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故障管理在大型泵站的应用
2014-04-08刘华进
刘华进
(泰州引江河管理处 江苏泰州)
一、工程概况
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泵站工程有高港枢纽的1座大型泵站,3座中型水闸及110 kV专用变电所。闸站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工程之一,通过宝应站可实现江水北调;通过引入长江水源,提供江苏东部沿海及里下河地区用水,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里下河洼地排涝状况,提高通南地区的灌排标准。工程于1999年竣工,当年即投入运行。
泵站安装了立式开敞式轴流泵9台,总装机容量18000kW,双向抽排,总抽排能力达300m3/s,下层流道设计流量160m3/s,自流引江。3座水闸分别为节制闸、调度闸及送水闸。其中,节制闸共5孔,采用弧形钢闸门、卷扬式弧门启闭机,设计流量440m3/s;调度闸共4孔,采用上下扉式平面钢闸门、卷扬式启闭机,设计流量100m3/s;送水闸共3孔,采用平面钢闸门、卷扬式启闭机,设计流量100 m3/s;变电所主变电压等级为110 kV/10 kV,容量25000 kVA。因为是国家级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所以泵站在设备运行、维护上推行的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并以设备零故障管理为抓手,不断提高工程设备运行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既为防汛抗旱提供了可靠保证,也取得了一定经验。
二、零故障管理措施
零故障管理就是在设备故障发生之前,运用适当的维修、养护等策略消除隐患或缺陷,杜绝故障发生,维持稳定的运行状况,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零故障管理是以“零”标准来制定设备管理目标,使故障减少到接近于零的程度,工作核心是杜绝计划外停机和紧急维修造成的巨大损失。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过程是全方位的,特点是全员参与和全过程体现,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措施。
1.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
实施零故障管理,重在转变观念。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设备总是要出故障的”、“设备故障是难免的”等。因平时保养工作不到位,引发运行时的重大事故,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必须培养职工重视设备管理的思想,建立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意识。泵站每年都在汛前和汛后集中举办两期培训班,邀请站内的设备维修与管理专家,采用听、看、讲等多种方式,分析设备常见故障的原因,提高职工排除故障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充分认识实施零故障管理的第一要务是人,设备故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零故障管理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零故障管理执行力
(1)完善泵站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和提高零故障管理执行力,是提高职工综合素养和培养良好工作习惯的有效措施。2011年高港泵站管理所通过总结泵站管理经验,结合零故障管理要求等,新编了《高港泵站管理所规章制度汇编》、《高港泵站技术管理细则》等管理制度,不仅达到了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要求,职工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2)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泵站在每年的汛前、汛中和汛后都要进行设备检查,并按时间节点做好操作、巡视和养护等精细化管理工作。例如,每年汛前必须对所有高压设备进行高压试验,对金属结构设备进行防护处理等,根据运行状况有选择性地对潜在故障的设备进行更新或改造。在设备养护方面,依据实际情况每年都要制定“必修课”和“选修课”。
(3)将泵站运行管理制度与《泵站目标考核》相结合,例如,与每个职工的月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相挂钩,与技术岗位评定结合在一起进行等,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
3.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管理,是促进零故障目标实现的有力措施。按照“5S管理标准”制定了泵站管理所《设备日常养护要求及评分标准》,并作为设备日常养护的重要考核依据。目前,设备管理工作已形成所、股、班组的三级网络,运行、技术和管理人员实行分线管理和分级负责制,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牵头,班组长负责的包干制。把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划分到每个班组,各班组再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并做到:每周有检查,每月有评比。通过适时开展的劳动竞赛、流动红旗班组、模范职工岗位评比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意识。
4.不断提高泵站运行人员的专业技能
不断提高泵站职工的专业技能是实现零故障管理的根本保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内部互助学习等形式,不断丰富职工的理论知识和提升实操能力。一是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泵站授课,传授先进的泵站运行技术,组织骨干到重点先进泵站学习管理经验。二是根据职工自身特长,确立学习的主攻方向,如成立了电气化、自动化和机械学习小组,配备了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能手担任学习组长,每月开展两次学习活动。三是强化员工的实操能力管理,通过设置故障状况、排除故障训练等科目,提高运行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迅速正确的排除能力,缩减停机时间。
5.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可靠性
(1)紧跟市场信息,不断吸纳新技术。泵站保持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对共建,与同行相互交流,与设备制造商技术沟通的优良传统,使设备的综合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在国内先进行列。无论是机电设备还是金属结构,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通过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了运行时的稳定。
(2)应用信息化管理,为故障判断提供依据。针对国内目前泵站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低、计算机监控系统与管理系统相互独立、系统安全性差等问题,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研制出大型泵站信息管理系统PIS,为泵站管理和运行监视网络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工作平台。该成果在2012年获得江苏省水利科技成果二等奖。系统在设备运行管理上采用多种关键的运行、统计和管理数据,并按照指定的时间间隔和标准化格式存入到标准及开放的数据库中,为进行泵站运行优化、故障追踪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对关键部位温升、振动、摆度等数据的分析,为运行、管理及技术人员对潜在故障判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6.加强技术档案管理,为零故障管理提供支撑
实施零故障管理,应以掌握完整的设备运行状态为技术支撑,并辅以大量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工作支点。而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水平,不仅能系统地反映设备物质形态运行时的变化情况,也是保障设备零故障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和科学依据。详实有效的技术档案,能让相关人员充分掌握设备性能的变化趋势,采取适时维修或科学维修策略,为备件的及时供应提供有力依据。注重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收录整理好原始资料、运行过程记录、设备状态评价等,目的是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实现技术档案的科学与规范化管理。为此,制定了《设备技术档案编制办法》,并将其作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7.建立泵站设备故障分析机制
提前发现潜在故障是实现泵站设备零故障运行的保证,为此,泵站成立了故障分析与研究小组,按照故障管理的基本程序开展了一系列故障分析和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日常维护与经常性检查、汛前汛后检查、运行值班记录与PIS状态监测、推导故障类型与原因,以及完善设备技术管理制度、技术改进的规划措施、制定年度维修养护方案等。对故障现场和发生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鉴定,收集有关故障的历史资料,通过科学比对实际数据与原始最佳运行数据,以及对故障进行全方位检查与鉴定等,找出故障特征,推导故障类型和分析发生原因,提出维修及养护方案。故障处理完成后,不仅要加强巡视检查,还需及时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以便总结故障发生规律,制定预防措施。
三、结束语
泵站设备的零故障管理是泵站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入学习、探索和实践,及时将故障隐患和劣化趋势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设备运行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事故抢险应急处理机制,如《闸站反事故预案》等,不但作为汛前全体职工培训的必修内容进行模拟演练,还可为零故障目标实现提供后备保护,实现了泰州引江河管理处高港泵站设备运行“零缺陷、零故障、零事故”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