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速铁路预制梁场设备配置与管理
2014-04-07刘伟涛
黄 亮 刘伟涛
(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52)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位置、工程量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GGTJ-2标段都匀东制梁场地处都匀东车站DK116+800处,桥梁架设线路起点自DK106+282,终点DK124+385。19座主线桥梁共计预制276片组合箱梁及架设任务,其中31.5 m梁232片,23.5 m梁44片。
1.2 工程特点、重点及技术难点
工程特点:1)对运梁通道中的隧道、现浇桥、路基进度节点要求高;2)高铁箱梁结构复杂,单体重量大(450 t)。工程重点及技术难点:1)大型特种机械设备投入及管理、使用及保养、维修及安全运行是本项目的重点。2)预制梁场临时设施须取得业主验收合格方能生产,制梁形成生产能力后,还须由铁道部专家评审验收合格,获得国家许可后方能投入使用,其评审、验收、取得许可证是本项目重点。
2 设备配置
2.1 选型原则
1)通用性原则:考虑到与常规隧道施工、公路桥梁施工、路基施工等方面的通用性,最大程度降低设备的闲置率。2)针对性原则:在设备数量的配置数量方面一定要结合取证要求针对性的保证备用。3)先进性原则:梁场的设备多数针对性比较强,生产效率较高,设备的技术领先性尤为重要。4)高性价比原则:整个梁场的投入十分巨大,设备选型必须注重性价比,各个厂家产品功能差别不大,分析价差的原因得出科学的选择。5)可改进性原则:设备生产厂家的设计思路偏重普遍性,每个梁场具体工法不尽相同,对某些设备购置后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现场改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工效。
2.2 梁场主要设备配置的要求
按照《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1月19日公布2011年3月1日实施)以及《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之规定,箱梁预制的设备主要分为:钢筋机械、拌和设备、浇筑设备、养护装备、张拉/压浆设备、起移梁设备、配件加工设备、动力设备、其他必需设备。
2.3 设备的配置选型方案
1)钢筋加工设备。目前钢筋加工主要有人工借助简单工具和简易平台加工、小型机具半机械化加工和数控中心全机械化加工三种。人工加工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高,成品质量不易控制;全机械化数控加工中心投入大,效率高,质量容易控制;借助小型机具半机械化加工虽然效率不及数控加工中心,但投资小,效率比人工高很多且质量控制较好。结合项目特点钢筋加工选择小型机具半机械化生产。2)制梁设备。制梁设备主要有:模具,混凝土设备,张拉设备(机具),养护设备,检测设备等。各种设备的配置必须匹配,避免造成部分设备富余,部分设备不足,影响整体生产效率。主要设备的计算如下:梁场的箱梁设计混凝土方量为162.7 m3,必须在6 h内完成整个浇筑,满足《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对混凝土搅拌站的要求。通过通用性及针对性原则对比,2台90 m3/h的搅拌机完全能满足箱梁预制的要求,而且在隧道等其他施工时也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搅拌车的选择主要根据运输距离、运输量、运输时间来衡量搅拌的配置容量、数量,搅拌站为2台,因此,原则上配置混凝土搅拌车的数量应为2的倍数,方能发挥最大的效率,考虑到浇筑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选择4台8 m3混凝土搅拌车。梁场采用移动式混凝土布料机首先应满足:整体高度不超过9 m,布料范围不小于19 m,整机重量不大于50 t,布料半径20 m,吊装方便。养护设备主要指的是蒸汽养护用的蒸汽锅炉:梁场配备一台4 t/h供气量的DZL4-1.25-AⅡ型锅炉,蒸养时采用蒸养棚罩,蒸养棚罩钢架采用钢结构,满足蒸汽养护要求。
2.4 提运架设备
1)提梁机。a.提升重量、跨度选择:龙门吊额定起重量取500 t,跨度40.2 m。b.提升高度选择:选取提梁机有效提升高度12 m。c.行走方式选择:通过对比,轮轨式的基础费用相当高,选择LMEH250+250-40.2型轮胎式提梁机,该提梁机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维护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比市面的全液压的提梁机有着明显的优势。
2)运梁车。由于高铁施工要求相对较高,在选择运梁车时应考虑到:a.与提梁机、架桥机的配套使用(外形尺寸、喂梁高度、宽度、喂梁方式);b.运梁过程的平稳性,液压自动找平,线路自动修正,超出线路自动停止;c.整车高度满足提梁、架梁的特殊要求;d.车轴数(≥14轴线)、接地比压(≤0.67 MPa)等参数满足相关施工图;e.配置足够的电气修理、机械修理及操作专业人员。
以上5点为主要考虑的因素,整体式结构无论综合性能、安全性都优于分体式。
3)架桥机。架桥机的种类繁多,适应性各不相同,在选择架桥机时主要从以下方面选型:a.与同级别的运梁车配套使用;b.适用纵坡不大于12‰、适用曲线半径不小于1 500 m、最大起吊能力450 t、主梁挠度不大于L/700;c.喂梁方式安全性、落梁方式、过跨方式,并满足隧道口架梁及驮运过隧道;d.满足《京沪高速铁路运架设备研制技术条件》及相关施工图;e.配置足够的电气修理、机械修理及操作专业人员及易损零部件。
2.5 其他设备配置
发电机组容量选择:梁场呈纵向狭长布置,因此需要配置两套备用电源分别满足制梁场和搅拌站区域。
制梁场区域选择常用功率500 kW的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搅拌站区域选择常用功率300 kW的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制梁场在正常供电时还需要有员工生活用电150 kW,辅助生产用电100 kW;搅拌站区域员工用电及办公用电100 kW,两台搅拌机同时使用增加180 kW,则:304.8+150+50+100+218.8=1 053.6 kW。
选择两台630 kVA的变压器并联使用满足现场用电要求。
3 梁场设备的管理
3.1 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
项目部成立三个班组:钢筋班、混凝土班、提运架班;按照这三个主线班组对现场的设备进行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各部门、班组的岗位分工、职责;明确各自工作内容、职责、要求,使得每个岗位能达到“今天我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做多久、做到什么标准”的程度。
3.2 设备维护保养“工厂化”精细管理
1)维护修理设备。梁场生产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的设备出现故障都有可能直接影响整个梁场的正常运转,设备的维护修理将是设备管理的重点。将梁场的设备根据工作内容、价值、使用频率等划分为:一类设备、二类设备、三类设备。一类设备主要是龙门吊、提运架设备、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机等,具有主要工序重点控制,维护修理重点保障的特点;二类设备指的是普通钢筋设备、张拉压浆设备等,这类设备具有常备零配件及时更换的特点;三类设备包括混凝土振捣棒、高频振动器等,属于损耗大、价值低的常更换设备。其中一类设备实行日、周、月、季、年检制度,二类设备实行周、月、季检,三类设备实行月检。
2)设备的现场管理。施工生产现场是梁场的“上帝”,实行“三即三现”,即现场作业时一旦发现有问题,应“即刻”前往“现场”,“即席”(当场)观察“现实”并“即刻”处理“现场”,从而切中问题要点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决策;全面开展“三全定保”活动,即全面动员、全体人员参加、全部主要工艺设备的定期保养活动。
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所有设备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机、定岗;现场作业时设备一旦出现问题,现场生产管理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即刻”前往现场,当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及处置建议,生产管理人员立即做出决定处理问题,实行“三即三现”的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设备故障导致的停工而影响生产的循环时间,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全面开展“三全定保”活动则是治标又治本的方法,由于当今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工人较少,而设备多,有些设备也特别大,所以一两天内单靠操作工人保养设备是难以彻底保养好的。因而就要求各个班组全员参加保养。由于全员参加,因而更要深入、全面动员。为此,梁场专门编写了定期保养小册子,编制了典型设备保养视频,各主要设备保养人经车间工人、设备员检查,不合格者全场通报。
通过这些方式的实施,梁场按照设备管理的“二率”“三定”管理标准进行统计,钢筋生产班组从最初的每天生产2片梁用钢筋的产量迅速提升到每天生产3.5片的产量,效率提高了75%;混凝土班组从最初的每片梁6 h的循环时间缩短到4.5 h,效率提升了25%;提运架班组从最初的每天架设2片梁迅速提升到每天3.2片梁,效率提升了60%;事实说明,操作者对所操作的设备最了解、最熟悉、最能不断发现和揭露设备上所存在的问题,给维修管理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以便使设备管理工作及维修工作不脱离现场实际,切实做到为现场服务。“三全定保”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使设备故障率降低了46.2%,使用率增加了近30%,各个班组多次受到业主、集团公司的表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1)高铁梁场通过设备配置及“工厂化”精细管理,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先进的工艺工法、管理思路,将设备的管理落实到现场,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
2)结合自身实际,贯穿始终的就是必须满足铁道部质检中心的取证要求,在此基础上灵活配置、优化管理、显出特色。
3)在今后的梁场设备的发展中,诸如适合梁场的混凝土布料设备、机械轮式提梁机等将凸显极大的发展潜力。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Z].
[2]铁科技[2004]120号,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Z].
[3]周振平,孙武和,赵二飞.混凝土机械构造与使用维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魏 群,吴 勇,彭成山.常用起重机械速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杨家斌.实用五金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闻帮椿.机械设计手册[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陈延德.图说工厂设备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