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4-04-07欧阳康石德华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道路

欧阳康,钟 林,石德华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430074)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我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党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的贯彻和实践。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不仅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应对国际国内挑战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方面看,其都面临着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从国际方面看,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着严峻挑战,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及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从国内方面看,国情、党情、民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党面临着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同质性走向差异性、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等一系列新变化。这些问题和挑战,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和全体民众面前,需要积极、理性、智慧地处理和应对,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及经验教训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运动。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20 多个共产党,近9000万党员,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分析迄今为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出大致有如下三类选择,面临三种命运,这为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类,苏联和东欧。苏联和东欧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辉煌所在,是20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会主义由一个国家变成一个阵营而且欣欣向荣,在与西方世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遗憾的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里,社会主义阵营崩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于苏联东欧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和很多国际学者都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总体来看,苏联剧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因:“第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第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第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P159)其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苏联自己的内部原因;二是西方颠覆的外部原因。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历史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党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终将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第二类,古巴和朝鲜。古巴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和马蒂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古巴在美国眼皮下坚持社会主义非常不易;二是古巴经济发展非常滞后。朝鲜劳动党把“先军政治”作为治国兴邦的最高理念,其政权绝对牢固,但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人民的生活绝对贫困。他们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每个人只能拥有生活资料而不能拥有生产资料,基本上没有集市贸易。古巴和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突出的共同特点在于共产党的政权比较牢固,但是经济发展非常滞后,人民生活十分艰苦。这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选择中面临着一个难题: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富强、经济繁荣、人民幸福之间有一种一致但并非完全一致的关系。如何处理党、人民、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对共产党来说是一个考验,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合理解决。

第三类,中国和越南。越南最突出的特点是1986年越共六大开始革新开放,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创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沿着社会主义革新开放发展之路前进,近年在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制度建设方面都有重大举措。

这些举措促进了越南经济的发展,其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时近年来越南也在加强社会民主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也在实践中也不断开拓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也稳步上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性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中国和越南的发展都表明,一个党真正走向了革新开放的道路,虽然它所面临的内部活力和党的管理能力之间会形成巨大挑战,但这是更好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通过分析以上三种不同选择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可以得出,与苏联和东欧、古巴和朝鲜相比,中国和越南的这种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式的发展模式,更加顺应了世界的发展潮流,如果适时处理好各种对内对外的问题,必将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逐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发展目标。

2.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现如今,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 多年,各方面情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今中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下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执政逻辑转换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现在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就是执政逻辑的转换。随着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事实上就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换。执政党与革命党相比,在地位、任务、领导方式、党的建设内涵、党群关系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历史进程中,要进一步实现由‘整合型政党’向‘代表型政党’的转变”[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始终在于人民群众的选择与拥戴,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此筑牢党的生存基础和执政合法性,这也是我党实施群众路线教育的原因所在。

第二,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家园问题。社会转型使社会发展代价和社会风险增多,使得今天的中国社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今天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社会核心价值的缺失有着重大关系,核心价值的缺失导致精神家园的缺失。“无论是让13 亿中国人拥有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还是要让中国共产党的7000 万党员能够做到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中高级干部都能真懂真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是一件极为重要和紧迫而又非常艰巨的事情”[3]。积极培育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我党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作出极大努力。

第三,经济发展与财富分配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中国的GDP 与美国和日本相比较,美国的GDP 总量将近中国的三倍,而它的人均GDP 是中国的十倍;日本的GDP 总量比中国略低一点,而它的人均GDP 是中国的八倍。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 排在世界90位以后。所以,在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时,不仅要看其GDP 总量,更要重视人均GDP。当下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但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富如何合理分配,财富的合理分配事关社会秩序、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由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第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问题。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矢志追求,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祖国统一。当下中国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国家统一的问题,例如海峡两岸统一问题,新疆、西藏、内蒙的分裂势力问题,一国两制问题,等等。如何让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统一和融合,及多样化的情况下的一元、主导、中轴和核心,以弥补价值多元化导致的核心价值的缺失,共筑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无疑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4](P1091)马克思曾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P103-104)恩格斯晚年也着重阐发了群众史观的能动方面,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谈到怎样研究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时候指出,人们应当注意:“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正是这些广大群众的、整个民族的、整个阶级的行动“引起重大历史变迁”[6](P249)。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虽然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排除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认为所有英雄、天才、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成为民众的领导者、引领者和组织者,在于他们顺应了民众的要求、顺应了天下大势。所有英雄人物、领袖人物之所以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正在于他们能够顺应民众的要求,英雄人物是时代和群众的产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创造群众,而是群众创造英雄,从而推动历史前进。这就进一步由唯物史观进入到党的群众理论。

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期,他们就非常重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研究。一开始他们就关注到,在一个特殊的社会历史阶段,人类产生了分化而形成阶级,并在阶级中形成一定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要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合写的《共产党宣言》里面的几段话,非常清晰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和群众关系的思想。对于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主义运动对历史上其它运动的超越性主要在于它是为谁服务、由谁参与。“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P283)。从目标和参与者来看,今天的共产主义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由绝大多数人参与。因此,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而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超越性。不管是从局部到全局,还是从暂时到长远,无产阶级、共产党人都立足全局和长远,立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有彻底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7](P307)。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论述在俄罗斯、苏联得到了实现。

列宁是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第一个领袖,他也对阶级、政党、领袖和群众的关系作了全面阐述。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群众基本上是社会的所有人。他十分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指出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正是“历史创造者”[8](P128)并“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8](P127)。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群众就分出了各种各样的阶级和阶层,而阶级在多数情况下是由政党来领导的。不同政党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而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成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领导的。对于政党的功能,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最重要的功能是要学会把领袖和阶级、领袖和群众结为一个整体。但当领袖人物被选拔出来以后,实际上就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如果领袖人物不能把他们和群众结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他便不配拥有这样一种称号。

2.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的贯彻与完善

正如党章中所言,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防止脱离群众,一直是党极为关切的重大问题,党从创立之日起发展到今天,始终对这一危险保持着高度警惕。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群众中获取实现宏伟目标的不竭力量。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再到习近平,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都把如何贯彻群众路线当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也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党的群众路线。

毛泽东践行群众路线,并在群众问题上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论述。他说:“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护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9](P45)并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的可笑,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9](P790)。而且指出了共产党衡量工作的标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9](P1096)。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经验,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这三大作风对我们今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

邓小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也有很多精彩的论述。他指出:“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10](P152)这种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把群众路线作为解决任何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对此,他强调“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10](P368)。并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10](P368)。

江泽民也详细论述过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他把人民群众列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他说:“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应该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加强党的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1](P407)在谈到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反过来讲,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就不能生存”[11](P407)。

胡锦涛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群众路线进一步提升为以人为本,并提出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系列策略。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12](P107)。并提出“坚持尊重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证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13](P128)。这“四个一致性”集中阐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以人为本”概念中的呈现。因此,我们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成为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最核心的观点。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观点: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第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三,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在“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要求。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在党员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

具体来说,“为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党始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绝大多数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执政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执政的基本价值诉求。“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实干兴邦,这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重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把解决群众生活最紧迫的重大困难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坚持奉行的工作作风,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清廉”就是严格自律、清正廉洁,这是新时期群众路线党的执政形象。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我们党立党以来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既契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群众史观的要求,又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

三、践行群众路线,增强“三个自信”,共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随后在多个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阐释,并提出要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那么,如何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增强“三个自信”,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的“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4]。中国梦就是这“三个自信”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的逻辑必然。“坚持和增进‘三个自信’,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坚持和增进‘三个自信’的真谛所在。”[15]因此,共襄“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1.中国梦实现途径的道路自信——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4],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至今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结果。正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步步地推动着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是否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并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发展道路。它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道路自信,一方面要统一思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无论是照搬西方发展道路,还是照搬苏联发展道路,都不能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问题;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需要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模式既有坚持又有突破,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既有借鉴又保持清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新的空间。

2.中国梦行动指南的理论自信——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近代以来,差不多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学说和主义,都在中国大地上尝试过,但大都没能取得成功,没能解决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问题。一个国家以什么主义为指导,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经历各种尝试和失败之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武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在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有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民主革命实践的必然选择。这同时也说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已经证明,真正能够为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持续不断的理论指导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西化,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能反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也会因此走上邪路。思想僵化,既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党和国家也就会失去活力。这两者都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都会葬送社会主义的前途和现代化事业。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科学、正确的行动指南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3.中国梦根本保障的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当而完备的制度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任何一种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建立,都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世界上不存在标准单一的制度形态。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的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抗拒的历史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独立探索形成的成果”[16]。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基础上,坚持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实现了制度的稳定性与活力性、公平性与效率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为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撑。坚定制度自信,将护航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不走老路、不走歪路、不走邪路,释放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只要我们坚定“三个自信”,振奋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期待和努力下,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1]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胡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逻辑与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5,(20).

[3]欧阳康.中国道路及其价值意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30).

[4]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毛泽东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07-12-1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3]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 scenter/2008-12/18/content_10524481.htm.

[14]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石仲泉.学习“两个决议” 坚定“三个自信”[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3).

[16]梅宁华.中国社会制度形成的内在规律与历史逻辑[J].北京日报,2011-09-05.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道路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