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雅士拉205井产层堵漏解卡工艺
2014-04-08赵建震巫道富杨晓冰高利华张长庚
赵建震 巫道富 陈 鑫 杨晓冰 高利华 张长庚
(1.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川庆钻探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21;2.川庆钻探国际工程公司,四川成都 610051)
雅士拉区块是土库曼斯坦钻井高难度区块之一。因该区块产层存在高含硫、漏、喷同层等问题,前期国外公司钻探的26口井均未钻达设计井深。雅士拉205井是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承钻的预探井,四开钻进过程中发生了井漏、卡钻,分别采用反推法憋压堵漏、注清水降压解卡,成功处理了该井井下复杂情况,成为雅士拉区块第1口成功完井的5 000 m预探井。该井的成功完钻对该区块后续钻井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地质工程概况
205井一开Ø660 mm牙轮钻头钻至521 m,Ø508 mm套管下深518.68 m;二开Ø444.5 mm PDC钻头钻至3 402 m, Ø339.7套管下深3 401 m;三开Ø308 mm双心PDC钻头钻至4 237 m, Ø244.5 mm套管×(0~3 200 m)+ Ø250.8 mm 套管 ×(3 200~4 235 m);四开采用Ø212.7 mm双心钻头钻至5 000 m,Ø139.7套管下深5 000 m。
四开所钻遇的地层为上侏罗系牛津组—克里米德氏组、中下牛津组及卡洛夫组,岩性主要以灰岩为主, 地层高含硫,从上到下产层压力系数逐渐降低,孔隙发育,孔隙连通性好,易漏,易喷,易压差卡钻。
2 现场堵漏工艺
2.1 井漏经过
四开采用聚磺盐水钻井液体系(密度1.60 g/cm3,黏度60 s)钻进至井深4 350.82 m,泵压突然降低1.5 MPa,悬重从1 667 kN上升到1 690 kN,出口失返,停泵(漏失钻井液7.5 m3)。起钻至井深4 212 m,起钻过程中向环空内吊灌钻井液,井口不返;同时抢配堵漏浆,配浆过程中保持1.5 m3/10 m in速度吊灌钻井液,井口依然不返。此期间共计漏失钻井液25 m3。因该区块产层灰岩孔隙发育,采取粗颗粒与细颗粒堵漏剂及软性封堵剂相配合的堵漏浆配制工艺,封堵孔径不同的孔隙漏层。
2.2 堵漏浆配制
产层采用封堵型聚磺盐水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含刚性粒子封堵剂超细碳酸钙、重晶石、软性封堵剂阳离子沥青XL-1、润滑沥青NRH、防卡降滤失剂PPL、润滑剂JN-302。在发生漏失时,可直接加入堵漏材料配制堵漏浆。堵漏浆配制以粗颗粒堵漏材料(GDJ-Ⅱ和GDJ-Ⅳ)为主,细颗粒堵漏材料(DF-A和GDJ-Ⅰ)为辅。配制密度1.60 g/cm3堵漏浆 20 m3,堵漏剂含量12%。
2.3 关井反推法憋压堵漏
考虑到产层高压高含硫,采用关井反推法憋压堵漏。反推便于把环空内受污染的钻井液推入地层,可有效控制预防溢流或井喷的发生。但反推憋压过高,会进一步压裂漏层,而憋压过低,堵漏剂将封堵不了漏层。因此依据气井安全压力附加值3~5 MPa,本井确定最大憋压值为套压3.5 MPa。从钻杆内注入堵漏浆20 m3并顶替堵漏浆到达漏层上部时,通过反循环压井管线挤堵,挤入堵漏浆,当最高套压升至3.5 MPa,停止挤堵开始憋压,压力缓慢下降至1~0 MPa时,连续反复挤堵憋压,期间共挤入钻井液11.04 m3,憋压5 h,开井,用低泵冲建立循环,确定井下不漏,逐渐增加循环排量至20 L/s,同时降钻井液密度至1.50 g/cm3。划眼到井底,增大排量到30 L/s,不漏。堵漏成功,恢复正常钻进。
3 卡钻及解卡处理
3.1 卡钻经过
采用聚磺盐水钻井液体系钻至井深4 750 m,钻遇层位上侏罗系牛津期卡洛夫阶,岩性为褐灰色灰岩。准备电测,短起钻至套管脚,静止观察24 h,开始下钻,下钻过程中无遇阻。顶驱接最后一个立柱,开泵正常,转动顶驱划眼,顶驱憋停(设定值15 kN·m),上提下放活动钻具遇阻,上提悬重至2 000 kN(原悬重1 880 kN),下压悬重至1 700 kN未解卡,提到原悬重,试开顶驱,无法开启,逐渐加大上提下压吨位,上提至最大3 000 kN,下压至500 kN,仍然未解卡。整个活动时间内,开泵正常。
短起前的钻井液密度1.36 g/cm3,黏度68 s,滤失量2.4 m L,滤饼0.2 mm,切力2 Pa/4.5 Pa,pH值10。
根据本井实钻情况,同时结合本区块地质特点,确认本次卡钻为压差卡钻,提出以下3种解卡方案:泡解卡剂解卡、泡酸解卡、注清水降压解卡。
3.2 泡解卡剂解卡
间断活动钻具,注解卡剂22 m3(配方:柴油12.4 m3+PIPE LAX 2 m3+水6 m3+重晶石粉9 700 kg),替钻井液34 m3(井内钻具内容积40.2 m3),上提悬重至2 800 kN,下压悬重至500 kN,反复活动未解卡。第2次顶替钻井液3 m3,每间隔15 m in活动钻具一次,活动吨位保持在最低500 kN至最高2 800 kN之间,并每隔15 m in顶替钻井液0.07~0.15 m3,仍未能解卡,随后开泵循环活动钻具,排出解卡液。
3.3 泡酸解卡
泡酸解卡液配方:10%HCl 3 500 kg+1%缓蚀剂100 kg+1%铁离子稳定剂100 kg+清水6.9 m3;堵漏浆配方:1.36 g/cm3井浆50 m3+2 000 kg GDJ-1+1 000 kg DF-A+2 000 kg GDJ-4。
泵注密度1.70 g/cm3加重钻井液10 m3,用水泥车注 1.70 g/cm3、100 s 高黏钻井液 5 m3; 压裂车注10%盐酸液10 m3、再注清水0.3 m3(清洗管线);泥浆泵顶替1.36 g/cm3井浆10 m3后顶替堵漏浆26.3 m3时,活动钻具时发生井漏。用灌注泵从环空吊灌钻井液1.6 m3,未返出,用泥浆泵顶替井浆7.1 m3,环空内钻井液液面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漏失钻井液8.7 m3。每间隔15 m in活动钻具一次,活动吨位保持在最低500 kN至最高2 800 kN之间。再次用泥浆泵顶替井浆2.5 m3,环空内钻井液液面恢复正常。静止堵漏2 h后活动钻具,开泵循环,堵漏浆返出地面。循环除后效,气测值达到峰值7.36%,继续循环后液面无变化,每间隔15~30 m in活动钻具一次,不定点、不定吨位上提下放活动钻具未能解卡。
3.4 注清水降压解卡
因解卡剂解卡、泡酸解卡失败,通过对地层压力、井壁稳定、井控风险的分析论证,采用注清水降压解卡。当清水注满钻具及井底环空时,可降低钻井液柱压力,消除钻井液柱对黏吸的钻具部分或全部正压差,同时利用高压产层内的气体,推动钻具解卡。施工前依据本井的井身结构、钻具结构、地层压力等参数确定本井的环空压降值为7 MPa,环空当量密度由1.35 g/cm3降到1.20 g/cm3。施工中井口允许的最大关井压力为20 MPa,清水用量55 m3。准备密度1.70 g/cm3的压井液100 m3,15%~20%的堵漏浆40 m3。
3.4.1 第1次注清水降压解卡 用压裂车注高黏隔离液1.5 m3,泥浆泵注清水55 m3,泥浆泵替浆37.5 m3时,上下活动钻具,解卡。循环发现溢流,关井,由于液气分离器出液口堵死,无法节流循环(清理管线)。用1.36 g/cm3钻井液反挤压井,入井钻井液25.02 m3;用1.70 g/cm3钻井液反挤压井,入井钻井液34.14 m3,立压、套压为0,开井循环,循环期间发现溢流,溢流量5.4 m3,关井调节手动节流阀通过液气分离器节流循环,排气管口出现橘黄色火焰,高度达3 m,出口钻井液密度逐渐恢复至1.30 g/cm3。开井,循环。发现在处理溢流关井过程中,再次卡钻。
3.4.2 第2次注水降压解卡 泥浆泵注1.35 g/cm3高黏钻井液20.7 m3,泥浆泵注清水57 m3,上下活动钻具(400~2 600 kN),未解卡,再用泥浆泵替密度1.35 g/cm3井浆14.9 m3,活动钻具,下压,钻具解卡。钻井液出口流量增加,总池液面上涨2 m3,溢流,关井进行压井作业,套压16 MPa逐渐降为0 MPa,压井结束。后开井正注1.70 g/cm3重浆2.2 m3,起钻至套管脚;循环排后效,液面无变化。事故处理结束转为正常作业程序。
4 事故原因分析
(1)产层牛津组灰岩孔隙发育,存在两套差异较大的地层压力系数,预探井施工中很难一次性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导致本井井漏、卡钻的发生。
(2)井眼存在较大狗腿度,第1只分体式双心PDC钻头有微增斜倾向,最大井斜20.89°(4 650 m),下第2只一体式双心PDC钻头开始降斜,由20.89°降到16.31°(4 750 m)是造成压差卡钻的原因之一。
(3)堵漏使钻井液性能有所下降,同时漏层的渗透率高,形成虚厚滤饼至0.2 mm,也是造成压差卡钻的原因之一。
(4)钻具组合不合理,施工中使用了5柱Ø165 mm钻铤(134 m),造成井眼与钻具间环空间隙小,是造成压差卡钻的原因之一。
5 结论
(1)产层堵漏时,采取关井反推法憋压堵漏,有利于控制预防溢流和井喷的发生。
(2)解卡剂解卡与泡酸解卡其实质是破坏井壁的滤饼。在裸眼井段存在多套压力系统时,采用解卡剂与泡酸解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降压解卡是解决压差卡钻的有效手段,降压施工前,要对井控设备的可靠性进行检查确认,确保井控安全。
(3)合理的钻具组合和钻头选型保证井眼的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压差黏吸卡钻。
[1] 郑力会,张明伟. 封堵技术基础理论回顾与展望[J].石油钻采工艺,2012,34(5):1-9.
[2] 徐玉山.粘吸卡钻处理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1992,14(4):35-42.
[3] 毛建华,曾明昌,钟策,等.压差粘附卡钻的快速解卡工艺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8,28(12):68-70.
[4] 夏家祥.川西水平井粘附卡钻解卡工艺技术[J].钻采工艺,2012,35(5):113-114.
[5] 梁红军,邓兴德.克参1井复杂情况处理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1997,19(3):35-39.
[6] 张坤,李明华,万永生,等.有效解除水平井段压差卡钻技术——在磨溪地区钻井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7,27(7):56-58.
[7] 丁振龙,黄晓川,土林,等.巴基斯坦NASHPA-2井钻井复杂事故处理技术[J].钻采工艺,2013,36(2):112-113.
[8] 张兴全,李相方,任美鹏,等.硬顶法井控技术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2,40(3):62-66.
[9] 何劲.组合堵漏材料在川东地区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1991,13(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