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新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4-04-06张升军山东省临朐县辛寨畜牧兽医管理站262600
张升军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600)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该病发生后主要侵害法氏囊,因此,会出现对其他疫病的免疫抑制,降低对其他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水平,使一些传染病难以进行疫苗预防和控制。对养鸡业造成较大的危害。
1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4~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鸡对本病最易感。本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10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临床症状不十分明显,说明幼龄鸡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3~8周龄的鸡最易感染,病情最重。成年鸡一般呈隐形感染经过,随鸡日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增强;近年来养鸡生产中,对本病的免疫高度重视,普遍采用油乳剂灭活苗、多价活苗免疫,所以本病发生后发病率可达30%~90%不等,治疗后死亡率一般为5%~15%左右,如有并发症死亡率将会大大升高。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通过病鸡粪便排出,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草等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易感鸡。各种饲养管理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携带和扩散病毒,还可经污染的种蛋传播。
2 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伏期为2~3d,发病3~4d后才出现一定的死亡率,病程到7~8d时,死亡基本停止,群体病程一般10d左右,鸡群的康复也较为缓慢。本病最早发现有些鸡啄自己的肛门,同时饮欲增加,伴随着病鸡羽毛蓬松,采食减少,病鸡打颤聚在一起,精神委顿,不愿走动;严重者病鸡头垂地,两眼紧闭呈昏睡状态。病鸡排出白色涂料或米汤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发病后期严重脱水,两爪干瘪,非常消瘦虚弱,导致死亡。
3 病理变化
病死鸡表现为脱水,胸肌颜色发暗,腿部与胸部肌肉常有出血,呈条状或斑状出血。腺胃粘膜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有横行的出血带。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肾脏肿大呈红褐色,肾小管和输尿管因蓄积尿酸盐而扩张变粗,形成“花斑肾”。脾脏肿大褪色,肝脏呈土黄色,一般不肿大,本病最典型的病变是法氏囊,在感染的第3天,法氏囊出血、水肿,体积和重量增大,浆面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纵行条纹明显,法氏囊变为奶油黄色。有野毒和强毒感染时,法氏囊呈紫黑色如紫葡萄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法氏囊萎缩,呈纺锤状,逐渐变黄色或深灰色,囊壁变薄,皱褶萎缩或消失,囊腔内常有黄色干酪物。
4 防制措施
(1)鸡舍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喂给全价饲料,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供给,防止饲料中毒因素(如黄曲霉、药物、毒物)的存在,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2)免疫接种是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对种鸡的免疫可以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防止雏鸡早期感染,目前较多选用中等毒力活苗,虽然对法氏囊有轻度可逆性损伤,但对法氏囊发育的影响不大。灭活苗对雏鸡和种鸡免疫效果也很好,用于加强免疫接种,更多的是用于加强和延长鸡群的免疫,使其产生高度抗体。(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应根据本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饲养条件,鸡群类型和鸡只的母源抗体水平来考虑。首免日龄根据母源抗体的高低来决定,现在多在8~10日龄首免,14~16日龄二免,现在法氏囊病毒已有超强毒株,国家认定已有四个毒株,用常规的疫苗很难有效预防,应选择多价法氏囊疫苗进行接种预防。种鸡在产蛋前免疫一次,可保证雏鸡有很好的母源抗体。(4)一旦发病,注射高免蛋黄抗体,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Vc等,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防止继发感染。注射高免蛋黄时,一定要注射质量好的(抗体效价在1:128以上)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1~2ml。严重污染的高免卵黄也可导致鸡只死亡。在鸡群发病初期,注射高免卵黄效果最好。
5 小结
(1)近几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由爆发型向温和化及小区域散发,由此引起的免疫抑制的危害已经超过以前的高死亡率、高废弃率。广大养鸡户不能片面依赖疫苗或指望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注射卵黄抗体仅维持10d左右,甚至有的还反复发作,连续注射卵黄抗体有的高达4次之多;所以广大养鸡户一定把握好鸡体内的抗体水平、免疫时间、疫苗毒力三个要点,同时还要高度重视饲养管理,进雏时间最好避开本病高发季节,以便培育出更好的健康鸡群。(2)若在育雏期发病,适当提高舍温3~5℃,可减少鸡只的死亡,日龄大的鸡也要注意保温,这样更有利于鸡群快速康复。(3)注射抗体部位应在胸部肌肉或颈部皮下,注射顺序应先注射健康鸡后注射病鸡,注射时要勤换针头,用过的针头要先用凉水冲 洗干净,再用沸水将针头进行彻底消毒。(4)高免卵黄抗体在注射时,最好加入适当的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大肠杆菌等细菌病感染,必要时加入黄芪多糖或干扰素效果会更好。(5)在选择保肾药时,最好选择含中草药成份的,没有副作用,有利于鸡群的快速恢复。(6)鸡群康复后最好再用多价法氏囊疫苗免疫一次,同时也要做好其他疫病的预防免疫工作。