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 炎黄子孙祭祖忙
2014-04-07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语道出了中华炎黄子孙在清明时节祭拜祖先、祈福祥和的美好心愿。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国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主要是祭祖扫墓活动,民间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早清明、晚寒食之说。而官方真正颁布政令有清明假日的可追溯到唐玄宗时代,缘由是解决官吏回乡扫墓时间问题。起初为4天假日,随后唐朝衙门依例放假5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7天。宋代亦如此,放假7天。到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新中国成立后,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通常再与临近的一个周末合并,共3天假日。
可见,清明祭扫对于炎黄子孙而言,是大事、要事、不能不做的事。自古以来,不论是民间或者官方都要举办或大或小的祭扫活动,而法定假日的设立,为民众实现清明祭祖心愿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又到清明时。今天,随着两岸关系稳步向前发展,两岸炎黄子孙共祭同一祖先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共识,祭祖活动越来越多、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达了中华炎黄子孙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特别是祭拜我们的人文始祖、华夏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河南、陕西、浙江三地还逐步形成了相当规格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缙云海峡两岸共祭轩辕黄帝”活动。此外,清明期间,两岸各地还相继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祭扫活动。
祭拜,是为了不忘先祖;祭拜,是为了祈福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