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双语教学法及教学效果研究
2014-04-08王悦
王悦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2001年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目前很多大学都开展了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作为课堂用语,采用英语原版教材进行学科教学的方式。在本科生专业课中采取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接触掌握其学科领域世界最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应用外语以及双语思维的能力。
1 管理学双语教学与经管专业英语的区别
经管类“专业英语”课程在高校很早就有开设,而管理学双语教学却是近些年提倡的,二者都涉及英语和专业课的关系,但却有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的不同和学习难度的不同。专业英语是在学习了专业课之后才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主要的专业词汇的英语表示法,培养学生看懂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原版教材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很明显,在学习难度上,双语学习就要难得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前提是学过专业课,因此再学习专业英语就比较容易,这个过程可以说没有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只是一个认识专业词汇的英语表示过程(当然专业外语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对原有的专业知识给予更多的补充与深化)。在多年讲授专业外语的过程中,感觉学生学习的都比较轻松。而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专业课程,本身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如果使用的是英语原版教材,其学习的难度要比专业英语大得多。专业英语是学会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而双语教学是通过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二者的目标有本质的不同。虽然都涉及英语,对于前者,学习专业课的英语是目的,而后者,通过英语工具来学习专业课是目的。因此二者的考核内容也不同,专业英语考察的是专业知识的英语,而双语教学考察的是专业知识的掌握。
2 管理学双语教学法
地区环境、学校所持有的外语教学观念以及学生外语水平和师资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双语教学的展开范围更加广泛,授课条件也趋于成熟。
2.1 管理学双语教学形式
根据使用英语的多少,双语教学形式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原版教材,考核试卷为英文试卷,中英文答题,双语授课。
第二,原版教材,中英文双语试卷,中文答题,双语授课。
第三,汉语教材,中文试卷,由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专业词汇用英语列出,对需要看原文的重点地方给出英文部分。
第四,汉语教材,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应能够将原版教材做为参考资料,汉语讲授。
前两种是典型的双语授课,使用原版教材是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条件。第三种可以看做是普通授课方式向双语的过渡,在开设双语课程的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能很好地利用原版教材的价值。第四种方式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将原版教材作为参考书,有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2 管理学双语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始终牢记学习专业知识是学习的真正目的,不要让英语成为影响学习的障碍。英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才是双语教学的意义所在。但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目的的改变,变成学习英语为第一目的,这种倾向一定要避免。比如,不认识的单词只需查一下字典(或由教师直接给出词义)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先记住它,或者纠结于它的用法。不影响语义理解的生词甚至可以略过,在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要有目的,有重点,教师要对有助于专业知识理解的关键句子和关键术语给学生指出。要有知识体系的篇章整体行和连贯性,让学生始终有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感受,而不是感觉在学英语。
2.3 开设管理学双语教学的范围
根据“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2]实证研究的结果,学生的基础外语水平是制约其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可以将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作为学生是否选择双语授课的一个参考标准。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实行分级教学模式,采用双语教学和普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3 影响管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
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3.1 管理学双语授课要学会取舍
保证双语授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学会“取舍”。管理学原版教材基本上都会配有开篇案例、课中的管理技能开发、课后的扩展阅读等。通读所有内容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安排好讲解重点,有重点,有取舍,保证专业知识点的讲解,合理安排课时。指出学生课前预读和课后阅读的部分,由学生课下完成。
3.2 英语的使用程度
教师在双语授课的过程中,使用英语的程度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学最本质的标志是使用了原版教材。原版教材的使用意义很大,这一点要坚持。至于授课讲解时,英语的使用程度没有特别的要求,让学生弄懂专业知识是最终目的,只要能很好的讲解,教师使用外语的比例没有强制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使用外语的比例,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双语学习的压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3 班额的选取
管理学双语授课班额的选取,一到两个班都可以,不超过60人的情况下都比较合适双语教学。这里重要的一点是按原来的自然班还是用选课组班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整班的好处是运作简单,对后续的教学管理、登录成绩等不会有影响。而选课组班的好处是能保证全体学生具备学习双语的英语基础,缺点是运作复杂,没有选取的学生会归入非双语教学的班级,在教学管理和成绩的登录等问题上要麻烦一些,由于拆分了原有的自然班会给管理和教学安排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如教务、系主任给予积极支持,协调班级的调整工作。
3.4 双语授课学时
在授课时间上,相同的学习量内容用汉语授课和英语授课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双语需要的时间稍微多一些,比如在案例方面,阅读一个中文案例和一个英文案例需要不同的时间,这就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后需要深入或扩展学习。课时问题可以通过“取舍”和有重点的学习来解决,老师的正确指导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通过“取舍”的方法以及控制好双语运用的多少,可以做到和汉语讲课一样的学时完成正常的教学量。
3.5 学生对管理学双语教学的表现
开设管理学双语教学班级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应通常有三种表现:第一,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他们课前会积极预习,课后也会花时间消化知识点,其目标甚至是通读整本英文教材,他们会积极提出问题,被双语教学的挑战性所激励,同时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第二,学生是中间型,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计划,但不会有太多主动学习的欲望。第三,惧怕英语,不能够很好地克服运用英语学习的障碍,用英文工具学习专业知识尚存在困难。选班上课会解决第三种问题。
3.6 考核效果分析
管理学双语教学的英语语言障碍并不大,专业词汇很接近于基础英语词汇,学生只要坚持跟住一两章,度过基本专业词汇的陌生期,就会克服困难,习惯双语模式的学习,并且进一步感受到双语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参与双语授课形式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考试,完成教学计划。
4 结语
管理学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两个词,六个字:“坚持”和“观念转变”。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困难,但双语教学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双语教学才能开展起来,并最终走向更高的双语教学层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强调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那就是强调观念的转变,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英语到运用英语的观念和习惯的转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个事半功倍的过程,只有坚持了这一原则,才能真正在双语教学中多多获益。
[1] 教育部编.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l,(06):4-5.
[2] 冯晨昱,奥喜平.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0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