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档案馆建设探索
2014-04-07孙杰
孙杰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81年,是一所部属成人高校。2000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成建制地划归河北省管理。2001年开始招收高职高专类学生,以培养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升本”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院上下齐心协力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新校区建设,是升本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院是否能正常升级为本科院校。而新校区档案馆建设,是新校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升本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用科学的、发展的工作思路,建设好新校区档案馆,是档案人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新校区档案馆的建设思路进行阐述。
1 合理制定建设规划
本科院校档案馆的建设标准不同于专科院校,因而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现实的档案馆建设规划至关重要。
1.1 面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于2008年联合下发了《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2008年7月1日实施),明确规定了各级档案馆的建设标准。档案馆的建设规模应以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数量为基本分类依据,馆藏档案数量是指现存档案数量和今后30年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数量之和,分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等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的级别、规模、招生情况、现存档案数量等),应参考市级标准建馆。对照这一标准(按市级标准),现馆藏档案约1万卷,按每年1千卷递增计,预留30年则3万卷,共计4万卷。库房(纸质档案库房)使用面积标准为50 m2/万卷,则需要纸质档案库房200 m2。实物档案库房需要100 m2(用于存放各种奖旗、奖状、奖杯、证书、牌匾、题词等)。电子文件库房约20 m2。这320m2分为4间库房,即纸质档案库房2个(每个100 m2),实物档案库房1个(100 m2),电子文件库房1个(20 m2)。对外服务用房包括目录室、借阅室、机房、复印室、整理室等。目录室面积需50m2,借阅室和复印室面积需50 m2,整理室、机房需50 m2。办公室预计3~4人,需2间共50m2(每间25m2)。共计需要建筑面积520 m2,加上交通通道和附属公共设施,约600m2。
1.2 选址要求
(1)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2)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3)应交通方便、便于利用,高压输电线不得架空穿过馆区。
1.3 总平面布置要求
(1)馆(室)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和疏散要求;(2)馆(室)区内建筑及道路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3)馆(室)的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布置各类用房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与分隔,避免交叉。各部分之间档案传送不应通过露天通道。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应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4)馆(室)建筑设计应使各类档案及资料保管安全、调阅方便;查阅环境应安静;工作人员应有必要的工作条件。馆区建筑主要用房应具有良好的朝向。(5)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交通也不得穿越库区。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单紧凑。库区或库房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不应小于6m2;当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
2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和管理
档案馆是保管档案的场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档案信息服务利用中心。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的作用,使档案工作与学院发展同步,按照本科院校档案管理标准,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制度建设、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开发利用等方面逐步完善提高。建成文档一体化的数字化档案馆,依托自动化办公系统,形成文件网上传阅、网上归档;建立方便快捷的专项数字信息库和实物档案库;开展校史展览,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1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将信息化列为21世纪前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新校区数字校园工程,是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档案工作要以这个载体为依托,开发适合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分链接,并入数字校园系统,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实现文件网上传阅、网上签发、网络归档。积极开展库存档案的目录数字化和全文数字化工作,争取早日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同时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训、自学等方式,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2.2 落实档案制度建设
以《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为依据,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适合本科院校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各级岗位职责(学院领导、部门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兼职档案员),并把这一职责纳入各级人员的年度考核范围。与此同时,建立相配套的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及归档制度等。在原有归档范围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专业方向调整的归档范围。
2.3 夯实基础业务工作
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27号令)要求,科学确定全宗,合理分类、组卷,准确划分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范案卷书写格式,统一标准,严格要求,装订结实、整齐、美观,做到卷卷合格,件件规范。根据市级档案馆的建设标准,配备必要的设备,如:密集架、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照相机、吸尘器、去湿机、空调等。
2.4 推进校史展览馆建设
校史展览馆是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反映学院的发展、建设、历史和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其建设需要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所以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做好这项工作。校史展览馆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包括实物部分、图片部分、文字部分、电子部分。实物档案的收集,包括:学院的各种标志性建筑、校树、校花、校徽等;各级领导为学院题字、题词;学院的各种奖励证明,如证书、奖状、牌匾、锦旗等;图片部分包括各种大型活动的照片、重要领导来学校视察的照片等;文字部分包括学院在各个重要时期所做的重要决策文件、大事记、校训、校歌等;电子部分包括学院大型活动的录像带,重要领导讲话录音带等。只有全方位、多渠道收集这些档案资料,才能保证校史展览馆建设的完整性、真实性。档案资料的原始性、直观性特点,可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丰富的馆藏可为学院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形象的实物资料。档案资源记录了校史校情,储存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记录了老一代知识分子为振兴和发展环境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奋力拼搏的历史过程,是进行爱国教育、爱校教育的最好范本。
2.5 重视新校区基建档案收集
新校区建设开工前期,产生大量的基建档案,包括新项目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调研报告、任务书,项目设计规划,图纸,项目开工审批手续,相关技术资料,土地征用批准文件、红线图、拆迁补偿政策及协议,建设前原始地形、地貌、状况图、照片,各种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等,以及开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合同和相关技术资料等。档案人员应前期介入基建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基建档案的收集管理,一方面要强化基建人员的档案意识,保证前期的档案不遗失,不损坏,不更改,保证档案资料的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
升本工作有条不紊,新校区建设紧锣密鼓,要用科学的、发展的工作思路,重视并筹划好新校区档案馆建设,使档案馆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利用中心、校史展览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103-2008档案馆建设标准[S].2008-07-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Z].2008-09-01.
[3]王燕.高校档案馆建设的目标定位[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5(3):7-10.
[4]黄霄羽,赵传玉.论高校档案馆建设的指导思想[J].档案与建设,2006(1):20-22.
[5]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Z].1989-10-10.
[6]邸家琴.试论高校档案馆的性质、功能与发展定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