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教师企业实践对高职教学的影响★
2014-04-07赵艳敏
赵艳敏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14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在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资源的使用、职业教育的观念、培养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应用等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有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随着生源的日益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办学资源和特定环境下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成为热点问题。高职教育必须从外延式发展转变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因此,提高高职的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强调的是高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教师个人的实践技能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高职专业课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能否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在建筑类师资培训基地的支持下,很多高职专业课教师都参与了企业工程实践的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目的就是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课堂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提升个人双师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教师企业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教学转化和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论文将结合本人的企业实践及教学实践对教师企业实践对高职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1 教师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1)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决定的。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高水平技能和技术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出它的高等性和技能性特点,要实现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型特色就决定了培养学生的教师必须是高技能的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也就决定了高职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2)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
学生学得好不好,除了实训条件配备扎实外,关键还要看教师教得好不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具备“双师”业务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在理论教学中联系实践,指导实习和实训,并将最新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我院建筑专业教师先后有8名专业课老师利用暑假时间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学习和锻炼,使得书本知识和企业实践有效贯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尖端技术都在企业,企业顶岗锻炼的教师们在企业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眼不高了、手不低了,教学实训水平得到了提高。在掌握了企业的实践技能的同时,有多人先后取得了施工员、预算员、钢筋工、制图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个人的双师素质。通过企业实践也为学院培养了一批懂理论、熟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当前我国社会强烈期盼和呼唤“中国教育升级版”。高职院校要真正成为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的重要推动力量,首先需要优化自身的专业办学结构,提升自身办学品质和影响力,实现内涵式发展。如果说结构转型是内涵发展的基础,那么提高质量就是内涵发展的核心所在。尤其对于办学历史还不长、社会吸引力还不强的高职教育而言,质量更是未来发展的生命线。
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能力决定了一所学校履行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水平。课堂教学的质量建设,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信息、资源与行业企业一线的“零距离”和“短距离”是高职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是提升教师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深度和实践效果决定了学院的发展规模。
2 企业实践对高职教学的影响
1)企业实践促进了专业建设发展和课程体系建设。
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目的就是了解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熟悉岗位设置要求、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岗位能力需求、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完成专业建设等方面的调研工作等。一方面,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之后,能够正确的了解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从而可以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给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教师企业实践之后可以掌握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及先进的前沿专业技术,从而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可以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缩短了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就业岗位的距离。
2)企业实践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企业实践的现场资料补充了教学内容和丰富了教学形式。专业教师在进入企业实践之后可以搜集大量的现场图片、视频、图纸、相关文件、实物等资料。这些现场的资料可以补充书本上很多没有的东西,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一线的工程技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3)企业实践激励了专业课教师的科研热情和改革魄力。
教师进行企业实践还可以为其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素材和载体。教师在将企业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应用成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较多的科研项目立项,可以与企业合作完成教材改革、技术应用的研究等,从而大大的激发了教师科研热情和改革魄力。近年来我系在企业实践之后教学科研成果硕果累累,而且有多项获得市级奖项,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4)企业实践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进行企业实践之后可以将丰富的工程经验及案例应用在学生的实习、实训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真正的实现了高职教育专业与产业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的目标。
3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而下企业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技能和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职教师应该利用实践的契机,做好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调研,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筑类教师的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专业课老师的双师素质及专业技能,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1]邓人芬.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如何实现校企双赢[J].知识经济,2011(5):68-69.
[2]贾小琴,周 研.专职教师赴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8):91-92.
[3]苏晓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