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裕煤矿薄煤层综采对拉工作面采煤工艺分析
2014-04-06邵文岗
邵文岗
(山西兰花沁裕煤矿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0)
薄煤层综采对拉工作面的采煤工艺中,要充分结合薄煤层综普采、旋转、刀把、对拉工作面开采技术的整体运用,要从机械化操作、支护架的构建、巷道维护、回采工艺等技术层面进行分析,着力解决薄煤综采对拉工作面采煤技术中的难题,实现高效优质的采煤效果。
1 我国薄煤层综采技术的现状
1)技术难题的客观存在。我国薄煤层的存储量相当大,据统计我国薄煤层占总储存量的20%左右,我国薄煤层的煤层条件相对较差,由于地质条件会给开采带来更多难点。机械化操作相对困难,造成生产效率较低、产量不高等现象;在采取单一的开采模式中,不可能形成技术优势。因此,如何推进薄煤层开采的技术跟进,提高整体产量与技术水平,是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技术难题。
2)传统模式的技术创新。针对薄煤层开采技术,目前一些矿井采用创新技术,在巷道布置、开采机械、采煤方法、回采工艺方面大胆突破。在布置正规回采工作面困难且储量损失较大的情况下,将回采工作面布置成旋转、刀把、对拉或其它不规则工作面;再按煤层参数合理选型综机及支护设备,全部采用一次性采全高方式,严格跟顶跟底等。在技术创新上,还加强了对边角煤柱、断层煤柱以及巷道煤柱的整体开采,形成综采工作面采用梯形对接技术的方式,打破以往的矩形巷道布置方式,对不同回采块段组合成有更大价值的不等长工作面,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2 工作面设计的技术模式
1)矿井概述。煤矿属于整合矿井,该矿北五采区主要是为3下528、3下530、3下532,工作面煤层厚度平均1 165 mm。528工作面受到断层影响,形成了两个分别为上切眼54 m,下切眼24 m的切眼模式,在工作面的掘进过程中,整个工作面的长度可以达到105 m。530布置正常的工作切眼上,工作面的长度165 m,在整体掘进中,可实现140 m长度。因此,在回采工作面相对紧张的状况下,为了减少巷道的掘进工作量,可以对这三个工作面进行整体整合,布置两个切眼。其中,上切眼长度54 m,下切眼长度24 m,出采长度31 m,在增加设备采掘的基础上,形成对液压联轴节、法兰盘等装置的改造,形成全新的新链条。
2)工作面的组织生产程序。对于不同工作面的530安装,自下而上在145 m处安装97架液压支架模式,用单体支柱配合的方式,旋转机尾的度数为53°;在528、530工作面的整体合一中,形成528切眼的液压支架,进行对接处理,工作面推进。530工作面机头在离停采线10 m左右时,开始调采机尾140 m,工作面延长的部分,利用单体支柱配合1 m铰接顶梁进行支护。同样,532工作面机尾在离停采线10 m左右时,开始调采机头60 m,工作面延长的部分,利用单体支柱配合1 m铰接顶梁进行支护,然后工作面平行推进,直到停采线。
3)整个工作面生产工艺的技术调整。从不同工作面的整体程度来看,采用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了防止工作面运输机械及液压支架不会在掘进中出现下滑现象,可以进行工作面的调采处理:将初期的比例调整为1∶5,随着掘进程度的加强,可以适当调增后期工作面的长度与比例,可以扩张到1∶3。在确保采煤工作面的直线型上,可用拉线进行整修,并选取拉线位置在拉茬处下方15 m较为适宜。在整个生产工艺的运用中,在位置相对较近的地方,形成弯曲度数较大的工作面影响,在位置相对较远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工作面顶板难以管理的现象。因此,在工作面的生产工艺中,要进行适当的整体移动处理:在整修回料的基础上,减少空顶面积的影响,不要在面积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形成某些事故。因此,顶梁及悬臂管理工艺上,要采用紧贴棚位的方式,将单生根支设立梁柱,形成一梁一柱的工艺模式,必要时候,严格控制改棚的宽度,在人行道往老塘切面的线路上,要形成间隔4 m的处理方式,保持一定距离的安全出口,这样能保回料人员的安全管理,为整个工艺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3 结束语
通过采用有效方式,对薄煤层综采对拉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实现60°左右的调采,并对薄煤层综采普采、旋转、刀把,形成技术的整体创新,杜绝工作面运输机和液压支架的上窜下滑,有利于工程质量动态验收达到优良品的要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1]胡美红.薄煤层综采“三机”设备配套技术研究[J].煤矿机械,2009(10):172-173.
[2]赟王.薄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转载机关键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0(3):100-102.
[3]姬长忠.薄、较薄煤层高产高效成套装备的应用与评价[J].煤矿现代化,2008(6):23-24.
[4]祁军良,武铁刚,史泽坡.综采工艺在复杂条件薄煤层工作面的应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S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