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电务技能人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06蒋亮亮上海铁路局杭州电务段
蒋亮亮 上海铁路局杭州电务段
高速铁路电务技能人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蒋亮亮 上海铁路局杭州电务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越来越多,势必对铁路职工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上海铁路局高铁技能人员岗前资格性和岗中适应性培训的现状,采用座谈调查的方式,查找高铁电务技能人员培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作者本人的工作实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有助于规范电务技能人员高铁培训组织,提高培训效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高速铁路;电务;技能人员;培训
我国的高铁在近几年飞速发展,高速铁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上海铁路局的高铁里程占到了全路的20%。我段作为铁路信号设备维修单位,高铁信号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现场信号设备维修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创造一种良好的机制,克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高职工学习技术业务积极性,开展针对有效的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高速铁路技能人员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难题。
1 电务高速铁路技能人员素质培训现状
1.1 我段高铁技能人员素质状况
2009年以来,我段先后接管过甬台温客专和温福客专(浙江段),沪杭高铁(浙江段),杭宁高铁(浙江段)和杭甬高铁。由于维修体制改革,沪杭高铁(浙江段),杭宁高铁(浙江段)在接管前后划归上海高铁维修段管理。目前我段有高铁技能人员176人,其中现场信号设备维修岗位人员162人,列控车载设备维修人员14人,控制中心维修人员5人。平均年龄为29岁,平均工龄7年,4年工龄及以下人员为123人。电务本专业毕业48人,中途改专业接受一年信号专业学历教育的53人,相关专业毕业的75人。从学历状况分析:本科学历37人,大专高职学历122人,中专学历17人。从技能等级分析:技师8人,高级工146人,中级工22。
1.2 高铁电务技能人员培训变化
2012年前铁道部还没有颁布《高铁岗位培训规范》,虽然高铁线路开通前,各站段都依照有关文件规定,开展了岗前的安全、理论和实作培训,但是往往存在着脱产培训课时少,培训教材不规范,培训内容不统一,考核内容标准不明确,培训资料比较散乱等情况。去年开始,铁路总公司加强了对高铁培训工作的规范,相继出台了《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规定》和《高速铁路岗位培训规范》等文件,上海铁路局又印发了高铁培训实施办法和培训大纲,使高速铁路技能人员的培训组织有了规范依据,各项培训工作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2 高速铁路技能人员培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召开了4场座谈会,开展了6次高铁培训后评估调查,收集到了部分才参培职工对高铁培训工作意见和建议,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可将目前高铁培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规范理解执行还有困难。在制定培训方案和在培训组织实施中,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困惑,一是《高速铁路岗位培训规范》规定的培训内容较宽泛,对知识点要求掌握程度比较笼统;二是部分新技术新设备的内容,对部分职工来说,规范规定的课时远远不够;三是培训规范的培训要求与实际岗位能力需求有出入,如现场信号的信息设备主要依靠电子专业工区维护,电子设备专业工区的岗位未能与现有的岗位规范一一对应等。
(2)专业理论培训还有待加强。主要因素是近年来由于人力资源需求大,大量的非本专业高校生源招入到站段内,虽然各段都对新职工开展了规定时间的岗前培训,但由于缺少系统的专业学历教育,这部分职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欠缺的。
(3)实作培训组织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高铁岗位的许多年轻职工由于工龄短,工作经验积累少,技能水平不高;二是由于高铁开通前的配合工作量逐步增加,人员配备都是逐步到位,造成后期到位的职工实训时间比较紧;三是路局和段两级没有完全适应高铁岗位的电务实训设备,脱产实训难以组织,而现场实践只有跟随施工进度和内容进行,造成部分科目内容培训组织困难。
(4)岗中适应性培训方案还要细化明确。虽然培训规范规定适应性培训的课时和一般组织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职工岗位能力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组织、培训科目内容、考核方式等,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5)职工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待加强。主要存在着部分年轻职工没有忧患意识,缺乏危机感,学习业务动力不足;二是目前新入职职工大多是独生子女,没吃过什么苦,有些年轻人生活习惯也不是很好,业余时间喜欢玩游戏,不愿学习;三是高铁车间工区全年实行夜间天窗修,维修基地也非常偏僻封闭,年轻职工社会交往少,成家困难,生活比较苦闷。
3 对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需要思考加以解决,下面结合我段高铁培训的一些做法和实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高铁人员的选拔配置。一是严格准入条件,选拔一批既符合准入条件,又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积累的技能人员充实到高铁队伍。二是进一步强化靠前培训思维,及早确定定员、选拔配备人员,超定员组织培训,择优上岗。三是严格定期鉴定淘汰制度,制定定期鉴定方案,对不合格人员要调离高铁岗位。四是加大分配制度改革,提高高铁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吸引优秀技能人员踊跃报名参与高铁岗位选拔。
(2)进一步对培训规范进行细化明确。在具体的培训实施过程中,业务部门和培训部门必须对培训规范进行细化明确,使规范变成可具体实施的培训大纲和课程表。一是要对培训科目及内容进行明确,突出重点需掌握的内容,如高铁现场信号岗位突出重点是日常检修的技术标准和应急处理的实际能力。二是根据培训内容对课时进行调整,要以培训实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于培训内容确实较难的要延长课时;三是明确培训方式,可明确不同科目采取脱产培训、施工配合、跟班作业、参与联调联试等多种方式完成;四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案。尽量选择部编教材,发到每个学员,人手一本,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编写详细的教案。
(3)进一步实施好资格性培训。高铁岗前资格性培训是高铁人员准入的条件,也是高铁技能人员素质的保证,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培训规范和细化方案,确保岗前培训质量。一是要采取集中脱产模式,如安全规章、理论知识以及部分实作技能,采取集中脱产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二是要增加理论培训的趣味性,增强师生互动;三是要增加实作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学员的实作能力;四是要把好考核关,采取培考分离方式,杜绝不合格人员到高铁岗位上岗。
(4)进一步强化岗中适应性培训。岗中适应性培训是提升高铁技能人员技术业务水平的必要条件,是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制度,如实行末位淘汰、抽考待岗等办法,促进职工业务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分层培训理念,必须打破"一锅煮、大呼笼"的培训方式,加强职工能力和培训需求分析,按照不同的对象和培养目标开展培训,如建立岗位等级制,根据不同的等级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针对性。三是重点抓好高技能骨干人才队伍培训。高技能骨干人才是工区的灵魂人物,是工区其他人员的教练员,也是应急抢修工作主要力量。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脱产实训,应急演练,厂家或工程单位送培,名师传授等形式,关键是突出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四是要发挥三级教育网作用。三级教育网作用发挥是提升职工整体水平的关键,因此推进三级教育网工作标准落实,开展好段、车间和工区三级教育培训制度是完成全员培训任务的基本方法,如我段开展的"每周一学、每月一培、每季一练、每年一赛"为主要内容的"四每"教育培训制度,使车间和工区都参与到教学培训活动中,起到覆盖全员的效果。五是要加强检查和抽考。建立量化检查和量化抽考制度,是督促制度执行、检验日常培训效果的手段。如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和网上教学系统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掌握车间和工区的办班和学习情况,每月检查车间的培训管理和组织情况,每季下发情况通报,督促车间工区规范培训管理工作。段和车间每月进行业务抽考,并进行考核通报,两次技术业务抽考不及格的进行待岗培训,车间业务抽考每半年覆盖全体人员,段业务抽考每年覆盖一半职工,两年覆盖全体职工。
(5)进一步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高铁车间工区所在的维修基地都比较偏僻,交通不便,职工实行夜间天窗修,培训组织上相对困难,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新的培训手段。如分解培训模块,制作教学光盘;送教上门,小班化授课;网上教学,计算机网上考试等,尽可能解决职工旅途奔波,减少工学矛盾;同时利用备品备件,制作小型实训设施,方便开展实训组织。
(6)进一步增加设备设施培训投入。一是加大实训设施建设,建设电务客专新设备的实训场地。要针对客专新技术和电务新设备大量上道应用的状况,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建设与现场实际设备基本一致的电务实训基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作化,切实提高职工维护新设备的业务技能。二是建立起现代化的便捷的培训资源。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计算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和工具。三是确保培训经费的有效使用。在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配足使用好培训经费,备好配足各类教学设施、图书音像等。
4 结束语
员工素质是企业之本,高速铁路技能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高速铁路岗位培训规范》,明确培训培养的目标,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共同提高高铁技能人员队伍素质,为高速铁路的安全生产、科学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万宝安 窦国栋
来稿日期: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