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历程研究★

2014-04-06

山西建筑 2014年13期
关键词:南北兰州市兰州

连 华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兰州市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少雨的气候加之土壤的贫瘠使得兰州城市绿地率相对较低。城市绿地系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兰州市历来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结合兰州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可以将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生态环境制约下的自我演替与更新发展阶段(1953年以前)

自西汉建城至解放前,兰州城市尚未进行过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这一时期,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特征是在生态环境制约下进行的自我演替与更新发展。分为以下两个时期。

1.1 解放前的自我演替(1949年以前)

解放前,兰州城区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在黄河南岸,城市内并没有绿化规划,市区和周边的绿地较少,南北两山基本上都是荒山,自然植被较少,也没有进行人工造林。这一时期的兰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黄土城”,城市无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因生态环境制约而在市区范围内因时因势而进行局部的植树和造林等绿化活动。

1.2 解放后的更新发展(1949年~1953年)

解放后,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在原有绿化基础上进行的更新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城市外围南北两山绿色屏障为主的绿地基本工程建设。主要是针对南北两山上黄土堆积,缺乏植被的状况,开始进行南北42万亩荒山的绿化。1954年,兰州市把南北两山绿化定为市区大环境绿化,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改善自然面貌,扩大苗圃培育树木为主,进行城市外围绿色屏障的基本工程建设。绿化从南北两山中的重点景观区域开始,首先开始绿化白塔山。2)以黄河两岸滨河路的道路绿化工程建设为主,建设滨河路为“风致路”。在建设中首先在城市道路绿化上以广植行道树,设置道路分隔绿带、中心花坛和人行道花池。随后,开始拓建市区的东岗路、天水路南段和西津路,建设东、西郊林荫大道。在林荫大道的道路两旁栽植钻天杨,道路中分段布置花坛,其中种植榆叶梅、连翘等,周围种植侧柏和绿篱。3)开始重视城市专用绿地的建设。自20世纪50年代,兰州市就开始建立施家湾、大滩、西固贺城关苗圃,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建卫生防护林、南北两山前沿地区水土保持林和黄河两岸护岸林。

2 城市规划引导下的功能完善与系统化发展阶段(1954年~2009年)

自1954年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后,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下,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进入了功能逐步完善和系统化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时期。

2.1 城市绿地系统基本功能确定(1954年~1978年)

这一阶段是在国外“田园城市”及“有机疏散”等城市规划理论指导下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了兰州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功能为景观绿化、休闲娱乐及生态功能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采用国外城市规划理论,结合兰州城市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对中心城区的集中式布局形式进行了有机的疏散,把城市分为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四大工业组团。2)在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保留和利用的菜园果园等河滩绿地,作为城市存在的“背景”,自然地将各个城市组团分隔开来,促成了兰州“城”“乡”相间融合发展的城市整体空间结构模式的形成[1]。3)在城市绿化布局中采用“点、线、面”结合的规划设计原则进行绿地系统建设。其中的“点”主要是指城市中拟建的五泉山公园、雷坛河公园、小西湖公园、崔家崖仁寿山公园、盐场堡滨河公园、省中心广场前公园等六个公园;“线”指的是包括滨河风致路在内的道路绿化;“面”指的是南北两山绿化和根据生态绿化的需要在各分区之间、工厂之间、工厂与住宅之间,铁路与住宅之间按规划标准划出的防护林带。

2.2 城市绿地功能的日趋完善(1979年~1997年)

这一阶段是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空间结构填充基础上,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日趋完善的阶段。首先,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城市与郊区,平原与山地,园林与生产相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次,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公共绿地在建设时尽可能均匀分布,并结合河湖水系进行城市专用绿地的建设。最后,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开始结合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市广场进行。

2.3 以城市“山水”特色塑造城市绿地系统(1998年~2009年)

这一阶段是在生态功能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以城市“山水”特色塑造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在任震英等人提出的建设兰州“大绿地、大水面”构想[2]的基础上,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重点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在“两山夹一川”生态主体的基础上,将南北两山绿化延伸进市区,加强了黄河兰州市区段40 km滨河绿带建设。此外,长久保留市区内万亩桃园、崔家大滩及彭家坪等大面积楔形防护绿地的建设,强化了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2)开始进行以城市“山水”特色塑造为主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建设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为“一水两山三绿廊”的绿化景观格局。“一水”指黄河,“两山”指南北两山,“三绿廊”指南北向贯穿兰州市区的东、中、西三大绿廊:即青白石—雁滩公园—水景公园—桃树坪防护林绿色通廊、白塔山公园—伏龙坪—兰山公园绿色通廊和仁寿山公园—彭家坪绿色通廊。

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发展和景观网络体系完善阶段(2010年以后)

从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开始,兰州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和景观网络体系建设的方向发展。1)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跨越了原有的用地局限,开始在城乡范围内谋求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兰州城市外围开始了以加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的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在城市外围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强化城市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带,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实现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多元化发展。2)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开始进行“三带五廊、多轴多园”的网络化绿地系统建设。“三带”是指沿黄河的滨河绿化带和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带。这三条绿化带的中间一条串联黄河两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绿地,东西向贯穿城市。另外两条结合南北两山的绿化,串联南北两山中多个森林公园,形成东西向贯穿城市且屏障南北的生态绿化带。“五廊”是指分隔城市组团,沟通南北两山的五条生态绿化廊道。分别为西固南山—大顶山生态绿化廊道,仁寿山—万亩桃园—北滩—范家坪—牟家大山生态绿化廊道,九州台—白塔山—伏龙坪—五泉山—皋兰山生态绿化廊道,沙金坪—大青山—桃树坪—兰山生态绿化廊道,营盘山—猪咀岭—赵家岭生态绿廊。“多轴”是指沿河道和主要城市道路设置不同宽度的绿化带,形成了贯穿城市组团的多条绿轴。“多园”是指城市中的主要综合公园、绿地广场等形成的开敞空间。3)城市开敞空间和特色景观片区的建设更加完善。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兰州市对于黄河、南北两山及城市中分散的公园和广场等开敞空间进行了建设。此外,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中的传统风貌区及西固工业区搬迁后所形成的工业文化博览片区也进行了公园、广场和城市开敞空间的建设。

[1]张小娟.兰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37-38.

[2]任震英.关于兰州市实现大绿地大水面的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00(1):1-2.

[3]兰州市志编撰委员会.兰州市志·城建综合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1.

[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兰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R].2010.

猜你喜欢

南北兰州市兰州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琐记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南北冰雪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