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口区畜牧业发展的形势与思路
2014-04-06郝胜楠聂小想张建强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畜牧局257200
郝胜楠 聂小想 张建强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畜牧局 257200)
东营市河口区过去是一个未利用地较多、人口稀少、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传统农业产业区,但通过近几年资源优势的彰显及国内外几大龙头产业项目的入驻开发,畜牧业已成为该区的主导产业,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河口区发展畜牧业优势及劣势,并结合畜牧业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思路。
1 畜牧业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河口区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项目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畜牧业发展新模式,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总体思路,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严控重大动物疫病,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全力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区。
1.1 畜产品产量实现巨增 2013年底,全区肉蛋奶总产量将突破8万t,实现畜牧业产值近10亿元,同比增长43.88%,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1.2 规模标准化养殖加快发展 2013年,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5家,申报省级示范社2个;申报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展专业合作社71家,标准化示范场1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325个,规模标准化养殖业蓬勃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
1.3 龙头项目建设强势带动 近年来,新加坡澳亚集团、印尼佳发集团、江西正邦集团、黄河方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畜牧龙头企业的入驻开发,强势带动了河口区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目前,正在实施、逐步投产的畜牧大项目有7个,分别是仙河澳亚现代牧场、神州澳亚现代牧场、正邦(河口)生态农业产业园、印尼佳发3万头肉牛养殖、黄河方舟食品科技园、东营河口区津合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和新户澳亚现代牧场项目,总投资突破50亿元,产业链条延伸项目也将相继落户开发,形成了奶牛、肉牛、生猪、肉禽四大产业板块,全面带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
1.4 动物防疫体系日趋完善 2006年以来,全区6个镇(街)动物疫病防治监控所实行了垂直管理,村级选配了155名防疫员,形成了三级防疫网络,保障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疫密度、持证率、挂标率、建档率历年均达到100%。同时,区畜牧局畜牧兽医检测检验中心已通过省局专家组考核验收,将逐步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
1.5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畜产品安全形势,要始终以畜产品安全“0”事故、动物卫生执法“0”错案、行政复议案件“0”申诉、监督管理全覆盖为目标,严厉打击在动物养殖、运输、屠宰环节和饲料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藏匿、使用违禁兽药的行为,并积极做好兽药GSP认证工作。河口区已通过GSP认证兽药经营企业26家。
2 畜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资源丰富 河口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和畜禽饲养。全区土地总面积320万亩,其中未利用地168万亩,草场资源总量丰富,具有典型的多重生态界面,生物安全半径大,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等条件得天独厚。
2.1.2 区位优势 河口区区位优势明显,内临黄河,东、北两面环海,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山东半岛连接京津冀的重要交汇点,是东北与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通道,河口处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位置,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沿海七市之一东营市的市辖区,是东营港发展的重要腹地,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前沿阵地。
2.1.3 政策支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都不断加大,制定了进一步完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稳定肉蛋奶生产、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强化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加强引进人才工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加,畜牧业发展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
2.1.4 产业优势 过去多年来,河口区的畜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规模化程度较低,便于合理规划布局、快速拓展形成规模养殖发展趋势;澳亚、正邦、佳发、黄河方舟等龙头企业的入驻开发,初步形成了奶牛、生猪、肉禽、肉牛四大优势产业板块布局,可拉动产业链条向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副产品加工、有机肥加工乃至物流配送、休闲观光等多个领域的纵横延伸。
2.2 劣势分析
2.2.1 专业机构设置及人才缺乏 随着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全区畜牧系统工作人员总数很少、年龄老化、学历较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机构设置尚不配套。
2.2.2 检测经费不足 近年来,虽然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明显增加,但仍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动物疫病检测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畜牧兽医检测检验中心尚不能完全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
2.2.3 养殖成本上涨 近年来,饲料成本、水电费、防疫费等上涨较快,劳动力供给从过剩变为结构性紧缺,各地普遍出现了雇工难,雇工贵和养殖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养殖业进入了高投入、高成本发展阶段。
2.2.4 疫病威胁增大 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长途调运频繁,动物疫病的传播媒介多,种类多,变异快,流行范围广,而监测手段有限,传播途径不明,配套措施不力,使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几率显著增加。
2.2.5 污染不容忽视 粪便利用率的低下和排放的不规范、不达标是当前畜牧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根源。部分散养和庭院养殖场户仍然按照多年来的传统养殖方式,将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养殖区域的地面径流水体富营养化,空气质量差,加之消毒隔离不力,严重时将威胁我区疫病和动物食品卫生安全。
3 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3.1 产业链条延伸和畜牧基地建设“双擎引动”
本区畜牧业将依托仙河澳亚、神州澳亚、黄河方舟、东营正邦、东营佳发五大畜牧龙头企业,发挥产业优势,实施产业招商战略,广泛洽谈对接,探索寻求乳制品深加工及观光旅游、生猪屠宰深加工、饲料加工和生物有机肥、牛肉加工及皮革加工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拉动产业链条的放射状延伸,助推河口奶牛、生猪、肉牛、肉禽四大畜牧产业基地的建成,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重要的高效生态畜牧经济强区。
3.2 畜产品加工能力和标准化建设水平“比翼齐飞”
以奶牛、生猪、肉牛和肉禽养殖为重点,建立政策项目拉动、企业带动引导、群众投入主导的互动发展机制,加大对规模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标准化示范场发展的扶持,按照“家庭生态式”、“集中连片式”、“联建入园式”等标准化养殖建设模式,大力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建成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化规模产业区。并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建设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尽快解决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滞后的问题,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助推河口畜牧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3.3 畜牧业科技推广与专合组织发展“珠连璧合”
狠抓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实现奶牛、生猪、肉牛、肉禽“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全区畜牧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实施畜牧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工程,逐步完善科技培训体系,以专合组织为媒介不断加大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传播畜牧养殖新科技,培训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畜牧科技示范户,不断增强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推广示范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3.4 特色品牌打造与旅游示范区发展“锦上添花”
坚持休闲观光畜牧业与现代生态畜牧业融合发展,注重规划引导,统一规划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综合开发,开发生态畜牧养殖区、生态鱼塘、果蔬采摘、沼气生态利用等多处参观点,使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可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形成1+1>2的开发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将生态牧场、休闲牧场、牧场绿化列入扶持重点,引导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建设休闲观光牧场;打造示范亮点,积极培育集旅游观光、体验感知为主导的生态休闲畜牧产业区。坚持地方特色品牌打造与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融合发展,实行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积极组织畜禽产品认证,打造一批优质特色品牌产品,全面提升河口畜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5 拓宽融资渠道和专项基金设立“双管齐下”
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启动农业担保公司并确保有效运作,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信贷额度,并落实利率优惠政策,扩大政府贴息扶持范围,破解制约现代畜牧业大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区政府将设立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专项基金,各镇(街)也要进一步增加对畜牧业的财政投入,重点用于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导向、龙头企业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
3.6 重大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监管“保驾护航”
以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切实搞好免疫消毒、疫情监测、应急处置、兽药整治、兽药抽检和兽药监管等工作。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实施乡镇防控所扩建项目,提高防控所对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能力,推行检疫电子出证和网上收费;深入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投入品、养殖生产、畜产品加工等重点环节监管水平,严厉打击经营、使用各类违禁物品和制售检疫不合格畜产品等行为,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畜牧数字化建设。建成涵盖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主要业务的数字化畜牧管理体系,全面实现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为现代畜牧经济强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