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研究
2014-04-08林志东
林志东,黄 宇
(1.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体育学院,哈尔滨150001)
速度滑冰的训练是一个多年、系统的工程,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训练特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正处在运动生涯的一个特殊阶段。他们处于身体、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运动训练也由前些年的基础训练逐步转换为专项训练。专项训练的比例在逐渐加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心理承受着来自自身、运动训练等各方面的压力,最主要是来自于比赛期的压力。良好的心理能力能够促进其运动成绩的提高,使其更有自信,不断向前发展。而不良的心理很可能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最终影响其运动成绩、运动心态,以至于对自我产生怀疑,产生不良效应。因此,本文通过对业余体校的速滑专业教练进行调研,查找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以促进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更好的发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市体校速滑运动员,7名男运动员、7名女运动员,均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表现
通过研究发现,所有被调查的教练员均认为心理训练在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相对于少儿速滑运动员拥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此阶段,教练会安排一系列的比赛让运动员去适应,锻炼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些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各省市级的选拔赛、国家青年队的选拔赛,这些比赛会对运动员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运动员会呈现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2.1.1 赛前状态焦虑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赛前经常会出现状态焦虑现象,比如特别害怕失败,忧患得失,过分计较比赛结果等不良心理现象。赛前的状态焦虑不仅会使青少年身体机能失去平衡,而且会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心理反应。
2.1.2 赛中紧张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状态焦虑等各种原因,最易表现出紧张状况。一定的、适度的紧张会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而过度的紧张则会严重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最终影响运动成绩。
2.1.3 赛后过度沉浸在比赛之中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赛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通过其总结优点、查找不足,这是成长所必需的。但过度的沉浸在比赛之中,则会带来不良后果。比如,成绩理想时,运动员容易骄傲自满;而成绩不理想时,则更易陷入深深的自责与内疚之中,容易造成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对比赛、训练失去信心,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2.2 心理训练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心理训练就是对大脑功能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在速滑训练中,通过运用合理的心理训练方法可以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良好的心理保证。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如下:
2.2.1 放松训练法
过度紧张是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最易出现的心理现象,其解决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就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过程”。通常分为肌肉放松法和呼吸放松法。
2.2.2 肌肉放松法
肌肉放松法是使自己的肌肉绷紧,并将绷紧的肌肉保持几秒钟,然后有意识地使紧张的肌肉从上肢的指尖开始放松,并逐步过渡到头部、颈部、肩部、腹部、背部、髋部、大腿、小腿直至脚趾尖尽可能地放松,可有效的消除、减缓紧张。
这个方法,在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参加国家级比赛等高等级赛事中经常出现。比如每年全国速度滑冰联赛时,无论是年龄稍大的“老”运动员,还是“新面孔”,在上起点之前,都会用力的拍打自己的肌肉,试图给自己加油,减压。
2.2.3 呼吸放松法
呼吸放松法是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运用次数最多、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运动员在赛前,通过深呼吸使身心得到放松。吸气时,通常采用深而慢的充分吸气。呼气时,彻底的呼气。通过呼吸放松法,运动员能够有效的调节状态焦虑、紧张情绪,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之中。
2.2.4 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就是运动员在大脑中有意识的做动作或重现过去最佳状态时的动作表象,唤起临场的感觉。这种方法的训练过程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实际比赛的情景,从起点枪响到终点线冲刺的一瞬间结束。从起跑、滑跑节奏,蹲屈角度、蹬冰效果、弯道、技术动作到出弯道进入终点直道段、终点冲刺、切光的一瞬间。对于每一个动作都进行深深的、细致的想象。持之以恒,运动员将会集中注意力、有效的降低比赛中的紧张程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之中。
2.3 培养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心态是指“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而不考虑得失的心态”。在从事惊险、紧张的活动时,只有我是能够把握的,真正把握住了自己,就能消除紧张状况,就能创造奇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可以从以下具体方法实践瓦伦达心态:
2.3.1 集中注意力
在速滑比赛前,集中注意力,任何与比赛无关的事都不可以吸引或移开注意力,要全身心的思考速度滑冰的技术动作要领,和即将到来的比赛。
2.3.2 不考虑得失
对于大部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来讲,目前的运动成绩还不够好,或者是不能够达到国内该项目的顶峰。这时,就要树立正确的比赛心态,以一个“拼”的心态去思考比赛。比的好了,是自己的一种突破;比的不好,我需要继续努力。
2.3.3 注意事项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培养瓦伦达心态时要注意主动去避开紧张的氛围,过滤掉那些不利于赛前准备的杂念。同时要使思维更加简明、有序,以保持头脑中速滑技术动作的清晰。
2.4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这种心理训练方法通常和“模拟比赛训练法”相配合使用。
模拟训练法训练通常分两个步骤:
第一,事先要拟定对各种比赛突发情况的预案。
第二,创设各种情境,让运动员在逼真的情境中演练各种技战术动作的完成情况。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参加全国速度滑冰联赛、全国速度滑冰单项锦标赛或速度滑冰世界杯比赛前的试滑。在这种完全比赛环境下的模拟训练可有效的提高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
3 结语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不良的心理现象与众多因素都有关,因此在心理训练中要全面考虑、区别对待。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具有针对性极强的心理训练方法,以促进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速度滑冰项目更好、更快的发展。
[1] 李军,蒙猛.克服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方法[J].冰雪运动,2008,(03):64-66.
[2]史燕今,蔡伟滨,赵金平.花样滑冰的心理训练方法[J].冰雪运动,2007,(03):29-31.
[3]董全山.都灵冬奥会之后的若干思考[J].冰雪运动,2006,(03):1-2.
[4] 张立红,曹东华.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意义和方法[J].冰雪运动,1999,(01):48-49.
[5]陈秀净.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冰雪运动,2008,(03):64-66;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