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台湾飞翔
2014-04-07刘智伦
编者按
刘智伦,祖籍台湾宜兰。甘肃省台联副会长、甘肃省天水市台联会长。经济师,曾长期在甘肃市级政府和群团等部门任职。长期从事两岸关系研究并发表专著和论文,有诗词、散文在大陆和台港澳报刊上发表。《我于台湾飞翔》是作者用自传游记体裁创作的长篇文学作品,于2013年6月由台湾唐山出版社用简体出版发行。现经作者与出版社同意,特摘录连载,以飨读者。
筠园追思邓丽君
下午时分,旅行车一直朝东北方向开,从淡水出发约二三十分钟的车程,车子盘山蜿蜒过一道山峦弯路,只见右前方山腰处,出现一片金黄色的建筑群落,在绵延起伏的青山和碧蓝映空的大海之间,格外显眼。一问才知,那里便是金宝山安乐园了。
沿着山路,旅游车继续盘旋而上。窗外,近处的青山,虽然并不高峻巍巍,但也葱茏可观、骄媚迷人。远处的大海,在青山和骄阳的交映下,罩进朦朦胧胧的蓝色雾气中。这里是城郊乡里,清晰的能见度就告诉我,空气定是分外清新。
金宝山安乐园到了。
我们要去的是这儿最吸引游客的地方——“筠园”,她的正式名称为“邓丽君纪念公园”。这里依山傍海,风景如画,整座园区长度约有五六十米,宽度约有二三十米,有一条不是很长的甬道,直通往主墓区。
我们刚一踏上筠园的步行走道,耳边就唱响起那再熟悉不过的歌声,有了邓丽君仙乐飘飘般的清脆之音,这里就不显得寂寞、冷清和孤单。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我四面环顾,想找寻一下音乐发出的地方。
原来,这音乐来自于地下。一架石头钢琴,镶嵌在甬道中央,地上是巨大的石头键盘,黑与白组合排列,游人用脚踩踏石头键盘,钢琴便会发出美妙的乐声和一首首邓丽君的歌来。这架钢琴是由一位日本设计师创作的现代作品,构思与设计真的独具匠心。
朝里边继续走去。前窄后宽的三角形园区,右边有一堵不足2米的石墙,是一面顺山势修建的矮石壁,刻有仿古代乐俑翩舞乐歌的画面,墙面各色岩石上刻有伴奏乐队、舞者踏歌的群像,乐手们真情演奏、踏歌者载歌载舞。迈上不高的石阶,是一条用石板铺就的小路,旁边有五线谱造型的白色栏杆,栏杆内的草地上,青绿色的小草和淡红色的小花,处处淡雅,满园生风。
眼前是一座与邓丽君等高的雕像。只见她双手高举起,依旧手持麦克风,伫立于静静的花草丛中,微微侧仰着头,悠然真心地为每位到访者及歌迷们歌唱着。
沿甬道再往前去,周围林木茂密,绿荫葱葱。在凹形的矮绿丛间,就是邓丽君墓地了。好个一代巨星歌后,就长眠于一片青翠碧绿之中。墓前,不知谁人摆上了鲜花。
“看来,依旧经常有人来这儿怀念她。”不知是谁在我身后说了一句。
墓盖石台右边,竖立起一块灰白色的巨石,石上刻有“筠园”二字,金色的大字,摩崖雕刻于山石上,汉隶书法风格,更为墓区平添几分古朴与凝重。走近前细瞧落款,原来字由宋楚瑜先生题写,果然有大师风范。不朽的丽君音乐文化
我们走出“筠园”主墓区,在陵园左侧一处小歇。回望这座安谧的花园式小陵区,这儿天然成就了一方能避风遮雨,能沐浴阳光,能远眺大海,能供来客们静凝和追思一代歌后的小小天地。还有那一部自动点唱机,送出天籁绝唱,余音萦绕,不绝于耳,扣人心扉,无疑使这儿成为名副其实的邓丽君名曲欣赏处,也将金宝山安乐园营造成一处经久不衰的音乐艺术“殿堂”。
静然坐于其间,放松每人旅行疲惫的身心,聆听耳熟能详的邓丽君之歌——《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月亮代表我的心》、《漫步人生路》……一曲曲循环着,时间久了,但谁也不愿先说声离开。
此时此地,在此片宁静的山峦与大海之间,山风将这人间仙乐飘送去远处,也更让这美妙的歌声为我们的旅行增添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
忘记了时值秋高气爽的季节,耳边萦绕着邓丽君的歌声,仿佛将我带进了盎然生气的春天里。
我不由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那个春天来临的时代,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还非常单一和枯燥。如刚刚在大陆出了点名气的大陆歌手李谷一,她演唱的一首表露男女爱情的歌曲《乡恋》,一时被全社会上下闹得沸沸扬扬。正争论不休时,从港澳、从海外传来了海峡彼岸歌声,正是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夜来香》、《云河》等一首首音色清婉的甜美歌曲,悄悄然飘进了大陆广大地区,没有人不能接受,也没有人不用心倾听,更没有人发表非议,便大江南北流传开来,深深打动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无数人的心。听罢邓丽君歌声的人们不禁然地说,原来中国当代歌曲还有如此美妙的弦音。
从此,邓丽君,走进了我们的文化与精神生活里。这也或多或少为大陆地区文化领域开放,吹来一丝春风。人们普遍接受了邓丽君的歌声之后,也就早早地为歌手李谷一“平反”了,从此再不用“批判”的眼光和口吻去对待每一位走上歌台的新人,以爱情为题材的歌曲也被赋予了“永恒”。从那时起,大陆便有一大群步邓丽君和李谷一之尘的歌坛新秀,唱着跳着走红了歌坛。
今天,当中国大陆歌坛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春天早已来临,我想最不能忘记的,或是最应当提及的一个人,必然是邓丽君了。
我们应当认知这一现象,即“邓丽君文化现象”。
邓丽君用甜美歌声及音乐文化语言,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时代弦音,唤醒了两岸民众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相交融的新认知。让人们通过邓丽君的甜美歌喉,听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歌坛的音乐文化延续,听到了用音乐对家乡、小城、诗赋的眷恋与描绘,也听到了用音乐对祖国、对爱情、对生活的憧憬、倾诉和歌颂。
邓丽君的甜蜜歌声,最早为海峡两岸搭起一座心灵互通的文化音乐之桥。那个两岸社会隔绝的年代,政治、经济、文化对立和军事对峙,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将两岸民众相隔如百万里千万里。正“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时,是一名女子那曲曲甘甜如蜜的歌声,轻轻悠悠抚摸着两岸人们受过创伤的心,呼唤两岸人们都来听那句最美的共同语言——“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伟大的音乐力量将我们彼此沟通,而这位传达伟大音乐语言的天使,就是邓丽君,一个挚爱着中国的艺人。
终有一天,两岸更多的人们,会携起手来她的陵墓前,祭送一束束艳丽的鲜花和清新的松柏枝,听她在“筠园”里重新“演唱”甜美歌曲。邓丽君,她属于海峡两岸,属于中国,属于华人世界,属于伟大的中国音乐文化!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车子即将开动了,那首《何日君再来》悠扬婉约的声调,不停地敲击着我的心……
中国元素与101大楼
下午,我们返回台北市区,准备去参观台北101大楼。
台北101大楼,始建于1999年夏,2003年10月交付使用。
我们步行来到台北101大楼跟前,当站立于这座庞然大物脚下时,顿然觉得人太渺小。我侧着身子举头朝大楼外部墙面望上去,从地面竟看不清它的顶端建筑轮廓,甚至也看不清它的高层建筑体构造,只能见到它的一点局部构建,还真不如从远处眺望它雄姿英发的模样呐。
台北101大楼安装有目前世界上运行最快的电梯,从大楼5层直达89层的室内观景台,只需不到40秒。电梯的高度也是世界之最。
我来到大楼的三层,发现在一处咖啡厅的对面,有一个十分典雅气派的书屋,径直走了进去。果真,这儿十分不错。小书店里淡黄色灯光,紫黑色书架,乳白色的书籍,显得十分柔和、温馨。书店里读者非常少,也不比刚才在外面那样的喧闹,大家都在安静地与书为伴,一心一意地读书。我从他们身旁走过,也有意放轻脚步,生怕打扰他们。
从小书店出来,我索性下楼走出来,先来到大街上。走到距离大楼五六十米的地方,抬起头细心观察着它的真容。
101大楼通身为青莲色,早就有人说过,它有着莲花般的外形。但在我看来,用“琮、斗、竹”三个字来新释它所具有的东方及中国元素文化内含更为恰当。
——“琮”。玉琮,是中国古代一种内圆外方筒形玉器,人们最早发现的玉琮已有5000多年历史,为夏商时期及史前的重要礼器之一。史书记载“以琮礼地”,是古人用它祭祀土地的专用礼仪器物。台北101大楼从外观上看,犹如高大耸立的青玉琮,每个建筑单元和各个楼层的横线条,又仿佛是玉琮外部的雕刻和饰纹。
古玉琮作为古代重器,体现出中国远古人尊从“天圆地方”及循规蹈矩的原始哲学思想,代表着古人刻石攻玉的最高水平。而今天的台北101大楼,不仅具有古代玉琮的外形和外表,从一定意义上讲,更继承了古玉琮所反映的中国精神文化思想。
——“斗”。斗为木质器物,是中国古代量具之一,专门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的度量单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人口众多且“民以食为天”。斗,就成为古人衡量农事收成丰寡的“宝物”。古人崇拜斗,将一年耕耘劳作的希望全寄托于斗,斗便成为人们丰衣足食的象征。
台北101大楼,就像是用各种不同大小的“斗”,积木一般的,大斗积小斗,层层若叠加,直升入云霄。它也象征着人们将盛满财富的金斗银斗,捧向斗转星移的长天。
——“竹”。竹子,历代中国文人对它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一首《竹颂》写道:
深根藏器时,
寸寸抱奇节。
遭时上风云,
故可傲冰雪。
台北101大楼,别人视它为青莲色,我则偏视它作青竹色。它不仅颜色如竹子,而且质量必定是犹如竹子。从它那节节攀升、层层越高的雄姿和神态看上去,谁都会不由联想到那高风亮节的青秀丽竹来,它给人以更多的激励、振奋和鼓舞。
我特别喜爱竹,梅、兰、竹、菊被我国古人誉为“四君子”。我也曾以竹自勉“初出茅庐便有节,顶天立地真虚心”。于是,我自然地喜爱上这青青巨竹、亭亭玉立的台北101大楼了。探访基隆堂叔一家
晚上,我随如麟表哥一家人去了基隆。
仅仅20多分钟的车程,高速路两侧的街区灯火就通明了许多,如麟表哥告诉我说,基隆市已经到了,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基隆市中心,一个叫仁爱区的地方。
基隆市街区马路比台北要窄小,并且弯路特别多,车子拐来拐去,很快便到达堂叔家住的街区。在一家小餐店门口,有一大家子人在迎候我们,不用问,自然是堂叔全家人。
我的这位堂叔一眼看上去就很精干,个头儿不很高,单单瘦瘦的,说话嗓音清亮,比一般人吐字要清楚,行动非常敏捷。如麟表哥一下车子,就与堂叔开起了玩笑,讲的闽南话,我听不懂,但从直惹得大家发笑来看,我觉得他们舅舅外甥关系好得不是一般。
堂叔一家八九口人全都来了,如麟表哥一一给我作介绍,堂叔妈、几位表弟和表妹,表弟媳和表妹夫,还有几位小朋友,有一位小朋友还坐着童车。“堂叔真是好大一家子人呐。”我心里这样想。
大家都忙着相互打招呼,只见堂叔一人忙前忙后,安顿大家一一就座。我被安排在靠近临街窗户的座位上,隔着玻璃能够看到车来车往的街区景色。刚安顿下来,店主人就把沏好的一壶茶端上来,笑着说这是店里最好的铁观音茶了,于是每个人先品起头等好的高山茶来。
我想多了解基隆这座台湾最北部的城市,抽身去请教堂叔的儿子——我的一位表弟。
他叫越亮,三十多岁了,和堂叔父子两人合办一家建造公司,公司主要承揽计算机设计和策划业务,他先从基隆港介绍起来。
小表弟说,基隆港靠近台湾海峡北口,它的东、西两面和南面环山,只有一面临海,港口在鸡笼湾里头。鸡笼湾是一个纵长近4公里、人海口宽半里多的窄长海湾,因为入海口处有岛屿和海湾作屏障,所以使基隆港成为较为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
大基隆是大陆人熟知的海港城市,这源于一首流传很久的歌曲《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
海水掀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
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目光岩眺望,
只见云海苍苍,
我渴望,我渴望,
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正是由于这首歌,我几次到达厦门,总会去鼓浪屿,登日光岩,总想一眼看到台湾美丽的基隆港。
用餐结束,大家起身合影留念。我光顾与各位亲人谈笑,吃了喝了些什么,全然没有在意。
天色已黑尽了,如麟表哥不忘叮咛聪麟,把越野车子往高处开,好找个地方让我欣赏一下基隆港夜景。
车子沿着一道道的弯路盘旋而上,我大约记得是上到一处叫做观海亭的地方。下车后,如麟表哥指着远处有灯火的地方说那里就是基隆港了。只是此刻夜已深了,周围一片漆黑,街道上黑洞洞的,夜幕之中的基隆港究竟是什么模样,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顺着街道向前走了不远,恍然发现眼前有非常高大的建筑物体,如麟表哥指给我看,原来是一尊大大的佛像,通身白色,盘腿坐姿一般的模样,像是弥勒大佛。一侧还有一尊站佛,也是通身白色,手持净瓶,自然是菩萨神像。如麟表哥说,白天这里非常热闹。
我们在这里没有到遇一个行人,再不能往前去了。大家回到车里,驾车往台北市区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