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设计 构建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空间形态
2014-04-07李异
李 异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按照新型城镇化这一国家战略,塑造城镇整体空间形态要注重空间系统的可持续性,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和空间结构的现状与潜力,合理确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创新要注重城镇在产业、生态、文化与空间形态上的整体有机性,实现多维度的城镇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进行城市设计,是构建可持续新型城镇空间形态的有效途径。
首先,城市设计旨在优化具体城镇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形态构成。科学确定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是城市设计的关键环节。既要准确表达社会需要、减少决策失误;也要避免城镇整体空间构成缺乏有机性、建筑群体组合缺乏关联性、千镇一面缺乏可识别性;还要避免环境高污染、资源高消耗。要以绿色、健康、特色、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确定城镇的规模、品质、空间格局与文化特色。
其次,城市设计应扩展学科视野,丰富技术手段。要借助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生态学、类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多学科交叉关联的开阔视野探索兼顾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城市设计策略。
再次,城市设计作为处理城镇生态环境与城镇物质空间形态之间关系的操作指引,必须包含能够促成城镇各功能空间组成要素、各功能片区之间空间关系更加和谐的若干关键内容。它们主要涉及:城镇功能有机更新、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城镇生态环境本底保护与改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换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风景名胜区、增强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最后,从四川的省情看,不同地区城镇在地形地貌、民族构成、经济技术与资源禀赋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异质性。有的地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较为频繁;产业基础与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体现适宜性、多样性、丰富性与独特性。
我们相信,我省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将更加充分地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优化生态环境、合理布局新兴产业、有机建构可持续城镇空间形态,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