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的难与彼处的险
2014-04-06薛谷香
不知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这档事情,令我想起记忆深处的某部老电影《舞台姐妹》中的插曲的一句唱词:“年年难唱年年唱……”进而也会有与插曲相关的画面:旧社会,一个四处漂泊的绍兴越剧草台班子带着所有的身家行头,坐着小船,沿江漂流,走村串巷,到处唱戏,说不尽的艰辛,说不尽的顽强。电影故事同样耐人寻味:这个草台班子多数唱戏的女子一生都默默无闻,艰难生存,只有两位台柱演员被大上海的“经纪人”选中来到上海唱戏,其中一位又因爱慕虚荣跟老板走了,真正坚守越剧艺术并成为新中国一代表演艺术家的仅剩一位。
有句古诗叫“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撇开念起来阴森可怖的感觉,也不计较个中被夸大的数字,这句古诗不幸成为许多领域的魔咒,小微企业的成长也不例外。都知道小微企业有推进城镇化进程、吸纳就业、培育创新、稳定增长的功劳,都知道大企业也是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不少银行也会拿当初如何“慧眼识英雄”作案例,给某个小微企业贷款,扶持了某个小微企业,而今这家小微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翘楚了,但其实大家都清楚,倒下的小微企业要多少有多少,“慧眼识英雄”看走眼的事情也是常有的,不然又怎么会有坏账一说呢?不然怎么会有小微企业融资难一说呢?
小微企业融资难,到底有多难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为什么年年都难?为什么全球都难?逻辑告诉我,这属于常态问题了。相反,如果小微企业融资不难,倒是一个反常的现象。总有一些小微企业会倒下,也总有一些小微企业命中注定只能永远是小微企业,这应该是实体经济发展所固有的逻辑,而一旦离开这种固有的逻辑,大量金融企业涌入了大量的资金给小微企业,则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
小微企业融资之难其背后必然伴随金融企业在追求利润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平衡之难。
如果贷款标准设置过严,那么就会发现找不到符合风控标准的客户,导致出现无贷款可放的境地,如果贷款标准过于宽松,坏账一堆的情况也必将随之而来。这个度的把握就是要在市场中不断地碰撞才能产生,再精确的模型,也需要实践来支撑。这个实践的背后,同样是金融企业的“多么痛的领悟”,是银行,券商,小贷,信托,这个“宝”,那个“宝”必须直面的“一将功成万骨枯”魔咒。
“年年难唱年年唱”,生存之艰辛或正是生命的宿命,但战胜艰辛的顽强意志也是需要不断历练的。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总有这样和那样的扶持,如许多的国计民生机遇,小微企业和金融企业都要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