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人水关系变迁
2014-04-07王淑军
王淑军
(临沂市水利局,山东 临沂 276000)
文明是人类社会理性的体现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集合,渗透于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演进,现正向生态文明转型。人水关系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一环,也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作为生态文明中人水关系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水生态文明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成为新时期人水关系的发展方向,正在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认可。
1 文明演进下的人水关系变迁
1.1 原始文明中的人水关系——依赖
原始文明中,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主要目的是生存和繁衍。他们食物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采摘果实,二是猎杀动物,三是捕鱼。而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因此只能以采摘和渔猎为生,逐水草而居。原始社会,人类不具备改造取水、用水条件的意识和能力,只能顺从自然界中的水资源状况,干旱年份他们会因为没有水源和食物来源而大量死亡,风调雨顺的时候也会因有充足的食物而扩大族群数量,而当降雨过多洪涝频发的时候,也会造成种群的缩减。因此,在原始文明中,人水关系的特点是依赖,是原始人类对水的无条件的顺从和依赖。
1.2 农耕文明中的人水关系——有限利用
进入农耕文明后,生存和繁衍依然是人类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对耕种技术、养殖技术和一些简单工程技术的掌握,他们也在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家庭和社会财富方向发展。与农耕文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人类治水活动的出现。故此,在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中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恒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最早呈现出了文明发展、社会繁荣的景象。
中国农耕历史上,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工程、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沟通江淮和黄淮的邗沟和鸿沟运河工程以及赵、魏、齐等国修建的黄河堤防工程,到后来的京杭大运河等都是人类治水史上的杰作。农耕文明中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从用水规模来看,受人口规模和耕地数量的限制,取用水量与自然界的水资源总量相比相对很少;从用水方式来看,只是单纯的引水灌溉、人畜饮水和船舶运输,这些取用水最终会回归自然,重新进入自然水循环。
因此,农耕文明时期,人类难以在远离水源的地区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干旱和洪涝灾害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量小,用水方式单一,人水关系的特点是依赖和有限利用。
1.3 工业文明中的人水关系——全面开发利用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大工业和规模化生产逐步取代男耕女织的简单农业生产,工业文明逐渐向世界各地蔓延。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蒸汽机就是利用水受热后变为蒸汽而产生强大动力的原理,拓展了水的利用方式。之后,水又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他既可以作为能源(如水力发电),亦可以做原料,还可以用于洗涤和冷却,整个生产工艺过程都离不开水,可以说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前提保障。同时,大量水源工程的建设使用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再拘泥于河沿岸边。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日趋多样,水资源的利用量呈指数增长,水的环境功能、生态功能被忽略并被严重削弱,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工业文明的副产品,也逐渐成为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可见,工业文明时期的人水关系是以全面开发利用甚至是过度无序利用为特点的。
2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中的人水关系
2.1 生态文明
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特点是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是绿色文明。
在前期不断探索的基础上,以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为标志,我国进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2.2 生态文明中的人水关系——水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造成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失衡、水景观破坏,特别是因水污染引发的水质性缺水问题频现,使水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水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把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
生态文明中人水关系的集中体现就是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因水制宜、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根据各地区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其水资源和水生态承载力相匹配;二是人水和谐,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统筹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实现经济社会和水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优先为原则,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生态文明发展。
3 结语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无色的原始文明,黄色的农耕文明和黑色的工业文明,现正在逐步向绿色的生态文明过度转型,人水关系也在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发展。然而,在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失衡、水景观破坏等水危机的压力下,水日渐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推动人类文明前进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生态文明中人水关系的集中概括,以因水制宜、以水定需、量水而行、人水和谐为特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也是新时期人水关系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规范、规章制度,全面充实丰富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广泛开展水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普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留下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