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新市太平区水土保持规划与治理

2014-04-06周红岩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5期
关键词: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

周红岩 李 梁

阜新市太平区水土保持规划与治理

周红岩1李 梁2

(1.太平区水务管理办公室 辽宁阜新 123000;2.太平区水泉镇水利工作站 辽宁阜新 123000)

2002年,由于阜新市行政区域划分,使太平区由原城区变成了辖一个农业镇的行政区,开始了农业工作的道路。水土 流失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区划后的项目区变小,地方财政困难、立项目难的问题摆在眼前,也是制约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了如何治理以及治理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也对小项目区的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太平区 水土保持 治理

前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及城市化加快,水土流失和干旱加剧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大面积、高强度、长时期的水土流失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转型,阜新市2002年进行了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将原来细河区的4个乡镇中的3个分别划给三个城区,使得原农业区域面积变小。同时太平区开始了从未开始过的农业工作。

太平区位于阜新市中心区的东南部,下辖5个街道和水泉镇。本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 43′08″,北纬41°59′41″。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构成地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辖区总面积为87.6km2,其中城区面积为24.87km2,水泉镇面积62.73km2。水泉镇辖11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17.58万人,其中城区15.28万人,水泉镇2.3万人。

1 本区的水土流失现状

太平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蚀,侵蚀面积为45.56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2.35 km2,中度侵蚀面积20.27 km2,强度侵蚀面积8km2,极强度侵蚀面积3.85 km2,剧烈侵蚀面积为1.09平方公里,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7.1%、44.5%、17.6%、8.5%、2.3%。其主要原因除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和土壤地质条件)外,还受到阜新矿区采矿、排渣等人为因素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目前,全区现有水土保持面积12.81 km2,占全区面积的14.6%,其中水平梯田0.7 km2,地埂植物带1.33 km2,水土保持林4.8km2,改垄0.81 km2,经果林2 km2,种草0.8 km2,沟头防护2.7 km2,小河道整治1.2 km2。现有水土保持工程包括:蓄水池7座,谷坊12座,塘坝4座,作业路4.6公里。另外,城区水保工程软覆盖达0.27 km2,硬覆盖达到2.1 km2。

2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1成因4

本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500mm左右,但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该两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暴雨携带大量泥沙奔流而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于地处内蒙边缘,春季干旱多风,风蚀现象时有发生。阜新是一个有半个世纪历史的煤炭产区,露天开采、露天和井下排渣,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其成因还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自然因素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降雨在时空上分布不均以及人为因素包括陡坡开荒、滥垦乱伐、超载放牧、开矿、建厂、修路、城建等,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则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水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

2.2危害

水土流失容易造成地面的完整性缺失。水土流失中的沟蚀是造成地面完整性缺失的关键因素,造成地面完整性缺失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关键因素。

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衰退,耕地逐渐减少,土地退化现象加剧,进而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生活。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山塘、水库,降低了这些水利设施的蓄水功能,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外,水土流失还会致使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甚至影响交通运输。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贫困。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的弃土弃煤矸石、露天开采等,均损害城乡水利水保设施、影响居民生活、妨碍城市形象等。

3 水土保持规划与治理

3.1水土保持规划与治理原则

水土保持规划与治理须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及生产发展方向,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规模治理、连续治理;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科学布设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上后下,先坡后沟,综合治理群体防护;实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依法治理、依法管护、提高效益。

3.2规划与治理措施

根据辽西城郊结合的特点和太平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水土流失发展的自然规划和基本特征,采取不同的、针对性较强的治理措施。

3.2.1 农田基本建设

我区现有耕地面积9.33km2,其中坡耕地8km2,规划将3°~15°土层厚度大于1m的适合耕作的坡耕地建成基本农田(包括植物串带),规划建设基本农田5km2,其中农业梯田2km2,植物串带3km2。对于大于15°坡及开荒的农业用地采取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果的措施进行治理;规划退耕还林、退耕还果3km2。

3.2.2 林草植被

我区现有宜林、宜草荒地全部规划林草植被建设,包括水保林、经济林果、种草及疏林地改造。在坡度较缓、土层较厚且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块,修建果树台田,结合当地特点选择经济林果品种,如大枣、扁杏、梨、苹果等;在土质较差的荒坡地修建鱼鳞坑、水平槽、竹节壕、截水壕(或前防壕)等工程措施,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和经多年栽培的、适应性较强的引进树种,种植一些耐瘠薄、抗干旱的水保林及混交林(乔、灌混交或乔、灌、草混交),如油松、沙棘、刺槐等。规划林草植被及经济林果建设11km2;规划封禁、植被恢复2.5km2。

3.2.3 沟壑治理工程

为了防止沟壑侵蚀加剧,在沟底布设谷坊,在集雨面积大于1km2的沟口处布设塘坝工程,并在沟头设置防护工程,自上而下,层层拦蓄,同时对山区小河道进行整治。规划修建谷坊300座,塘坝10座,修筑沟头防护工程8km2,整治山区小河道15km2,修建作业路30km。

3.2.4 坡面拦蓄工程

在坡缓、土质土层适宜的地方修建果树台田发展经济林,在破度大、土质土层差的地块修水平槽、截水壕、穴状整地、鱼鳞坑等进行植树种草,发展林业和牧业。规划修建果树台田8.4km2,水平槽23.5km2,鱼鳞坑2.6km2。

3.2.5 矿区治理

自建矿以来几乎没有治理,形成了矸子山,在雨季极容易滑坡和剧烈的水土流失。在矸子山进行覆土改造,营造水土保持林9km2,经果林6km2。对重力侵蚀发生原因及重点部位,采用挡墙、防滑桩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治理,使松散的混合体得到固持,改变弃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4 存在问题

(1)由于经济转型,阜新市2002年进行了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将原来细河区的4个乡镇中的3个分别划给三个城区,使得农业区域面积变小。这种划分使城区的每个区的项目都是小项目,得不到国家、省的支持,而这些乡镇也确实需要治理,而市、区两级财政非常困难,地方财政根本没有能力和资金安排到水土保持项目的治理上,导致该区域因没有项目而得不到治理,而水土流失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力度进行治理。

(2)投资标准与其他生态建设项目相比差距过大。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效益的发挥。

(3)由于缺乏建后管理资金,管护责任难以明确和落实,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4)由于水土保持这样的专业性工作,很难让全社会对这项工作有所认识并达成共识,工程项目所在地积极性又不高,认识不到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5)水保执法机构虽然较以往有所加强,但仍存在地区领导不重视,执法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5 解决方法

(1)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宣传水土保持工作,提高积极性,把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设立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使各项工程顺利高效地完成。

农业的小项目区一直以来很难得到国家、省的项目立项,这就导致需要治理的工程项目因不能立项导致流产,而地方财力又十分困难,更无资金投入。如此一来,容易形成大项目区一直在治理,或出现重复治理,而小项目区却从不治理。使得小项目区的工作很难开展。如果国家、省能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将这些小项目区的工程项目整合,来解决小项目区立项难的问题。使得这些小项目区的治理工作也能有序的开展下去。

(2)提高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执法检查等工作,规范项目管理程序,落实责权,使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

(3)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治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加强重点工程管理,不断提高防治水平,提高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4)突出重点,构建区域化治理、分类管理的新格局。全面推行按项目区立项,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实现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工程建设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技术线路,调整措施体系;改革补助方式,进一步加大治理投入,集中力度,加强治理;强化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注重实效。

(5)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同时还要借鉴先进的、成功的经验。可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处去参观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治理水土流失的条件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6)积极探索,生态修复逐步拓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因地制宜,通过封育保护、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村能源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实现大面积的生态修复,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新道路。

6 小结

水土保持是环境获取良性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1. 王铁锤,赵秀梅,任娜.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

2. 何君,陈晞,张秋阳,张茜.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及其评价[J].吉林农业科学,2009(04)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5.004

TV93

B

1672-2469(2014)05-0011-03

周红岩(1977年—),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水土保持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