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通情”,才能“达理”
2014-04-07程大功
程大功
上周末,去表姐家作客。正聊得火热,9岁的外甥女琪琪吵着让我带她玩。琪琪被父母呵斥了几句,窝着一肚子火自己玩电脑游戏,但她一会把声音开得特别大,一会大声跟游戏中的角色对话,她爸妈只能一次次斥责、警告。
当琪琪又一次闹起来的时候,我坐到她身边,把她搂到怀里,看着她的眼睛,轻轻地笑着说:“琪琪,舅舅知道你想和我玩,舅舅也很愿意带你玩。只是舅舅好久没见到爸爸妈妈了,想和他们说说话。再等一会,我们聊完了,我就带你玩,好不好?”她点点头,我就摸了摸她的脑袋说“真乖”。
此后,她一直乖乖地等到大人聊天结束。
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爱跟我玩,因为我尊重他们。我觉得孩子需要尊重,需要爱,需要关怀,需要温柔对待。有家长说如果讲道理讲不通,只能打骂或者严厉威吓才能“管”住孩子。
并非如此。对孩子,讲道理有时是没用的,因为一个很小的孩子本身就缺乏逻辑和理解能力。能够打动孩子,说服孩子的,实际上是你对待他的态度、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这些比话语的内容更重要。你在乎孩子的感受和愿望,孩子就会在乎你的感受和愿望。通情,才能达理。
有人会说,那如果家长态度很棒,可孩子还是不听话,怎么办?总不能听之任之吧?我完全同意家长需要有原则,但原则并不一定要通过恐吓来实现(严厉就是一种恐吓)。
曾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妈妈,女儿赌气要求她一定要给她买礼物,还威胁她说:“不给我买,我就不乖了!”
妈妈这样回答:“囡囡,即使你不乖,妈妈也爱你。”
据说,孩子立刻就变得迟疑了,把张开的刺收了起来。妈妈不以敌意对抗敌意,而是温柔地坚持,这种态度让孩子明白,买不买东西与她爱不爱她无关,那纯粹只是一件孤立的小事而已。
许多时候,孩子被拒绝时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那件事,而是觉得这种拒绝意味着家长不把他们放在心上。如果孩子可以确定自己的安全和被爱,自然就不会为这种小事生气了。
温柔地坚持,没有敌意地坚决,大概是应对与孩子的冲突的最好的方式了。 再次记住这句话吧:通情,才能达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