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研究

2014-04-07韩苓莉

黑龙江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文明生态

韩苓莉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一个城市的三大空间形态。生产空间是城市的物质基础,生活空间是城市的魅力所在,生态空间是城市可持续的保证,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一个生态之城,必定是一个生态空间充裕,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合理的城市;一个和谐之城,必定是一个“三生”空间相互交融、互为支撑的品味城市。

1 经济管理是生态城市远期的重要支撑点

其一,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环节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消费环节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与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转型,坚决淘汰落后产业,严格控制石化、造纸、冶炼等污染行业,大力发展节能、低耗、低污染和高科技的新能源、新材料等生态工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通过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等,积极提升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有效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其二,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低碳生态新城、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建筑等方面力促节能减碳。完善能源制度,推动依法节能降耗。重视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监督指导,紧密跟踪重点用能单位。提倡节约用水,打造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大检查力度,从基层规范引导节能工作。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低碳经济的建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初步形成以环城林带、水系景观带和公园、游园及道路、苗圃绿化为主,单位、小区、庭院绿化为辅,点、线、面、环相结合,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

2 建设“生态文明”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历史机遇

其一,环保理念在生态城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节能的居住设计、环保的新型材料、认证的绿色建筑、低碳的能源技术,到绿色环保的出行系统、循环利用的垃圾分类系统,使其成为一座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系统表里如一的环保之城。与此同时,生态城将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探索成为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宜居新城。

其二,加强城市生态文明理念形象塑造。理念形象是城市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的高度浓缩与集中展现,是城市形象的核心与原动力。在城市内部,对城市居民具有价值引导、思想凝聚、精神激励、行为塑造与规范的作用。对外具有形象展示、价值推广、聚集吸纳的作用。加强城市生态文明的理念形象塑造,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水平,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市民生态文明道德的养成,强化生态文明的法治自觉,促进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的树立。

其三,强化城市生态文明行为形象塑造。城市形象不仅体现在城市理念上,更重要的是落实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于城市建设具体的社会行为过程中,这个过程既包括城市建设的行为过程,也包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各主体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过程。在城市规划上,要坚持科学布局,优化城市结构,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列入目标体系,切实做到“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让城市真正“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3 城市化进程将持续推动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

其一,拆旧建新,集中成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是提升群众居住品质的一个缩影。以棚户区改造,建设美丽乡村,整治提升城镇“三边三节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方面为立足点,逐一突破,加快宜居家园建设。通过完善保护规划、配建污水处理设施、交通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做到历史建筑保护、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管护等制度常态化。

其二,城市与自然环境是有机交融,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城市特色取决于两方面——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研究城市风貌在于挖掘创造和维护城市特色,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增强可识别性,从而提高城市品位和游客的可驻留性。实施了一大批植树造林、河道治理、石漠化整治和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并已按计划关闭了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旧的工矿企业。

4 结语

在“生态功能区”建设中,不少城市调结构、转方式,向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迈出了坚实步伐。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落实群众关切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事项,开展陆水河上游源头治理、启动水利工程等,不仅有效改良了水土生态和城市功能,而且方便了群众生活、美化了人居环境。同时秉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立足绿色、生态、有机特色,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不断做大城市经济,增强经济实力。

[1]张莉华.建设生态城市:我国城市建设的理性选择[J].唯实,2007,(06):21-22.

[2]吕斌,佘高红.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城市规划学刊,2006,(04):65-66.

[3]李媛,王建廷.基于GIS的生态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城市,2010,(12):187-188.

[4]李海龙,于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J].建设科技,2011,(13):75-76.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文明生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