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图使用在历史课堂中的缺失

2014-04-07杨波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本课历史课堂

杨波

地图使用在历史课堂中的缺失

杨波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通州226301)

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发现在课堂上教师对地图的使用只是简单的呈现讲解,地图使用在历史课堂中的缺失会使得课堂的完整性、生动性都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多思维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如何让地图在本课教学中活灵活用。

历史;教学;地图

一、教学案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初二历史下册中重要的一篇,上承“法西斯势力形成”下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中的事件,提高学生归纳历史进程的能力。

相对而言,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太感兴趣,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比较乏味,涉及知识面太广、许多历史知识学生不熟悉,学习起来也就没有特别大的兴趣。要想解决这种现状、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则教学片断: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德意志欧洲的扩张”,让学生齐声朗读地图上的红色字体:“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

结束后,教师提问:“英法为什么宣而不战,请结合地图来说?”

教师在没有使用任何教辅工具的情况下讲述了地图,并带领引导学生齐声说出:“英法希望祸水东引。”

学生回答后,关闭多媒体地图,进入第二框题——“战争进一步扩大”讲授,教师提醒了太平洋战争爆发,说明“战争在不断的扩大”。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当教师在讲述战争发展形势时,有学生低着头看课本,有学生茫然地看着屏幕上的地图,课堂上只利用了一次地图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知识点。

二、诊断分析

历史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和空间。“左图右史”“索象与图”是古今学者治史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图在历史的长河中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更简明直观,因而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就有“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的感慨。

反思这一教学片断,教者在课堂上对地图的使用只是简单的呈现讲解。笔者认为该课在历史地图的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缺乏历史的时空框架,情景教育陷入了“纸上谈兵”

梁启超曾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基础。”显然要完整地了解历史,就要知晓当时的地理,因而须借助历史地图,才能有更直观的形象思维,也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祸水东引”“西线”“东线”“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教师并没有切实际地给学生指出,而是“纸上谈兵”——简单地罗列课本知识点,则使学生天马行空,战略者的意图无从知晓,更不可能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场景中理顺前因后果。

课后,笔者问一女生:“捷克斯洛伐克在德国的什么方位?”该女生一时回答不出,翻书查找。

2.历史地图简单地呈现,缺乏深层的分析

南通历史学科基地组长周锦华老师说过:“教学中简单地一问一答,学生反复从书上找出相关内容念一遍,其余时间教师讲述,这是教学的误区之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仅讲清历史的知识概念和外在的线索,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求知欲望,齐声朗读更是种“虚假繁荣”。

在本课中,教师简单地呈现地图,快速地让学生回答战争的时间和地点,这是直接灌输知识,怎能让学生感受到战争中应有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

同时教者片面强调时间顺序,忽视了空间转换,使学生缺乏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审读历史事件的意识,学习效果也事倍功半。

教科书上的历史地图、现代的历史专著和一般历史教学用书,都或多或少具备各种不同题材的历史地图。这种采取地图形式来作为解释历史事件的方法,肯定有助于学生们对原书相关论述文字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取得代替文字或补助文字内容,收到更概括和更形象地阐明主题的效果。历史地图更是中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方便学生们对空间认识的一种重要载体,加深学生对历史地理事物的空间理解。但通过历史地图这种最直观的内容呈现,可以更有效的形成知识体系概念,进而帮助他们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基本原理,从而提高我们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每一幅历史地图,都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科书上的历史地图,其内容应是取决于历史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

三、解决对策

1.设计恰当的情景,构建学生多维的历史平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地图即是建构主义中学习历史的最好资料之一,可以直观表达并多样化,也足够撑起历史的多维空间。

笔者认为该课可从以下两方面巧设情境。

首先,地图准备可以多样化、丰富性。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图画等动态的展示;可以利用教学历史地图挂件;可以用各种彩笔手绘地图;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配套地图册和填图册。

其次,教师利用地图预示问题,引导学生,避免课堂问题突兀的呈现。比如本课中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回答和标注战争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德国为什么首先进攻波兰;英国和苏联为什么没有沦陷;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区别等等。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历史课堂成“空对空导弹”。

2.精炼生动的课堂,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二战中的不同角色,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把德意日三国侵略扩张的线路标注在地图上,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填图册……从而让学生在记忆中形成战争的三维框架,并体验到什么是兵贵神速和战争的残酷无情。如果仅简单的讲述战争,会很枯燥乏味,更会让学生对战争的印象云里雾里。

学生可以适当填绘一定数量的历史地图,巩固所学历史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的知识再现在历史地图上,是用以强化学生记忆的最有效办法之一。

掌握历史地图是学好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能经常做到读图、填图、用图。教师也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学生们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知识概念的能力。

3.运用历史地图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21世纪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用现代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特别还要注重爱国主义的情操教育。结合本课,地图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942年2月23日,罗斯福在全国广播讲话之前,就要求民众结合好世界地图来理解他讲话中强度的美国战略意图。一时之间,地图在美国“洛阳纸贵”。

“指点江山”得先“胸中有丘壑”,当年钱穆先生就曾说国人的地理能力太差。这样的现象到今天改变了吗?本课教材上最后一问:“日本与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关系”,如果没有地图,学生能分清各个战场的区别吗?还有例如当今“钓鱼岛”“北方四岛”都是地理上涉及到的敏感问题,就时刻提醒我们要重视历史地图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旅游观光宣传。

所以学生学习历史,不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历史专家,而是要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急速变化的社会化洪流中谋求自身发展。

杨波(1982-),男,江苏南通人,本科,研究方向:通州地方校本课程。

猜你喜欢

本课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