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层建筑有效防火

2014-04-07李喜莲

山西建筑 2014年17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隐患救援

李喜莲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职工培训基地,山西太原 030009)

0 引言

当前,我国加快了城市化改造的进程。为了缓解住房紧张的局面,建筑的发展正朝着层次高,装修精的方向发展。在改善城市人口居住条件的同时,高层建筑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预防高层建筑火灾。由于这些建筑本身都具有建筑面积大、空间更宽敞、居住人口密、火灾隐患多等特点,导致其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相当大,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盘点近年来高层建筑发生的每一次火灾事故,不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给城市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如何有效预防高层建筑火灾已成为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巨大难题。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预防高层建筑火灾。

1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1 燃烧速度快

高层建筑火灾燃烧最大特点呈立体形,敞开式,因为其楼层高,空间大,垂直的竖井和管道多,一旦着火,会立刻引发立体式火灾,火焰和烟气会顺着楼内的各种竖向井管向上迅速蔓延。由于火灾燃烧速度太快,救援人员根本来不及扑灭就发展成大火。据美国消防组织所做的一次模拟测试发现,点燃一只废纸篓后,感烟探测器2 min后报警,大约3 min后纸篓起火,房间内即达到使人致死的温度。大约4 min过后,楼内过道就会被烟火封堵而导致人彻底无法通行。测试结果表明:一旦楼房内起火,加上浓烟阻挡,4 min后人员逃离现场的可能性很小,而救援人员多在4 min后才到达现场,很多人就会因来不及逃生被困楼内。

1.2 人员疏散难

近10年来,高层建筑火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都是因为其内部居住人员密集,垂直疏散距离过长而疏散设施太少造成的。起火时,因为客用电梯无防烟防水措施被迫停止使用,消防云梯车也为消防员灭火所专用,因此楼梯成为高层建筑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设施。然而高层建筑居民最少也有1 000人,要想全部赶在火灾蔓延之前从楼梯安全疏散下来难度极大。据科学试验证明,即使是一座100 m的高层建筑,如果没有很好的隔烟措施,只需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着所有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通常,火焰和烟气会朝上蔓延,而人的疏散方向又与之相反,必须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进行突围,未及疏散就可能被烟火熏死。

1.3 火灾隐患多

1.3.1 新结构与材料的耐火性能不高

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钢结构建筑,因为钢结构质轻,可以做到很高很大,但是防火性能不高。普通的钢材在600℃的环境下,就会产生变形扭曲,因此在大火中很容易因为建筑结构受损造成楼体倒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9·11”事件,世贸大楼被撞后起火,1 000℃高温的大火导致大楼被撞击部分的钢结构变软变形,丧失了原有强度,承受不了上面楼层的重量,在燃烧了80多分钟后轰然坍塌。

1.3.2 建筑装修材料隐藏消防隐患

目前高层建筑装修趋于精致复杂,大量装修材料被使用,其中大多是易燃可燃物,一旦存在燃烧条件,极易燃烧,给高层建筑防火带来了很大隐患。2010年9月9日发生的吉林省长春市大火就是由于装修材料着火引起的。当天,一座在建高楼的9层~19层苯板发生火灾,大风导致火势蔓延,引燃另一栋32层高楼的9层~32层,经济损失达600万元。

1.3.3 消防管理缺乏导致消防设施失效

按照国家标准,高层建筑应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器材,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其完好有效,因为消防设施关系重大,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对火灾进行有效的扑灭。然而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将消防设备以次充好,还有的虽然设施种类配置齐全但因缺乏科学管理,设施损坏后未能及时更换导致设施失效,有些高层建筑甚至存在防烟楼梯间等处防火门损坏等问题,给消防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1.3.4 居民消防意识差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中,由居民个人原因引起的火灾所占比例极大。比如,2009年2月9日发生的央视新址北配楼火灾,就是由于业主单位不听治安民警劝阻,执意违法燃放烟花所致。因此居民生活中的消防隐患不容忽视,常见起火原因包括用火不慎、电器操作不规范、玩火、自燃起火、爆炸起火等,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忽略用电用火等安全造成的。

1.4 救援难度大

1)消防人员登高困难,难以开展高空救援。到目前为止,全球消防体系所能提供的云梯最高达130 m,而国内的消防云梯往往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如果着火的大楼超过云梯的高度,就无法从室外进行扑救,只能靠消防员进入大楼内,凭借自身携带的救援器械和室内的消防设施展开施救从而耽误了救援时间。

2)消防用水量大,供水能力不足。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主要依靠室内外的消防供水系统来灭火,消防用水量相当大。尤其是当建筑物本身供水能力达不到时,还要由消防队想方设法向高楼接力供水。目前我国普通消防车供水高度约为50 m,因此,发生火灾后,50 m以上部位的建筑部分就超出室外消防设施的供水能力,消防人员无法借助室外消防设施对其救火,只能完全依靠室内供水设施进行“自救”灭火,降低了救援效率。

3)防排烟设施缺乏,排烟极其困难。按规定,高层建筑中必须设置防排烟设施。火灾事故中浓烟致死人数是烧死的4倍~5倍。因为浓烟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会导致人中毒。然而有些高层建筑内尤其是旧的建筑内缺乏防排烟设施,排烟条件很差,因此救援时只能依靠战斗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设法打开高层建筑各处的外窗来排除楼内烟气,必然影响有效救援。

2 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1)建筑消防设计安全化。建筑设计是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源头。因此,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提高消防安全设计质量,设计完善有效的防火系统。为此,设计方案应符合以下要求:建筑地段交通便利,防火间距合理,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符合规范,室内装修材料合格,防火分区以及疏散路线科学安全,防排烟设施安装合理,报警设备和灭火设施先进可靠。此外,还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以便控制和指挥报警、灭火、排烟等所有系统。2)建筑施工作业标准化。建筑施工作业标准化是保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建筑消防设计必须通过消防资质合格的施工队伍来完成,两者缺一不可。为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具备消防专业资质,实行施工人员资质证和消防工程施工监理制,聘用具有消防合格资质的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各个环节上严格监督,保证施工人员执行消防安全标准。3)消防设施与设备先进化。近年来,消防云梯车等传统消防救援设备已不能完全满足高层尤其是超高层建筑消防的实际需要,导致高层建筑失火后造成的死伤人数不断上升。因此必须在高层建筑内设置先进的消防设施,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感烟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并充分发挥这些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以达到早期发现火灾,将其消灭在初期阶段,以弥补高层建筑消防设备落后的缺陷。4)消防检查与维护日常化。消防部门要把高层建筑列为消防安全监察的重点,指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加强消防设施管理与维护,落实消防设施日常检查制度,发现损坏的设施要及时维修,如有丢失要及时补齐,使其能够完好运行,始终处于“可用”状态,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其消防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对建筑内部消防安全隐患的巡查,消除由于居民不良习惯带来的火灾隐患。5)火灾事故显示,历年来的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中,总有消防员因忽略消防安全牺牲或受伤,因此我们要呼吁消防员的职业化。除了改变目前消防战士专职技能培训少、安全意识培训缺乏、消防实战演练不足的现状外,还要实行消防员职业化,使他们通过消防知识的学习和防火训练,强化防火意识,积累实战经验,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6)居民消防意识自觉化。反思高层建筑火灾,主要是由于群众缺乏消防安全意识造成的。为此要经常对居民开展消防知识宣传,使他们认识到火灾的危害性,养成良好的防火习惯。其次,要督促他们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爱护消防设施,杜绝影响消防安全的个人行为。另外,还要教会他们使用消防器械,掌握火场逃生技巧、懂得自救和疏散方法。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以往高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原因和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火灾已成为潜伏在高层建筑里的致命“杀手”,让人们防不胜防。为此,我们必须积极预防,走在火灾前面。通过提高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消防安全性,配置和完善消防设备、加强消防设备管理和维修、强化居民消防意识等多种手段,消除高层建筑中潜在的火灾威胁,有效预防其火灾的发生。

[1]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2]何广乾,陈祥福,徐至钧.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郭小欣.关于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12,38(14):250-251.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隐患救援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紧急救援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3D打印大救援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