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4-04-07董辉
董辉
(大安市水利局,吉林 大安 131300)
农村水利建设工程包括:沟、渠道、大坝、机井等,它主要分为农村蓄水、引水、输水等设施,这些水利工程建设,直接为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证明了水利建设是三农工作的主要命脉工程。
1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在农田水利改造和建设中缺乏指导
很多单位领导对于农田的水利建设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在农田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农田水利建设大多数都只是摆设,不能充分地投入使用。另外,水工建设和改造需要和土壤方面、地质方面和人们生活习惯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在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这些高标准都要求参与改造和建设的人员必须具备超强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专业指导能力。
1.2 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制定的规定和体系不够清晰
农田水利改建和建设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农民的利益,所以一般做决策的都是由国家直接掌握,在这样的状态下,在改造的工程中是必须要参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取证后才可以合法改造。但是,由于目前对于改造的机制制定的不够完善,促使很多水利工程具体是由哪个部分负责还没有完善,实际对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多少、该怎样进行改造,这些都是需要和多个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的,这样都会导致水利改造在建设的过程中十分烦琐和僵硬,在建设后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农民生活和生产的要求。还有在建设中缺乏相关单位的监管,导致在改造中出现场面混乱,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1.3 基层的水利建设队伍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水利建设发展
基层的水管站就是农村最基层的水利管理组织单位,是直接肩负着工程建设、规划和执法的主要责任和义务的。但是由于受到基层的工作条件和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导致专业人员都是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的一些工作为主,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在这样的情形下,人员的业务指导水平不高、专业技能差,必然不可能胜任一些具有深度的工作。
2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的解决对策
其一,必须要提升相关部门的宣传指导力度,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给予高度重视。必须要先对基层的相关水利部门领导给予思想上的教育,要让他们充分地意识到兴建农村水利建设是对于提高农民生活、农业生产、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要提升领导的全局观念,要放开眼界,要对水工建设投入大的精力和资金。另外,又必须要对农民进行相关教育,要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要决策的意义,要积极地配合,要支持相关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地开展改造建设工作。
其二,规范相关的机制,简化相关的流程。由于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建设,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在建设过程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单独设立一个机构,全权负责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一个集中的良好效果。其次,政府部门应该聘用相关的专家,对相关的农田水利现状进行实地的考察,从而确定出一个最佳的施工方案,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因设计不佳而反复修改施工方案的情况发生。再次,政府应该设立清晰明确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将相关的责任和权力精确到每个部门甚至是每个人,从而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进行相关的建设。这样在出现相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踢足球”现象的发生,进而进行必要的奖惩,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其三,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建设。基层水管站所是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的主体,处于最基层、最清苦,直接面对农民,服务群众,既是水利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又是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各级水管单位加强行业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转变思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科技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切实负责起本乡镇区域内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机电灌溉站的运行管理,提供工程管理中的技术指导、信息、培训、科普宣传服务工作,提高现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好率、利用率、供水率和工程效益。
3 结语
总之,我国特定的国情直接决定了必须要长时间组织和带领农民坚持水利改造和建设,只有不断地改善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才可以真正确保农民生活有出路,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真正振兴国家和民族。因此,农村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专业人员不管是在任何时期都不允许放松,提高水利建设水平是专业人员一生的责任。
[1]迟宏.新疆塔城地区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12,(05):18-19.
[2]屈远新.如何加快农村水利建设的新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51-52.
[3]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4]王冠军.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若干问题[J].水利发展研究,2010,(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