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河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实践与成效
2014-04-06申博
申 博
(1.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1 概况
潇河灌区建于1950年,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缘,潇河流域西端,潇河干流出水口的平川地区。受益范围包括晋中市开发区、榆次区、太谷县和太原市小店区、清徐县等2市5县(区)11个乡镇134个行政村,控制耕地面积2.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2.216万hm2。灌区现有农业人口20.51万人,是山西省主要的粮、棉、菜、果生产基地,在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潇河灌区是清洪两用、井渠结合灌溉的灌区,其水资源主要为潇河干流地表水、地下水和部分城市排退水。灌区渠首枢纽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亿m3,灌区多年平均引水量为0.49亿m3。灌区灌溉渠道由干、支、斗、农四级渠道组成。其中:干渠2条,全长46.28 km;支渠8条,总长90.17 km;斗渠156条,总长286.6 km;农渠1164条,总长887.1 km;干支渠建筑物526件,斗、农两级渠系建筑物5515件。
2 农业灌溉现状及存在问题
灌区于1950年开始按设计规模进行灌溉,原设计灌溉面积2.119万hm2。开灌初期,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仅0.53万hm2,随着源涡枢纽工程的建成和渠系建筑物工程的逐步配套完善,实际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2.216万hm2,灌溉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由于灌区降水量的减少,河道来水量和实际利用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年实际引水量下降到2000万m3左右,河水灌溉保证率较低。目前,灌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灌溉工程设施老化失修
近年来,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共完成干支渠道防渗整修114 km,干支渠系建筑物改造287件,分别占干支渠道长度的84%和干支渠系建筑物总数的54%,斗渠以下渠道防渗改造长度仅2 km,防渗率不到1%,渠首枢纽工程仍处于带病运行状态,灌区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2 水价构成不合理,执行不到位
灌区一直执行的是1996年省物价局批复的政策性水价(0.14元/m3),严重背离了水价成本(0.48元/m3)。由于多年低水价运行,致使灌区经济亏损严重,难以为继;同时,受益区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行了乡(镇)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取消了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但农业供水水价的构成与内容一直没有改变,原本由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承担的清淤、斗渠以下工程维修、灌溉管理等工作在现行条件下难以进行,斗渠以下渠系管理、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措施已不能适合供用水市场要求。
2.3 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
多年来,灌区未能实行潇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不能综合开发利用。在地表水利用上,在渠首引水枢纽上游随意修建了大量的人字闸、临时泵站、抽水站等取水设施,开办了多处采砂厂,河水被任意拦截,年取水量超过1200万m3左右,严重闲置了大型灌区的灌溉功能,水资源浪费尤为严重;在地下水利用上,灌区范围内机井均属乡村自行管理,在节水上偏重开发地下水,不重视地表水的利用,忽视了地表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回灌与补给作用。水资源的分散管理,严重降低了水的利用效率,限制了水资源效益的最大发挥。
3 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
3.1 灌区末级渠系建设规划
灌区总规模维持现有规模,本次末级渠系建设规划原则为:一是效益优先原则。优先安排水源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效益突出的地区。二是投资最省原则。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推荐使用投资较省、施工便宜、质量易于控制的混凝土梯形和U型渠。三是优先使用地表水原则。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积极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四是联片建设、规模推进原则。充分发挥农田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建设的规模效益。五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当地水土资源条件,综合考虑现有工程状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2 建设内容
针对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灌区末级渠系建设规划的建设内容为:斗渠防渗改造77条,长度121.63 km,斗渠建筑物改造494座,其中民生斗渠35条,防渗改造55.49 km;民丰斗渠53条,防渗改造66.14 km。
3.3 总体布置
灌区现有斗渠158条,全长286.6 km。在保证末级渠系现有布局、具体位置和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工程规划对灌区77条斗渠121.63 km渠道进行防渗改造,渠道底宽不小于1m的采用梯形防渗断面,小于1m的采用U型防渗断面。
4 工程效益
潇河灌区末级渠系建设规划总投资8600万元。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高渠道的防渗效果,田间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8提高到0.63,改善旱涝保收灌溉面积0.857万hm2,对促进灌区经济效益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使灌区潜在的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逐步走上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节水型农业为目的的良性发展轨道,对当地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在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引导下,受益区农村灌溉用水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投工投劳、投资末级渠道的主动性日益增强。实施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对巩固、完善和扩大灌区干支渠道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果,改善灌区灌溉生产条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末级渠道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发展建议
第一,继续推进参与式管理方式,由专业管理向专业化和群众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过渡。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激发用水户参与灌区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专管机构与民主管理的作用,并在灌溉运行中逐步完善用水户协会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项目建成后,应加大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投入,维修养护资金应列入市财政预算,适当给予补贴,确保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