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库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7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库中课程管理方案

魏 然

(淮阴工学院 教务处,江苏 淮安 223003)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的源头和核心,其详细规划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向。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组成元素,众多课程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了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库中信息是否准确、是否严谨,直接关系到培养计划能否正确无误地实施。

1 课程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教务管理系统作为教学管理中的信息管理手段,已为高校广泛使用,其中专门设定了课程库管理功能,所有的课时量、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等均以课程库中的原始基础数据为参考[1]。但在高校的日常课程管理和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课程库中的信息逐渐变得不够严谨和准确,且已逐渐影响到了日常的教学工作。

1.1 课程名称的混乱日益严重

在课程库中,同一门课程能找到多个课程名称且课号各不相同,该情况的出现其原因大都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培养方案的制定人在制定方案时,由于缺乏对已有的课程进行的了解和研究,没有结合课程库中已有的类似课程名称进行分析判断,仅凭主观认识给方案中的课程予以命名。如此培养方案一旦融合至已有的课程库中,会对课程认定、归属认定、学分认定等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给整个课程库的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1.2 课程的基本要素不完善

每门课程都有其相应的的教学大纲,其中均应规定相应的学分、学时数等基本元素。但是在课程库管理中却发现,不少课程的基本元素数据缺失或错误,这样的课程会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困惑,同时也不利于有效的掌握老师的教学进度和具体的授课次数,更不利于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2]。

1.3 课程的可执行性较差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有序地进行授课,对存在于课程库中的课程必须有最基本的要求,即:有较好可执行性[3],要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但实际上有不少课程的可执行性较差,其授课时间进度及学时分配都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造成其在执行过程中十分混乱,甚至有些课程不能在规定的教学周期计划时间内完成。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干扰了教学评估和督导工作。

2 加强课程库管理的对策

课程库管理中呈现的问题,如果仅靠教务处单方面进行核对、汇总与修改,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本身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法[4]。要想真正解决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课程管理本身入手。

2.1 严格规范新课程的申报和审核工作

纳入课程库的课程必须要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即:同一个大纲的课程必须且只能有唯一的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这是保证课程正确性的首要条件。同时,新申报的课程还必须要有完整的基本要素,各种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数据项一定要准确严格填写。因此,在对待各个教学单位申报的新课程时,必须严格审核其新课程的教学大纲,如与课程库中已有的课程大纲完全相同,则应认定为已有课程而禁止其申报。对于已经审核通过的新建课程,还要对其命名、适用专业范围、教学进度等做严格的规定和控制,为以后的课程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2.2 全面清理核查课程库中的已有课程

规范新课程的申报和审核,从源头处控制不规范课程的进入,但要解决课程库存在的已有问题,必须对课程库中已有内容进行一次彻底细致的清理。此项工作牵涉到的二级学院、专业、课程很多,仅凭教务处一个部门很难完成,只有在全校范围内各教学单位的通力配合下方可完成[5]。各个教学单位在保证准确无误基础上,整理出本学院已开设全部课程的教学大纲,将之与课程库中的相关课程进行比对,移除重复的内容。课程的基础数据也要在核查的过程中进行完善,缺失的要及时补全,错误的要尽快更正。真正做到课程在数据库中的唯一性和数据的权威性,使库中内容成为培养方案制定时的重要依据[6]。

2.3 建立健全课程认定和课程替换工作

课程库的基本功能是为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问题,都应能通过课程库中的相应内容予以解决并进行维护。随着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培养方案的更新和改进也在不断的进行中,淘汰陈旧课程、引入适需课程成为必然。新课程的引入在完善和改进当前培养方案的同时,也对既有培养方案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弹性学制下的学年期的逐渐延长,必然会出现依照老版本培养方案选课的学生遭遇无课可选的尴尬境地,建立和完善课程替换机制成为课程管理工作的新挑战。

课程替换属于课程库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制定依据是培养方案内容有所调整,当培养方案需要淘汰部分陈旧课程时,同时要提供相应的课程替换文件。课程替换机制可以为因培养方案变动而无课可选的学生提供选课的依据,同时也能对课程认定和学分认定提供重要的依据。教务处在汇总各教学单位的课程替换文件后,即成为了全校的课程替换库,凡涉及到课程替换和课程认定的工作都要以此为参考依据[7]。

3 完善课程库管理的建议

3.1 严格监管培养方案编制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其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内容,培养方案的编制一直都为各高校教育管理者所重视,是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基础任务。培养方案的编制需要有严格的监管制度,以监督和管理编制的各个环节,使培养方案真正具有权威性、创新性的特点,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与具体的课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比课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确定之后短时期内不会轻易变动变,在编制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课程间的逻辑关联性及各个组成部分间的统合性。课程间的关联性是教学管理的重点所在,如何体现培养方案统和性是评价培养方案的重要指标。

3.2 建立课程库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相应的课程库监管机制(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对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评定,是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评估指标体系通常由多个等级指标、课程权重、量化等级等组成,其指标的确立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须由各专业委员会分工负责,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库中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培养计划是否合理;各专业不同性质的课程比例是否科学;各门课程的选课流程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程考核方法是否符合学分制的要求等等。评估指标不仅能监管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将推动课程库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3 加强课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各高校教务处对教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就从未间断过,但对各二级学院课程管理人员的培训仅停留在操作中,并没有从理性认识上对其进行培训[8],培训效果并不明显。这造成了某些人员对于课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中的随意性较大。因而,加强对各级课程管理人员的业务性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培训不仅要在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上进行,更让各级人员认识到课程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谨性,使其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一丝不苟,严谨地对待每门课程、每份培养方案,这样才有助于全校课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推动进,保证课程库和培养方案能从源头上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准确无误的制定。

参考文献:

[1] 韦凝芳,李锂,黄春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库建设与实践[J].家教世界,2013(7):271-273.

[2] 王江平.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3):41-42.

[3] 祖维,范富春,吴卫成,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库管理问题探讨[J].考试周刊,2010(7):192-193.

[4] 戴双翔.学校课程建设策略初探[J].教育导刊,2013(3):70-73.

[5] 蒋有录,查明,任拥军,等.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构建优质专业教学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34-36.

[6] 董建民,李文森,魏召刚.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未来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26-128.

[7] 邱杨.高校特色专业网络课程库建设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5):44-46.

[8] 林成策.试论高校课程建设[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1):15-21.

猜你喜欢

库中课程管理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街头的人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基于PDCA循环理论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模式构建
从今天开始
智能盘库在自动化立体库中的探索和应用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