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六个形象化表达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梳理
2014-04-07康伟
康伟
(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湖北十堰442000)
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六个形象化表达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梳理
康伟
(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湖北十堰442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大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正如毛泽东的“枪杆子”论、“赶考”论、“弹钢琴”论和邓小平的“猫”论、“摸”论、“三步走”论一样,习近平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也有六个形象化的表达,即“梦”论——民族复兴、“鞋”论——中国道路、“啃”论——改革开放、“铁”论——党的建设、“笼”论——反腐倡廉、“钙”论——理想信念。
治国理政;中国梦;中国道路;全面深化改革;从严治党;理想信念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4.06.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大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包含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鲜明特点就是“微言大义”,即善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大白话”来阐明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正如他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所说:“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1]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微言大义是历代领导人的好传统。如,毛泽东有“枪杆子”论、“赶考”论、“纸老虎”论、“弹钢琴”论等;邓小平有“猫”论、“摸”论、“三步走”论等;江泽民有“三个代表”论等;胡锦涛有“不折腾”论等。由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受篇幅所限不能面面俱到,本文仅撷取六个“微言大义”的经典内容以窥全豹,即习近平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的六个形象化表达:“梦”论——民族复兴、“鞋”论——中国道路、“啃”论——改革开放、“铁”论——党的建设、“笼”论——反腐倡廉、“钙”论——理想信念。
一、“梦”论——民族复兴
有梦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动力。“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用“梦”这一最大众化的字眼来表达中华民族伟大的理想和追求。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中国梦。之后,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容。
1.释“梦”——中国梦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样的梦?具体内涵是什么?对中国、对民族、对个人、对世界分别意味着什么?习近平都给出了清晰的回答。
中国梦的具体内涵。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界定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这三个内涵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其中,国家富强是基石,民族振兴是目标,人民幸福是出发点和归宿。中国梦不仅包括国家梦、民族梦,还包括个人梦;不仅包括富强梦、振兴梦,还包括幸福梦;不仅体现科学维度,而且体现价值维度;不仅坚持历史尺度,而且坚持人的尺度。
中国梦的重大意义。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4]这五个“意味着”分别从中国梦与全民梦、中国梦与小康梦、中国梦与个人梦、中国与民族梦、中国梦与世界梦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梦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圆“梦”——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
中国梦的实现步骤。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这三个“一定能实现”提出了圆梦“三部曲”:第一步,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步,再经过50-100年的努力,在整个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堪称一个新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选择,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条路径既含历史又含现实,既有整体又有个体,既有物质力量又有精神力量。
二、“鞋”论——中国道路
走什么样的路,穿什么样的鞋,看起来是个人的主观选择,其实却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这是妇孺皆知的基本常识,习近平就是用这个基本常识来论述中国道路这个根本性问题。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5]他还强调,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选“鞋”——中国道路的选择与开辟
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机,我们曾经没“鞋”可穿,“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我们也曾经穿别人的“鞋”,“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6](P1471)后来,我们经过一次次艰辛尝试和探索,终于选到了自己要穿的“鞋”:“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7](P3)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道路?为什么没有走其他的道路?
对此,习近平用“四个走出来”进行了精辟的归纳,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他还强调,这条路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这条路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穿“鞋”——中国道路的坚持与拓展
习近平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道路。既然好不容易选择了
“一双合脚的鞋”,就要坚定不移地穿着,无论出现多少千奇百怪、花样百出、“时尚前卫”的“鞋”,也不为所动。习近平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2]
全面正确认识中国道路。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走在路上,要善于不时回头总结,正确认识我们已经走过的路。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与时俱进拓展中国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和要求,如经济建设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政治建设提出建设法治中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文化建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大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建设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等等。
三、“啃”论——改革开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多次在国内国际等重要场合就改革开放发表重要讲话。针对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他多次用“啃硬骨头”来形象地比喻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并系统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出发点和落脚点、思路与方法等,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8]
1.为什么要“啃”——改革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唯其艰巨所以要“啃”。习近平反复强调,我国新一轮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因此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2012年12月7至11日,习近平履新后首次出京来到广东考察时就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2013年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他再次强调: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4年2月7日,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又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唯其重要所以要“啃”。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因此,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
2.怎么“啃”——改革的方向方法
要把握正确方向。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还特别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针对一些人故意偷换概念曲解改革,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方面改,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改的,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这不能说不改革。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要明确总目标。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要牢记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并强调,这个问题不抓紧解决,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
要坚持正确的方法。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既抓住重点也抓好面上,既抓好当前也抓好长远,处理好重大关系,统筹考虑战略、战役、战斗层面的问题。在湖北调研时,习近平强调要处理好五大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要有清晰的推进思路。在山东考察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五个推进”: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分类推进改革,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方案适时加以推进,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强研究尽快启动。
四、“铁”论——党的建设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就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我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肩负起这个使命,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为人民服务。”[9]
打铁还需自身硬。“铁”在哪里?“硬”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方面面均有重要的论述,但他强调更多的则是“铁”在纪律和“硬”在作风。
1.“铁”在纪律——严明党的纪律
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我们党有8000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
习近平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
习近平强调,严明党的纪律还要严明组织纪律。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如果党组织像个大车店、大卖场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还能有什么核心力量?还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吗?所以要好好抓一抓组织纪
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2.“硬”在作风——加强作风建设
习近平强调,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中央之所以要抓住改进作风来推进党的建设,是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实际上是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突出表征。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样,只有动真格打硬仗,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
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习近平指出,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2012年12月4日,党的十八大闭幕刚刚20天,中央政治局就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强调,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他还强调,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2013年6月22日至25日,共安排6个半天时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对照检查自己落实八项规定的情况,讨论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习近平就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提高中央政治局工作水平提出五点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6月18日和2014年1月20日,中央分别召开第一批和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均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他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还特别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五、“笼”论——反腐倡廉
老虎会咬人,但只要把它关进笼子,再凶猛的老虎也发不了威。习近平用“笼子”论来形象地阐述反腐倡廉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他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0]
1.织好“笼子”——加强制度建设
习近平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一个重要导向就在于建好笼子、强化监督。他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针对有些干部不讲“规矩”,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缺乏底线,什么话都敢说,什么钱都敢花,什么事都敢干,他指出,我们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现在有的没有关好,怎么关好要好好想一想。为织好“笼子”,中央及时出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2.扎紧“笼子”——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
习近平指出,有了“笼子”,但“笼子”太松,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所以,不仅要织好“笼子”,还要把“笼子”扎紧扎密扎牢。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
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要深化各领域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制度真空,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
3.管好“笼子”——强化责任追究
习近平强调,不讲责任,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做到守土有责,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责任。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要抓紧完善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办法,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要分清党委负什么责任、有关部门负什么责任、纪委负什么责任,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习近平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六、“钙”论——理想信念
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源,有人体“生命元素”的美誉,缺钙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习近平总书记用“钙”来形象地比喻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性。2012年11月17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他就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1]
1.“缺钙”——理想信念滑坡的危险
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们大多数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但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他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犯罪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
2.“补钙”——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习近平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他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他特别强调,干部到党校学习是组织上的要求,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他还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
[1]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N].学习时报, 2010-05-17.
[2]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5]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 2013-03-24.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N].人民日报,2013-03-20.
[11]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J].求是,2012,(23).
(责任编辑 叶剑锋)
康伟(1966—),男,湖北郧县人,中共十堰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D60
A
1671-7155(2014)06-0031-06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