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区域发展研究与探讨

2014-04-07刘泰超李长奇

山西建筑 2014年7期
关键词:主城增长极经济圈

刘泰超 李长奇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1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所作的《经济空间:理论与运用》一文。佩鲁指出,一定时期内,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相同,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于某些主导经济增长的单位,而这些单位所追求外部经济效果往往会集中于区域内区位较好的地点,成为地区的增长极。在区域发展当中,大中城市往往成为该地区的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对其周围的地区能够形成辐射扩散效应,凭借这种效应,增长极会在周边集聚更多的部门、产业等,进一步起到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作用,其增长动力通过各种渠道向周围地区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目前,增长极理论是区域规划研究、区域发展研究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采用动态的非均衡和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来研究区域发展问题,论述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极化与扩散的相互作用关系[1]。

2 增长极理论与区域发展

在佩鲁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威廉逊结合区域发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认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如果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作为发展目标,则必须采用非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势必会影响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他的研究表明,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期,由于经济资源向少数空间发生集聚性运动,区际差别变大,但整体经济仍可获得较高的增长速度;当整个经济达到高度发达阶段,过度的集聚规模将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就必须调整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向外围推进,才能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2]。德国学者赫希曼也对佩鲁的理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他认为集聚经济的作用使增长极自身成为区域内的发达地区,通过高度发达的增长极产生扩散效应,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区域增长极发展理论开始被我国所吸收,成为我国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增长极理论是把有限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依赖增长极取得区域的快速增长和大规模效益。但是,打造增长极必须要有一定的区域条件,进行有重点的发展,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无疑就具备了这样的潜质。

3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构建

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自1997年设立为直辖市,作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共存的格局一直是重庆的真实写照。

在区域发展的进程中,重庆也迈出了自己前进的脚步——打造新的增长极。

2007年《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重庆从此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按照规划中所提出的基础条件较好、道路交通便捷、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水平接近等六大原则,重庆将距离内环高速公路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县,整体纳入一小时经济圈。这里将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区域增长极,它涵盖了重庆全市1/3的国土面积——2.87万 km2,拥有全市近六成人口——2 000万人。总体上,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态势,能够迅速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肩负起大城市带动大农村、“一圈”带动“两翼”(渝东北和渝东南)的辐射作用[2]。就一小时经济圈自身而言,它是以重庆主城都市区为核心的区域,接受主城都市区的集聚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影响,是主城都市区最为主要的经济腹地。而整个一小时经济圈则是目前整个重庆市的增长极,又会对其他区县甚至跨行政区划的地区产生集聚作用和扩散效应。

4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作用与影响

4.1 区域城镇体系的重组

重庆确立了做优主城特大城市,强化城市群次级支撑,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和合理分布的方针,要求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充分发挥涪陵、江津、永川、合川等4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规划的大城市长寿的作用,壮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传递和承接主城特大城市核心功能[3]。

区域城镇体系的构建是区域规划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城镇体系能够引导合理的城镇职能分工,在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区域整合和跨区域合作,实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优势互补。这种城市体系的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功能和区域内城市的功能整合,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

从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来看,成熟的区域城镇体系往往会以区域内的大城市为核心,以卫星城市、功能组团等为依托,然后按不同层级进行有效的分工。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的内外圈层对于城镇体系而言极为重要,不仅不会弱化区域内各城市的地位,反而能增强区域体系内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域整合力。

4.2 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

重庆主城都市区正在经历着“退二进三”产业转移的进程,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在与城市发展方向相衔接的前提下,构建五大重点产业布局区,培育四大产业密集带,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形成“一心四带”的新产业布局格局,并且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强化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和资源利用合作,建设六大产业集群。在新产业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各区县的经济增长明显提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得到加快,区域内的二、三产业均得到了升级和发展。而在未来,随着一小时经济圈整体的发展,作为新兴的区域增长极,其内部的部分产业将再度出现调整或转移,又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带动外围地区的新一轮发展。

产业的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一个完整的区域产业链能够充分的因地制宜,各地区既能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又能与相邻的地区形成互补,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重复投资。区域规划其中一项任务,是对区域内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城市自身的区位条件会给职能、定位带来一些限制,对城市产业的发展也会起到影响,而通过对区域的总体分析,以产业链推动城市群协作联动,各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产业布局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平衡。

4.3 区域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区域的形成比较依赖于各城市、各要素或者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性和通达性,一个健全的交通体系是其彼此联系的重要基础。重庆外环高速公路的通车实现了传统都市圈与其周边区县的紧密联系,也标志着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初步形成。在早期“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络基础上,形成了以主城特大城市为中心、连通所有区县、贯通周边省区的“二环十射多联线”高速公路骨架网络,交通体系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区域运输更为便捷高效。随着重庆交通体系建立的完备,尤其是三环高速公路的通车,一小时内可以通达的区域将会进一步扩大,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将会更大。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交通网络的完备,便捷的交通将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在一定时间内区域内的中心区可以与更多的地区实现快速通达。由于可达性的增加,经济交互加强,区域经济腹地扩大,区域增长极的范围实际上也得到了扩大,便捷的连接方式将产生更大的集聚,同时带来更大范围的辐射。

5 总结与探讨

增长极理论的实质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且发展潜力大的单位或者地区,使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聚,强化增长极的经济实力,推动增长极内部的发展,然后以增长极的迅速崛起来带动周边单位或者外围地区的发展。

就重庆而言,各区县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基础条件不同,一小时经济圈所包含的各个区县基本是目前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主城都市区是这个区域的核心,对这个区域发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作用,在城镇体系构建、产业转移承接以及交通体系的完善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了一个强大的增长极对其周边区域发展的有效带动。一小时经济圈的建立,便是以重庆主城都市区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更大的增长极,形成更大区域内的增长极核,再通过其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引领更广阔区域的共同发展。

对我国而言,目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短时间内“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将继续存在于多数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眼下,不平衡发展的模式应当是现阶段我们主要采取的区域发展模式,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核心,依赖核心带动区域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形成新的、更强有力的增长极,来辐射带动更大区域的发展。

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充分理解增长极理论,做好区域规划研究,利用好中心城市、中心区域,充分发挥其增长极的作用,将可以引导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当然,区域增长极的选择和建设并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以潜在优势为基础,通过市场或者政府的调节来完成。在强调增长极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充分注意与其周围地区的协调发展,通过政策调控、重点投资等手段,避免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任 军.增长极理论的非均衡发展观与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极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6):62-63.

[2]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4-19.

[3]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Z].2007.

[4]王 瑜.增长极理论与实践评析[J].商业研究,2011(408):92-94.

[5]白彦壮,杜俊涛,陈学忠.增长极理论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74-76.

猜你喜欢

主城增长极经济圈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西海岸增长极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重庆:今年全力推进 110个道路项目建设
“十三五”时期重庆主城拟打通170条“断头路”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