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中变电管理处理措施
2014-04-08张成
张成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供电公司,黑龙江 大兴安岭165000)
变电站的功能和安全离不开严格、细致、科学的管理,只有建立起全面的变电站中变电管理体系,变电站的运行才有安全、可靠和稳定的保证。在变电站的变电管理工作中要突出运行环节、技术要素、安全措施和设备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变电站中变电管理的系统性和安全性,使变电站中变电管理成为变电安全和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进而做到对电力运行、安全、系统的维护和保证。
1 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管理
1.1 建立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是变电站中变电管理的基础,只有适合变电站的变电管理制度,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设备、安全和运行管理。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变电运行中的隐患和问题,设备和管理人员的安全也才能够得到保障。
1.2 建立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组织体系
根据变电站运行的特点,要结合电力网实际建立起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为基础的组织管理体系,要利用有人值守的优势,固定进行巡视和监控,以达到对变电站中变电管理的保证。同时也要发挥无人值守的长处,在控制变电站中变电运行关键点的同时,降低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成本。
1.3 做好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分析管理
现代化的变电站中变电管理工作需要对设备的运行进行信息上和状态上的全面掌握,通过科学分析实现对变电站中变电运行各项技术和资料的充分利用,进而达到提高变电站中变电管理质量的目标,可见运行分析对变电站中变电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变电管理过程中运行分析的具体措施,以此来保障变电站中变电运行分析的质量。在对变电站中变电运行进行检查的时候,要结合各类信息,从实时和历史数据对比中奠定对设备全面而合理分析的基础,进而确定设备出现的问题,在提高准确性的同时,能够为变电站中变电运行提供技术与策略上的帮助。当前的重点应该放在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分析上,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应该专门设立对继电保护设备的专项检查,通过对继电保护设备负荷变化、装置运行状态的把握,扩大对继电保护设备分析的基础,在及时发现继电保护设备故障的基础上,提高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做到对变电站中变电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2 变电站中变电安全管理
2.1 建立变电站中变电安全的管理制度
在变电站中变电管理和变电运行中应该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的位置,通过对变电站中变电安全管理操作制度的规范和对变电站中变电安全行为的约束来实现变电安全。在实际的变电安全管理中要提升全员的重视水平,制定出全面而有效的变电安全管理制度,划分安全工作范围,落实变电站中变电安全的责任,这样可以确保变电站中变电管理安全目标的实现。要针对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实际定期展开安全工作监察,通过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来引起全员对安全的高度关注。要根据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特殊情况开展不定期检查,解决变电站中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防止变电运行中重大事故的发生。
2.2 建立变电站中变电设备防误装置管理机制
各变电设备的各电压等级的防误装置应达到“五防”,也就是防带负荷合闸刀、防误拉合开关、防带电挂接地、防带接地合闸、防误入带电间隔。防误装置的操作程序必须与正常运行方式、正常操作顺序相对应。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应当熟悉所辖范围内的防误装置的原理,应当掌握防误装置的操作和维护。在操作变电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发生防误装置锈蚀、卡涩等故障时,运行人员应当立即核查操作是否正确。
3 变电站中变电设备管理
变电运行部门应对变电设备制定年度、月度维护计划,对变电设备采取定期监督,并检查变电站设备维护工作的开展。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人员则应当根据变电设备的维护分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还应当督促专业维护人员开展设备维护工作。
4 结语
变电站变电运行和管理事关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生产和电力工作,从稳定社会、发展产业、提高生活的综合层面,应该加大对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力系统可靠而安全的运行。在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和设备管理中,要结合运行、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形成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和设备的全面而系统的管理机制,在问题面前能够及时做到调整和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提升和发展过程的有力保障,在提升电力企业经济、安全效益的同时,确保电力事业运行和管理的水平提升。
[1]高洁.浅谈变电管理系统对变电运行工作带来的革新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08,(S3):130-131.
[2] 金正淑,胡光.小型变电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0,(04):37-39.
[3] 伍约任,李双全.台山地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变电管理系统[J].广东科技,2008,(18):118-119.
[4]陈裔生,欧繁.面向变电管理的工作票系统实现方法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203-204.
[5] 马辉,刘宝奎,张潮.分布互联、集散式企业MIS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高电压技术,2001,(S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