不仅实现了教育功能的延伸,更增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第33次CNNIC报告: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DB/OL].(2013-07-17)[2013-12-19].http://tech.163.com/14/0117/01/9IOL5PF5000915BF.html.
[2]彭兰.传播者、受众、渠道:博客传播的深层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83-90.
[3]陈伟超.从学习者角度对博客的教育传播效果进行的利弊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93-94.
[4]刘吉.论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DB/OL].(2003-08-19)[2013-12-19].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8/19/content_1034188.htm..
[5]刘长同,刘超.从“粉丝”现象看大众传播效果[J].现代视听,2009(3):76-80.
[6]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