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背景下中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08李嘉华
李 盼,李嘉华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1 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建筑物作为一种庞大的产品,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的使用中,其对资源的消耗都是巨大的。同时,社会对建筑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建筑功能的复杂化,空间、体量的巨型化,大量建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在倡导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力发展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必然趋势,解决好“能耗大户”的建设问题,是设计人员乃至整个社会的重任。
2 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缺乏。同时,我国建设中的能源、土地资源、原材料的消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以住宅建筑为例,建设过程中所耗资源比发达国家同比高出30%~55%,住宅使用过程中所耗能源也比其他先进国家高出2~3倍。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建设过程中和使用中都存在着资源产出低、能源消耗高的问题。此外,一些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新建建筑设计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不到70%。更严峻的是,即是执行了国家的节能标准,在施工中也未必能够真正达标。
总体来说,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是严峻的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土地、能源、水、原材料的利用率低。资源环境的约束和经济快速的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近年来建筑总量的攀升,建筑耗能急剧增加,加强建筑的节能工作刻不容缓。
3 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对策
对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固然重要,但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也不容忽视。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分别从规划与设计、政策与落实两大方面,具体探讨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的方法。
3.1 规划与设计
3.1.1 重视规划节能
通常建筑规划设计时,设计者只重视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容积率等问题,忽视了节能,在建筑单体方案设计初期才重视节能部分的设计,因而产生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从宏观来看,倡导建筑的节能应该重视规划的节能。节能的规划,大致包括选择成本代价较低而又适宜建设的基址;充分考虑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决策一种空间组合形式,最优利用自然资源。从城市范围来说,规划对功能的合理分区,可以降低交通的出行量,亦是对能耗的节约。好的宏观环境成就好的建筑设计。
3.1.2 利用和更新传统技艺
我国历史悠久,不乏优秀的建筑作品。祖先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建造成果和施工技艺,其中不少都对现在的设计和施工有指导意义,甚至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建筑设计中,合理采纳这些“高科学、低技术”的传统技艺,或者是加以必要现代改良,既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一定程度降低建造成本。香港大学吴恩融教授在“毛寺生态实验小学”的设计建设中,便是采取土坯、毛石、茅草、芦苇等当地自然原始材料,并全部由村民以简单工具和本土传统建造技术完成,其在热工性能、减低能源消耗与保护环境方面更为优胜。
3.1.3 尊重和利用地域特点
随着西方建筑文化的引入,各地交通、信息的畅达,各个城市之间加大交流的同时,却失去了个性。各地竞相模仿的风气,时常忽视了现实情况,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部分寒冷地区为了追求建筑形式的优美,大量采用弧形、凹凸的设计,造成体型系数较大、能耗升高。一些建筑为了追求某种视觉效果,舍近求远,不采用当地常见建筑材料,加大了运输成本。在景观建筑设计中,也常有不顾及后期维护代价的做法,比如在干旱地区引入水体景观。考虑建筑的节能,设计者应充分尊重地域特点,利用地域优势去做设计。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在气候条件、物质基础、文化理念等方面都有差异,尊重地域特点的设计,有利于保持我国城市的多样性,也是建筑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3.1.4 发挥各专业职能,注重整体效益
建筑是以建筑设计为主,其他专业为基础和辅助而建成。因此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各专业都应对节能有所考虑。例如,优化建筑结构,增大可使用空间;升级给排水系统,做好废水回收,实现分质供水;注重景观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结合地域条件选择植物,降低护养成本等。重视每个单项的节能设计,才能整体地提高,优化节能成效。
3.2 政策与落实
3.2.1 建筑节能法规和管理体系的健全
我国针对建筑节能的设计和评价出台了一些标准和规范,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是多为指导性文件,即鼓励建筑节能。有的节能标准仅以部门条例出现,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缺少法律约束和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在可行性上还较弱,难以保障节能工作的开展。行业内,针对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以及具体到每一类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没有针对性很强的行业规范,当然这和目前建筑节能技术的不够成熟有关。另一方面,政府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来引导和扶植绿色节能建筑,也是节能建筑发展的一个限制。综上,为有效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应制定针对性强的行业规范,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标准,健全的全过程监管执行机制,包含节能设计审查、节能施工检查、节能建筑认定、竣工验收备案等,同时给予优惠扶持,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健全体系。
3.2.2 过程的规范与控制
建筑的落成、建材的出品,要经历施工和生产的过程,产品最终成果是否与设计保持一致,是人们通常关心的问题。但是作为生产的过程本身中的耗能、耗材问题,却往往被人忽视。比如,施工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污染物的控制、废弃物的管理等;建材生产流程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对原材料的利用率等。如果这些过程没有控制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那么综合评价最终的建筑也不能算是节能的。因此,要加大力度培养建筑节能的专业人才,确保工艺质量和过程实施的可持续,并建立工程项目实施状态及时诊断机制,规范与控制实施过程中重要环节的节能成效,使节能、低污染落到实处。
3.2.3 推进示范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工作
利用示范项目来展示节能建筑和改造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最直观的宣传,能极大的促进建筑标准的推广和认知工作。目前,我国在节能方面的一些自主研发成果已有一些示范项目,但试点工作进展缓慢。同时,部分成果在反响好的情况之下,却在进一步把新技术推广用于实际建设的进程中搁浅。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该考虑建设一个供学术机构和业界进行交流的平台,使节能技术不只停留在学术论文中而不能发挥社会价值。应形成配套的、系统化的技术体系,促成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几方面的有效整合,把节能设计软件、节能施工技术、新型材料等用于实际建设,促进、引导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实践完善理论与技术。
3.2.4 重视能源、材料的回收利用
我国处在建设的高峰期,新建建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如何用最低成本改善大量老建筑的能源浪费问题,以及最高程度对其现有资源进行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既有城乡住宅建筑总量约330×108m2,其中节能型住宅不到2%,这些既有住宅无节制地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加剧着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探求如何改善老建筑的耗能问题迫在眉睫。对于还在生命周期内,能继续利用的建筑,不宜武断拆毁,改造、完善其功能,使之适应现今使用需求,减少重复建设,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对大量的拆迁,研发新工艺,变建筑垃圾为再生材料,对我国能源、材料缺乏的现状将有极大改善。
3.2.5 提高公众节能意识和参与度
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方面取决于设计、施工质量既定的好坏,另一方面便取决于建筑的使用者。人口多是我国的一个特点,如果让全民都加入到节能的行列,将是一种优势。生活中,我们常常出入灯火辉煌的商店、商场;冬、夏季节,较多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定空调的温度;小区里,精心设计的绿化有时候并不受待见,变成了底层住户堆放杂物的私家小院。诸如此类问题,暴露了公众节能和环保意识的不足,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和参与度,对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4 结束语
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重点要把目前单项节能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体节能效益。设计和施工中要注重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地方特色,探寻新的、有效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模式。同时,要清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建筑设计的事情,还关乎经济、市场、政策、民众等,因此,要发展各领域的作用,发挥全民的力量,整体推进我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郑广辉.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5)
[2] 王治宪.国内外住宅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08,(1)
[3] 卢求.德国新型建筑节能理念与应用[J].建筑学报,2004,(3)
[4] Kohler, Nisy. Architecture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Architecture,2002,(12)
[5] 赵云.建筑设计方案中如何贯彻节能思想[J].山西建筑,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